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信不信,这就是我对中国股市的认识

未知 2019-12-23 11:37
不管你信不信,这就是我对中国股市的认识

我在二级市场摸滚打爬的时间已经十多年,接触过的投资者起码超过1000个,但真正成功实现财务自由的不足10人,即成功率不到1%。 假如上帝规定:“你死后所有的笔记都将焚毁消失,人们再也记不起你曾经说过的话,你只能留下一篇给后人。”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把这篇文章留下。

为什么在股票市场赚钱那么难?

我们不妨采取发散性思维来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为什么做电商的马云能屌丝逆袭成为中国首富?而化工行业的创业者却无法实现逆袭,成为中国首富?为什么互联网行业这十年里诞生了这么多百亿富豪,但是化工行业没有诞生百亿富豪?是不是因为从事化工行业的人都是傻子,从事互联网的都是天才?这么一思考,答案很快就浮出水面:因为互联网是新兴行业,化工行业是古老的行业。在一个古老行业里,几乎不可能出现新诞生的企业干掉原来老牌的企业。因此在这些传统行业里,想冒头出名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

于是我们就得出了投资世界第一大定律:新晋玩家想在一个古老的行业里发财致富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那么股票投资行业有多古老?答案是100多年。在这100多年里,股票投资行业有没有出现过技术革命?我觉得有三次,第一次技术革命是图表技术,即技术分析,第一批使用技术分析的人赚到钱了,例如李佛摩尔、江恩。但是后面模仿他们的人都没成功。第二次革命是价值分析,第一批使用价值分析的人赚到钱了,例如巴菲特,但是后面模仿他们的人也没成功。第三次革命是量化交易(大数据分析),但目前尚未完全成熟。

同样是古老的行业,为什么石油行业的利润比服装行业要高?答案是石油被垄断,而服装行业是完全开放竞争的行业。

于是我们得出了投资世界第二大定律:行业准入门槛越低,利润越低,要在低门槛行业生存,你必须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这个非常容易理解,有门槛就能拒绝大部分人进入,人越少,赚钱越容易。门槛越低,进入的人就越多,就像1000人混战的角斗场,要成为角斗士冠军,那得干掉999个人,这难度有多大,毋庸多言。那么股票投资的门槛如何?零门槛!你去应聘一个清洁岗位,人家至少还要面试一下你,看看你是不是女性,身体有没有残疾。但是参与股票投资呢?只要你有一个身份证就可以到任意一家证券公司办理开户手续,只要你往账户里存上1000元,就能买上100股。在股票市场上,你要成为1%的赢家,你大概需要干掉多少个竞争对手?答案是3000万个。中国A股账户数量超过1亿,扣除僵尸账户和一人两户,A股投资者保守估计有3000万个。假如马云出道时,市面上有3000万个电商平台,你觉得他成功的概率有多高?假如马化腾发明qq时,市面上已经有3000万个类似QQ的产品,你觉得他成功的概率有多高?我觉得是0.1%都不到。

不知道有没有人思考过一个问题:历史上读过《孙子兵法》的将军很多,但是最终百战百胜的将军有多少个?基本为零。难道说《孙子兵法》是大忽悠?看了跟没看一样?同理,这二十年来,模仿学习巴菲特的人前仆后继,但是最终成为巴菲特第二的人有没有?好像没有。难道说巴菲特骗了我们,从来就没告诉过我们真正有用的技巧?很多人可能都把失败归咎于自己学艺未精,但真的是这样吗?难道全天下就没有一个人智商比巴菲特高?没有一个人比巴菲特勤奋?没有一个人炒股天赋能超过巴菲特?

