半年家居行业的苦与乐

未知 2020-07-02 12:05
半年家居行业的苦与乐 

 

  01 家居的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一季度GDP为206504亿元,同比下降6.8%。反映在家居行业,家具类3月份增长-22.7%,一季度增长-29.9%。

  受疫情影响家居和餐饮业、旅游业一样,也是重灾区。由流通业发展司、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共同发布的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BHI)显示,2020年2月BHI为42.28,环比下降36.34点,同比下降35.11点。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2月销售额为3.85亿元,环比下降99.36%,同比下降99.19%。随着3月份疫情影响的减弱,企业进入复工复产阶段,家居卖场也陆续进入营业状态,也带来了市场景气指数的回升,不过截至5月,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累计销售额为2107.69亿元,同比下降44.37%。

  面对疫情和停摆的终端零售,1月底开始,一些卖场开始宣布给商户减免房租。从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富森美,到各地区域卖场纷纷跟进。以红星、居然为代表的连锁巨头,由于资金实力雄厚,对商户免租并不至于伤筋动骨,不过对于部分租赁私人物业运营家居卖场的卖场品牌而言,由于运营成本的攀升,免租一个月尚可勉强盈亏平衡,一旦幅度再大便意味着全年亏损。

  与此同时,卖场的繁荣需要庞大的经销商队伍的支持,而经销商的蓬勃需要终端需求来支撑。往年,春节期间是楼市的小阳春,很多有装修需求的业主也会选择在开年装修,疫情影响较大的就是就业和收入问题,导致原有的家居需求出现了明显的缩减,使得整个市场需求严重不足。开工率不足,产能跟不上,无法如期完成订单,国内国际运输受阻,订单无法及时交付,现金流又成为最大难题。疫情之下,面对不够景气的经济环境,以及上游房产的政策调控,再加上产业链上游的层层截流,一系列连锁反应令多数家居企业更加惶恐与迷茫。

  既然线下业务受阻,获客停滞,那么是否能够转战线上?自疫情发生以来,人们经历了一段超长时间的“宅生活”,人们的生活节奏因此受到极大的影响,近年来兴起的直播带货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战场,家居行业也没能例外,开始纷纷拥抱直播。当然,不少头部家企通过直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业绩不断回升,尤其年中的6·18的节点,更是打了一场“回血”之战。不过,直播仅仅是一种手段,是一个流量的入口,是释放优惠、抓住客户的抓手,流量的转化仍需要线下实体的支撑,真正能用好“直播”的都是拥有更多门店的品牌,不断地把线上流量在线下进行消化与转化。

  2020年对于所有人、所有行业都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长期的“宅生活”为家居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另外的新变化。长时间宅在家的人们对家居生活质量要求提高,解决“懒”与“健康”问题的需求越加强烈,智能家居、健康家居的需求随之上涨。6月21日,我们与奥普家居联合发布的《健康家居生活指数调查报告》显示,有超过80%以上的消费者正在面临家居健康的困扰,并对改善这一现状表现出非常强烈的愿望与诉求。同时,随着5G时代的到来,智能家居逐渐从伪命题阶段走到实现产品落地阶段,在智能家居领域里,已经涌现出了众多的玩家,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逐步深入,智能家居也将为消费者带来物质上的高科技的生活服务体验。

  2020年已过半程,对于家居行业来讲,上半年注定是“苦”多与“乐”,不过黑天鹅事件的发生也让更多业内人士有了更多的思考,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绝大部分专家、行业内资深人士对于下半年行业的发展保持着乐观的态度。随着疫情阴霾的消散,家居家装需求将会在未来的几个月内集中释放,2020年,或许“乐”在下半程。

  02 家居的改变

  从来没有哪一年的上半年如此让人印象深刻。

  因为2020年上半年的困难来自于不可抗力的不利「天时」,商业市场解题的办法集中于「沟通」产业链及上下游市场。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与市场沟通,绞尽脑汁探寻消费者的需求,用消费思维延续品牌生存。

