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成本:理解数字经济的“密钥”

未知 2019-10-06 14:33
交易成本:理解数字经济的“密钥”


谈数字技术如何影响经济的文字已然“汗牛充栋”:由5G等基础设施的矗立,畅想数字经济飞跃;从技术替代劳动,转入广泛失业与全民基本收入,如此等等,都是热得“烫手”的题目。有趣现象与箴言金句很多,却也时不时给人“脱节”或“零落”的感觉,要么,由技术到未来的推论太急切,因果链条间常缺乏紧致的“啮合”;要么,对每一现象,都有崭新的名词与颠覆性的“宣言”。面对如此纷繁的局面,需要一套简洁有力的分析框架。
 
要如何构建简洁有力的分析框架,剑桥大学出版社2018年印行的《明日3.0:交易成本与共享经济》(Tomorrow 3.0: Transaction Costs and the Sharing Economy)是一本参考书。作为知名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的学生,作者Michael Munger将老师擅长的“交易成本”概念“把玩”到了极致。回顾过去,这一概念足以在数字经济革命与人类经历的前两次经济革命间划出清晰界限;站在当下,以交易成本为轴枢,这一概念可襄助破题数字经济面临的诸多难题;放眼未来,这一概念有助作出有远见,而不虚浮的推演。
 
本文将按逻辑脉络述评Munger主张。第一节介绍作者对“交易成本”的界定,并说明为何这一概念于理解数字经济至为重要;第二节首先说明作者的历史分析,阐述为何数字经济革命与过去的革命不一样,并讨论新型企业家的角色;第三节着眼于作者对未来的推演,尤其集中于作者对消费、生产及产权制度的分析;第四节将在Munger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交易成本这一概念的威力,以此剖析几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最后是结语与展望。
 
“一切归于交易成本”
 
对个体而言,交易很简单,仿佛依本能行事一般自如:哪怕是孩童,也知晓“以物易物”的规矩。然而,从社会层面看,交易相当复杂。为达成交易,参与各方至少要做到以下三件事:一是识别、验证和商谈,确定参与者的身份、交易标的状态和交易条件;二是交割,用可靠、安全的方法传递货物及款项;三是稍显“虚无缥缈”的信任,对于对方行为缺乏预期时,交易风险委实有些太高。
 
用租房这一典例,可以更好地说明以上因素在实际交易中的作用。不妨假设你我是房东,希望出租空置房间。面对意向租客,首先是识别、验证和商谈:一是见面,确定双方身份是否属实;一是看房,确定没有吹嘘编造房屋条件;一是谈各项租赁条件,包括租期租金等等。信任也是先决条件,双方不可能彻底了解对方,也不可能在契约里顾及所有变故、涵盖所有权利义务。未及之处,需要信任来覆盖。最后,如何支付租金及交付房间,也要耗费精力。
 
交易总包含交易成本,区别只在数目高低。因此,考察实践中的经济运作,交易成本总是不可忽略的因素。理想层面,达成交易的先决条件,是卖出方的成本低于交易价格,且买入方的意向价高于交易价格。如此,既然彼此都能从交易中获利,双方自然会达成交易、促进资源配置。然而,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实践当中,交易各方还要找到分担这一成本的方案,并确保如此分担之后,各方仍然能从交易中获益。这无疑抬高了互惠的门槛。
 
仍以租房为例,交易成本高企,至少有以下两类负面效应。一方面,给定房东为出租愿意承担的成本,以及租客的心理价位,双方及社会从中所得的福利改进,本该是此处成本与价位的差别。不过,交易成本会“吃掉”其中相当比例,导致福利改进远低于理想情况。另一方面,这一点略显隐蔽,但很可能更加重要:如果达成租赁所需的交易成本超过前述改进,或者,房东租客间找不到让双方都满意的分担方式,如此互惠交易,将因而无法发生。
 
从交易成本出发,容易理解为何资源闲置现象普遍存在。以美国数据为例:全美家庭拢共拥有数千万钻机。如果算上其他各项家用工具设备,总数将达到数十亿之巨。为了存放这些设备,美国家庭又开辟出数百万房间、购置数百亿收纳装置。如果能方便地租赁钻机,邻里间家家户户人手一台钻机,似乎并无必要。不过,无论是商讨租赁钻机,还是在出租者与租赁者传递钻机,都显得太麻烦。这对应于前面提到的第二类负面效应:成本阻断交易。
 
反过来讲,闲置现象遍地,也预示着广阔的福利改进空间。无论是推出便利识别或验证的基础设施,还是建立便捷的支付工具,抑或建设准确、及时、便于查阅的信用体系,都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降低成本,又将通过以下渠道提振社会福利:其一,对现有交易,因耗散在交易成本上的比例下降,各方从中享受的好处会因此上升;之二,更多互惠交易得以发生。换句话说,希望外租房间的房东更有可能得偿所愿,家庭也不用再购置如此多钻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