要回答上述疑问,我们要引入投资世界第三大定律:股市是零和博弈游戏。

什么叫零和博弈?就是竞争对手之间必须拼个你死我活,我和你之间只能生存一个。如果我生存,就必然意味着你要死。如果你活着,那就意味着我已经阵亡。引申到股市里,就是我买就意味你卖,如果你不卖,我就买不进,直到你肯卖我愿意买,股票才能成交。我赚的钱必定就是你损失的利润。不存在大家全部都赚钱离开的结果。你可以把股市想象成赌场,买卖双方就是打麻将的赌客,最终散场时,必定是有人亏钱离开,不存在4个人全部赚钱离开的可能。

在一个零和博弈的游戏里,竞争的难度并不仅仅取决于你自身的水平,还取决于你的对手的水平。因为你是要干掉对方,如果对手是个弱智,你当然很轻松就能干倒对方,但是如果对方跟你一样聪明,那么难度就非常大了。更可怕的是:你的对手会不断进化,因为对方跟你一样,是人而不是猪!

这就解释了为何熟读《孙子兵法》三百遍,依然会惨败,研究巴菲特20年,依然投资亏损。因为你的对手已经读了500遍《孙子兵法》,研究巴菲特30年。

这种对方不断进化的竞争,会导致有效的投资策略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失效,因为对方不会在同一地方摔倒3次,前面两次被你用某个固定的投资方法赚了他的钱,到了第三次,他就不会再上当,而你的投资策略就会失效。因此在股市里根本没有常胜将军,所有的胜利都是有时间限制的,只不过有的人胜利持续时间长一些,有的人胜利持续时间短一些。只要你胜利的持续时间足够长,那么你就累积到足够财富来抵御接下来的失败,例如从100万做到1亿,然后再从1亿猛摔下来,亏掉90%,只剩1000万,那么你依然是人生赢家。但如果你从100万做到200万就开始往下摔,亏掉90%,就只剩20万,你就是股市的输家。很多的人胜利的时间实在太短暂,所以最终都是股市输家。

上述三大定律,任何一条就能让90%的创业者走向失败,股市的残酷之处在于,他是三条定律同时生效,因此在二级市场投资赚到大钱实现财务自由的人连1%都不到。这种大环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哪怕你智商800,一天研究股票48小时,你都逃不过上述定律对你的约束。说白了,有些时候,你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但是总是壮志难酬,其实问题并不是出在你自身素质修养上,而是你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人生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是希望劝退70%的投资者,股市并不是你的提款机,赶紧走人吧。但是最终能劝退的,估计连1%都不到,人总有一种迷之自信,尤其是在其他行业混的不错的人,手里有闲钱,又觉得自己特别聪明,就来股市赌一把。剩下那30%,其实是从事跟证券相关的工作,既然选择了这行业,根本没退路,难不成辞职回老家卖红薯(说实话,卖红薯都比炒股赚钱)?

好吧,既然选择留下拼一把,那么就要先做到知己知彼。接下来的内容,我就是要让你知己,同时也是知彼,因为里面提到的错误,90%的投资者都会犯。

 


散户投资者常犯的心里错误

那么通常散户投资者常犯的错误有哪些呢?

第一、渴望赚快钱、赚大钱

大概每个人都想来股市赚钱,这无可厚非;但是请先问问自己,我凭什么能在这里赚钱。中国有一亿散户,形形色色的人都有, 为什么您能赚快钱、赚大钱?