  今年,市场沟通方式到了不得不改变的时候。线下渠道被阻断,线上沟通成为主流。但面对超过10种的主流社交、垂直类APP,各个领域自有话语权的KOL、达人,在线上,消费者的注意力成为比线下更稀缺的资源,他们需要通过至少4种渠道,6次确认才能有效推进决策。所以,新的问题摆在面前,出生就带着冷关注基因的家居产业,如何在线上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

  我们看两个例子。2月16号,钉钉在B站上发布了一支名为《钉钉本钉,在线求饶》的视频,时长不过两分钟,短短一天时间播放量上百万,成为当天B站播放量TOP1。两个半月后,还是B站,本想致敬青年节的《后浪》也以另一种方式刷屏。两条视频,两次刷屏,结果却截然相反。钉钉凭借在线求饶视频,两天内将评分拉回3星,平息了小学生们的众怒,还成功圈了一波B站粉丝,一举三得。而《后浪》在社交媒体引发巨大讨论,本想用“心里有火,眼里有光”宣扬一波正能量,却被吐槽精英主义不知人间疾苦,让众多假想中的受众“心头冒火,眼露凶光”。

  概要的说,钉钉成功的危机公关核心在于,把一本正经的公关稿变成了“鬼畜+自黑”的视频,迎来B站粉丝和目标受众的围观与狂欢,一举扭转负面形象。而想要致敬年轻一代,弘扬正能量的后浪,被批评为聚焦再精英阶层,宣传享乐主义。

  两者的「沟通」截然不同,效果完全相反。

  可以说,互联网的奥义源于平等,原住民90后甚至“Z世代”对平等沟通的需求胜过其他。“好好说话”被他们视为展开正常沟通的前提。如果连正常沟通都无法做到,也就关上了后续消费行为的大门。

  说回到家居产业,也需要更好的「沟通」。我们发现,常用的app上,家居品类或是家居品牌自有的内容推送明显变得比之前更加频繁,内容也更加有趣。无论是将新品发布会搬到淘宝头部主播的直播间,还是在各个家居、时尚类视频博主的开箱视频中频繁露脸,甚至把自己活成了vlog达人……或许在这些原创或植入内容中依然隐约可见的尴尬,但不可否认的是,家居品牌从硬性推广到软性内容输出的改变已经十分明显。

  用目标受众群接受的沟通方式和表达形式,与市场进行“平等”的沟通,不高高在上俯视众生,也不低到尘埃里。枯燥乏味的家居用材用料常识,搭配喜闻乐见的居家风格趋势,再加上“共情”满满的主观体验,家居行业的营销变得更加人间烟火气儿了。与此同时,那些曾经被藏在生产车间里的匠心和黑科技,也随着越来越主动的市场沟通态度和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走出制造厂房,成为家居产品IP形象中重要的加分项。

  走进年轻消费者的心智,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好好说话,也许是最便捷的一种方式。

  刚好,什么是「好的沟通」,市场给了明确的回答。

  03 波澜壮阔的营销时代

  饱受疫情“炙烤”的上半年,大部分家居企业在“求生”与“求胜”间徘徊向前。据相关数据显示,家居建材产业虽一季度营收数据大幅下降,但从4月开始已有反弹之势,“信心比黄金重要”的理论在2020年上半年的市场中得到了良好的印证。

  在这样的环境下,家居企业披荆斩棘为求出位,直播、明星、跨界、体验,新兴营销方法层出不穷,2020年家居行业究竟出现了哪些新营销风潮?我们年中特别策划“半年家居行业的苦与乐”,盘点今年来家居品牌的花式营销。

  直播营销:流量网红与明星齐飞

  从年初疫情来袭,各大企业营销策略被动的转为线上促销之时,直播作为近年来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的新消费场景在家居业也掀起了一阵“带货风暴”,直播带货也一度被期望为家居行业第一季度业绩的“救命稻草”。