事实上,股市是很难赚快钱、赚大钱的,有赚快钱、大钱想法的人往往适得其反,亏的快、亏的多。股市恰恰适合慢慢赚,适合用大钱赚小钱。

第二、总想战胜市场,好胜心强

很多人来到市场是看到别人赚钱了,然后就想“Ta都能赚钱,我也能”。到了股市,每天都想着跑赢大盘,超过别人,战胜市场,好胜心强。

超过大盘是很难的,尤其是每天都要超过大盘,几乎是不可能的;大盘就代表了所有参与者,所有参与者在短时间内表现出来波动在牛市是疯狂的。

不要跟着大盘去疯,做好自己。

第三、总想有所作为,要干点什么,每天都在交易,然后钱都亏到手续费里去了

新手到市场总想每天多交易,追热点,每天都期望有所盈利;但是股市刚好相反,不是一个可以多劳多得的地方,不是一个勤奋的地方。

如果您信奉“努力、奋斗”等信条,强烈建议您把精力放到股市交易以外的地方去,股市更适合“佛系”。

在股市里,交易越多,手续费越多,投资大师们都是低频交易者。

第四、高估自己,觉得自己聪明、有学历、反应快、消息灵敏等等

股市里,高学历的多得是,消息灵通人士也多得是,这都无法保证你一定赚钱。

听到过很多这样的故事,最近一个故事是:自己上班的公司听说要重组了,于是砸锅卖铁的买入,结果重组被证监会否了,然后就没有然后。

股市聪明的人也很多,聪明也只是赚钱的一个条件,还需要别的方面配合才行。

 

散户投资者常犯的操作错误

第一、投资分散

一个大家都懂的道理:不要将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面。

不管你信不信,这就是我对中国股市的认识,读懂才是成熟的投资者

 

分散风险没有错,但很多散户却做错了。之前认识一个人,暂且叫他“小强”好了,我曾看他的账户里至少有10支股票,资金不过5万多,真是将分散风险做到了”极致“。

弊病:

  • 使持仓成本上升,因为买100股要比买1000股付出的手续费要贵;
  • 不可能有精力对这么多股票进行跟踪;
  • 就算赌到了黑马也不可能赚到钱,还可能会赔钱,因为一匹黑马再大的力气也拉不动装着10头瘸驴的车。

第二、没有合理安排持股结构

再看小强买的那些股票,可以说都是亲兄弟,要么是大盘股,要不就是属于同一板块的,要么就都是资源股,要么就是军工股。持股结构完全是偏平的,这与把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有什么区别。

要合理的安排持股结构,持仓就一定要讲究立体性,投资和投机结合,短线和中长线结合等等。

第三、不会止损

不管你信不信,这就是我对中国股市的认识,读懂才是成熟的投资者

 

1、不愿割

还记不记得上文提到的小强,他手里的股票被套了2毛钱,我分析了这个股票后告诉它这只股还要调整一阵子,就劝他割了,没想到他如此固执:“割肉?那不是赔了,我就不信它涨不起来”。后来还真涨起来了,还赚了几毛钱,大概也是半年后的事情了。因为几毛钱,付出了极大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这样的操作在股票市场上是赚不到钱的。

2、不会割

有一种散户,不尊重市场,明明经过分析知道股票已经破位,却幻想着它能涨回来,等解套了再卖。结果就是到了不割也得割的时候也就割了,最后损失惨重。

割肉,一方面是为了保存资金实力,一方面就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要综合考虑时间和机会成本。

第四、不能正确处理和庄家的关系

一个股票的上涨,可能是出现了利好,但更多的是主力资金的介入。庄家在信息,研究,资金,人员等个方面都比散户有优势,是这个市场的赢家,而我们就要像赢家学习,还要站对位置,也就是加入到庄家的队伍里,与庄共舞,顺着它指引的方向前进。总之,赚钱才是硬道理


如果说股票交易是博弈,比别人越少犯错误,你就越有可能成功

按照博弈论的说法,股票交易是一种现实博弈,现实博弈的特点是只要比别人少犯错误,同时犯错误时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可控,久而久之,你就是成功者。

选择了股票行业,就注定了随时都会跌倒,既然注定是如此,就应该选择做思想上的朝圣者,向着自己认定的“期道”进发。朝圣者式跌倒,因为心里有个坚定的目标,所以虽然跌倒了,还是会爬起来继续向前走,每次跌倒的地方也都更接近目标。

股票交易是现实博弈:比别人少犯错误

股票交易是让人上瘾的危险游戏。零和博弈是残酷的,但股票市场连零和都不是。由于本质如此,市场一定会用各种方式证明大部分人是错的。市场瞬息万变难以把握,要在其中生存的唯一办法就是把握自己,用自身的修为去控制欲望和情绪,从而理性地做出决策、执行决策。

决策容易执行难。我们都崇尚知行合一的理念,对应到股票投资上,理解市场是“知”,操盘是“行”。知易行难的意思是说,知与行之间的距离远不止千山万水,股票交易尤其如此,这可能是因为股票是浓缩的人生,所以也浓缩着犯错机会。

人们常说,不要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但对做股票的来说,这句话基本上就是笑话:谁没有在同样的地方反复亏损过?西方人也有类似的说法:一只狐狸不能两次掉进同一个陷阱,一头驴子不会两次在同一个地点摔倒。但在股票投资领域,对大部分操盘手来说,从错误中及时汲取教训,并确保下一次不再犯,基本上是任何人都做不到的。若以上述谚语为标准,股票市场上人人都是知错犯错的“惯犯”,都是一千个耳光也打不醒的蠢人,都是在同一个地方失误两次的狐狸和驴子,正如古人所言:“明明知得,又明明犯着。知得是谁,犯着又是谁。”

成功操盘手大都挨过无数次市场的掌掴,掴的方式还不仅仅是赔钱,而常常是爆仓。为避免屡犯,有些人甚至把戒律写在手背上,每次下单时都会看到。虽然如此,一进入交易状态还都是会故态复萌,为此不少人有自责感,甚至认定自己比驴都蠢,不是做交易的那块料。其实投资者真的不必过分苛责自己,因为能悟出一切但管不住自己,基本上是投机交易者的常态。

同样是屡屡犯错,但有心人能够透过这些“前科”,发现自己犯错的概率正在慢慢降低,犯错的“收获”也在慢慢增多,这些人终究会明白:成功的交易者需要缜密的思考,需要严苛的约束,需要内心的强大,更需要犯错的成本。所以,许多优秀交易员都是饱经沧桑,巴菲特说60岁才懂得投资,应该是不无道理的。华尔街有一个说法,做投机这行,平均年龄50岁才小有成就,60岁可能扬名立万,70岁或许大功告成。年轻是要付出代价的,好在年轻是最大的资本,他们可以用时间换空间用学费换经验,但这所学校学费高昂,交不起学费的优等生比比皆是,因此要珍惜每一次交易机会,珍惜每一张失误的单子,这些都是自身增加修为和提升境界的基石。

同样是屡屡跌倒,不同的人是有不同姿势的,这些姿势可分为三类:乌龟式跌倒、不倒翁式跌倒以及朝圣者式跌倒。乌龟式的跌倒,是一旦跌倒就无法翻身,只能仰躺待援;不倒翁式的跌倒,是总是不停地跌倒而且常常是在同一个地方,但每次都不屈地爬起,然后换个方向,继续开始下一轮的跌倒和爬起;而朝圣者式跌倒,因为心里有个坚定的目标,所以虽然跌倒了,还是会爬起来继续向前走,每次跌倒的地方也都更接近目标。选择了股票行业,就注定了随时都会跌倒,既然注定是如此,就应该选择做思想上的朝圣者,向着自己认定的“期道”进发。

巴菲特说:“我们并不担心犯错误,我所考虑的是未来如何做到不同。”股票投资者都是食人间烟火的凡夫俗子,都会杂念丛生甚至欲望萌动,所以大多数人都有重复犯错的经历,并且以后还会继续犯下去,“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这个标准,在股票市场上没有人能够达到。不过,按照博弈论的说法,股票交易是一种现实博弈,现实博弈的特点是只要比别人少犯错误,同时犯错误时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可控,久而久之,你就是成功者。

 


战法分享——均线八大买卖法则

均线代表了一定时期内的市场平均成本变化,从而形成了一段时期内市场的运行趋势。研究均线的运行规律是判断市场趋势的基本方法,也是指导我们决定买卖的重要依据。

葛南维八大买卖法则是指在移动平均线中,由美国投资专家葛南维创造的八项法则,历来的平均线使用者无不视其为技术分析中的至宝,而移动平均线也因为它,淋漓尽致地发挥了道·琼斯理论的精神所在。八大法则中的四条是用来研判买进时机,四条是研判卖出时机。总的来说,移动平均线在股价之下,而且又呈上升趋势时是买进时机,反之,平均线在股价线之上,又呈下降趋势时则是卖出时机。