  据观察,在3月到6月间,各大品牌的直播营销策略已经化被动策略为主动策略,参与直播带货的主播也从品牌销售、企业高层,逐步被重金聘请的网络红人、行业KOL和流量明星所替代,与此同时,直播的内容和效果也逐步升级。

  3月18日,索菲亚在薇娅直播间首次亮相,据媒体报道该场直播17分钟下定6000单,相关预测将转化线下销售额1-1.8亿。像索菲亚一样,花重金请KOL与明星加持直播间卖货的品牌不在少数,但定制家居品牌居多。以下是我们根据各品牌新闻资料的不完全统计。

以上为不完全统计

  虽然明星与KOL加持下的家居直播捷报频传,但对于家居类产品的直播间来说,利用“他人感知”的形式代替消费者体验受限于家居消费产品的特性,流量明星、KOL主播很难从视觉以外的部分去描述产品的卖点,与消费者的体验感“共情性”不强,因此家居产品直播带货更多目的是线上流量的线下转化,而非真正的线上成交。

  娱乐营销:头部品牌的营销新高地

  除了直播营销,我们发现2020年上半年越来越多头部家居类品牌打起了“娱乐营销”的策略牌。根据《2019年上半年中国综艺节目广告营销白皮书》,仅2019年上半年,中国综艺节目广告市场规模接近220亿元,同比增长16.12%。以往,家居品牌的广告植入扎堆在《梦想改造家》等和产业链密切相关的节目中,从去年开始这一情况有所转变。红星美凯龙与优酷播出的一档真人演技竞技网络综艺《演技派》的合作令人印象深刻。

  整理发现,除了综艺节目,不少卫视级热播电视剧也成为了头部家居品牌争相露出的地盘。虽然早在2018年,尚品宅配就植入广告在当时的代言人周迅主演的《如懿传》中,但2020年与前两年相比,今年在综艺与热播剧中露出的家居品牌正在呈现更多、更大胆、更年轻化的发展势头。

  资料显示,随着《安家》一剧的热播,3月4日在欧派《欧派安家节》超级直播夜活动中直播主打的《安家》同款,观看量超百万,衣柜品类创下了单场10000+订单的转化纪录,总销售金额近3个亿。

  跨界营销:今年跨界胆儿更大了

  跨界营销在家居界不是新词,但是2020年家居界的跨界营销却有了新玩法,许多品牌跳出了以往关联度较高的跨界舒适圈,开始向外围发展,寻求“刺激”,在跨界合作商更注重与消费者在品牌价值与生活方式上的共鸣。

  今年4月,2020好莱客“原态生活潮我看”春季潮生活暨云发布会上,好莱客携手运动APP独角兽KEEP,打造家居设计运动新场景。

  今年6月,由著名主持人维嘉主持的一场直播中,好太太智能家居与吉利汽车进行线上联动,2小时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达3005万人次,收获35.4万音浪。

  近日,慕思也携手喜马拉雅开创性打造“助眠频道”,为6亿用户提供健康睡眠的功能性平台,通过品牌入睡提醒、专业哄睡声音和助眠内容专辑,这是喜马拉雅首次与睡眠品牌探索构建睡眠新场景。

  不难发现,无论是直播营销、娱乐营销还是跨界营销,都是基于消费环境与消费者生活需求的变化而展开的,更新的营销模式更注重消费者的体验与共情,低价不再是家居品牌的营销利器,流量冲刷沉淀下来的是高品质的产品与消费者高度契合的品牌价值。

  04 直播带货「制造泡沫」

  声势浩大的直播,越来越演变出了另一种味道。

  不妨引用一段历史:如果你能穿越到1637年的荷兰,身上不要带沉重的黄金,带几颗稀有品种的郁金香球茎就够了,它们能保你富甲一方。

  当年,整个荷兰都在疯狂买卖郁金香球茎,高级品种价格抵得上一座豪宅。1637年1月,1颗普通品质的球茎价格为60荷兰盾,到了2月份就涨到1600荷兰盾(当时荷兰人年收入大概是150荷兰盾)。人们以为郁金香的价格会永远涨下去,但并没有。2月已是最高峰,几周后价格已是原来的1%,甚至更低。  

荷兰郁金香价格指数(1636年11月12日-1637年5月1日)

  这就是人类史上第一个泡沫经济事件,被称为郁金香狂热(Tulip Mania)。狂热从来无法持久,但身在其中的人们,往往并未察觉到自己已失去理智。

  直播狂热

  说到狂热,不得不提直播卖货。现在,网红、明星、企业家……形形色色的人都已加入到直播狂潮中。

  直播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本身并没有好坏、对错的问题。值得思考的是:它是否是一个行之有效、可持续利用的销售手段,它对企业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反之。我们换个角度来说好了:直播造就了薇娅,成全了李佳琦,但哪个品牌因为直播被人记住了吗?

  如果不计较美誉度,其实是有的,比如梦洁。

  5月11日,梦洁宣布和薇娅合作,次日股价迅速暴涨,5月12日-20日期间,梦洁连续涨停,总市值涨了30多亿元,几乎翻了一番。此期间,梦洁业绩并不突出,除了与薇娅的合作之外,也没有特别大的动作。因此,可以视为市场对直播的追捧。

  可惜这样的疯狂并没有持续太久,5月22日(周五),梦洁股票大跌8个点,之后的5月25日(周一)更是直接跌停,宣告疯狂的终结。

  股民看好直播对梦洁的推动作用,但真实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根据梦洁的官方资料,该公司2020年与薇娅共合作销售产品4次,其中1次暂未结算,其他3次累计销售金额为812.12万元,占公司去年营业收入0.31%,公司支付费用为213.24万元,占公司去年营销费用的0.30%。

  应该说,床品是家居领域最适合做直播卖货的产品类型了,梦洁也算知名品牌,而薇娅又是“顶级流量”,但最终数据显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强大,至少并不足以支撑起多次涨停的疯狂。

  股民或许不知情,但公司内部人员却是知根知底的。在股价暴涨期间,该公司包括第二大股东在内的多位高层相继抛售股票,5月12日至21日期间,根据不完全统计套现约9823万元。

  由此可见,梦洁内部人员对于直播的认识其实是“理性”的。而该公司也多次发布公告,强调和薇娅的合作“不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但并未能阻止市场短期的疯狂。

  梦洁的跌停,虽然不能说是直播惹的祸,但此中“直播”确实是让部分人有意或无意地陷入疯狂的重要因素。

  那么,这能让人疯狂的直播,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直播的本质和副作用

  现在的网红直播,按照笔者粗浅的理解,就是利用主播的知名度和公信力,以及低价格,换取一次性集中消费的行为。有人说直播是互联网时代的电视购物,但某种意义上讲,它更像是新时代的爆破营销。

  直播的作用是促成冲动消费、提前消费、集中消费,或兼而有之。

  不可否认,主播通过直播收获粉丝和赞誉,消费者也通过直播买到低价的产品。但提供产品的品牌方,却是最没有存在感的。品牌方的高管常常也会出现在直播间,其作用就是配合主播减价或发红包。直播结束,消费者记住的、感谢的,往往是主播,而不是“出血”的品牌方。

  另外,部分品牌要是 “真的”在直播中将产品价格压得很低,伴之而来的却是质疑之声。首先是直播前买了相关产品的消费者,会去找经销商或品牌方的麻烦。其次,部分消费者会认为直播中可以做到那样的低价,再算上给主播的费用,企业仍有利润,那本来的定价恐怕充满水分。

  至于有名气的企业家自己直播,因为立场问题,TA不可能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家产品,这是先天不足。有些好大喜功的企业家,为了获得好看的直播卖货数据,会绑架经销商,把本来面向消费者的直播,变成经销商拿货秀,变成自欺欺人的游戏。这种情况下,直播已然变质:企业家一直播,经销商就得买单。

  综上所述,品牌或许真的能通过直播卖货,但副作用也不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