不管你信不信,这就是我对中国股市的认识,读懂才是成熟的投资者

 

买点1、均线角度仍朝上,K线下跌接近或触及均线但K线实体并未跌破均线是第二种买进时机。

不管你信不信,这就是我对中国股市的认识,读懂才是成熟的投资者

 

均线由下降转趋持平之后,K线由下往上穿越均线,是第一种买进时机。

平均线由下降逐渐走平,且有向上抬头的迹象,而价格自均线的下方向上突破平均线时是买进信号。

解读:均线系统由下降转为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需要很长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一价位区的换手越来越多。此时股价一旦向上穿越均线系统,对于在低位买入者来讲突然获利丰厚,必然会造成低位买进的投资人大量获利抛售。只要股价可以高位站稳,成交量放出巨量加以配合,就说明必然有巨大资金介入了。因为没有大资金的介入,股价是无法有效突破均线系统的。既然有大资金介入,后市上涨就是很正常了,所以作为买进信号。

买点2、股价趋势走在均线之上,股价突然下跌,没跌破移动平均线,又再度上升,是买进讯号。

不管你信不信,这就是我对中国股市的认识,读懂才是成熟的投资者

 

解读:均线所代表的是平均成本,那么股价跌到均线即止跌反涨,说明抛压是因为获利丰厚导致,一旦股价跌至均线,投资人利润减少,卖压就迅速降低,并很快又继续回升,表明市场气氛良好,股价很快会再创新高,因此为买入信号。

如果股价下跌至均线附近伴随着成交量的迅速萎缩,然后起稳并上涨,继续上涨的可靠性更高。

买点3、均线角度仍朝上,K线下跌虽然实体一度跌破均线但后续的K线迅速弹升回到均线上方,这是第三种买进时机。

不管你信不信,这就是我对中国股市的认识,读懂才是成熟的投资者

 

股价跌至平均移动线下方,而平均移动线短期内仍为继续上升趋势,不久股价又回到均线上方,是买进信号。

解读:性质基本与第二条相似,可参考第二条的注译,只是下跌的力度较大。

买点4、均线与K线因走势的下跌过于急促,K线在均线的下方与均线的距离突然拉得太远,造成乖离过大,这是第四种买进时机。第四种判定方式我通常不用,因为它曾造成我一再受骗,而价位也一去不回。

股价趋势走在平均线之下,突然出现暴跌,距离平均线非常远,极有可能随时再度靠近均线,亦为买进时机。

解读:股价的暴跌,会造成投资人突然亏损极为严重,严重的亏损会使投资人无法下决心割肉卖出手中持股,而产生强烈的观望情绪,致使很轻微的买气,很容易迅速将股价推高,因此为买入信号。

卖点1、均线由上升转趋持平之后,K线由上往下穿越均线,是第一种放空时机。

不管你信不信,这就是我对中国股市的认识,读懂才是成熟的投资者

 

均线从上升趋势逐渐转为水平,且有向下跌的倾向,当股价从平均线上方向下突破平均线时,为卖出信号。

解读:均线上升趋势逐渐转变为盘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大量筹码在这一价位换手,是大多数投资人的平均持仓成本区域。此时股价一旦下跌,导致所有在这一价位的买入者,全部被套牢。出于对亏损的恐惧,任何一次股价回升至这一价位区,都会因解套压力而迫使股价再次下跌,因此为卖出信号。

卖点2、均线角度仍下降,K线上涨接近或触及均线,但K线实体并未收上均线,是第二种放空时机。

不管你信不信,这就是我对中国股市的认识,读懂才是成熟的投资者

 

股价趋势在均线之下,回升时未超越平均线,再度下跌,为卖出讯号。

解读:股价回升到均线附近就重新下跌,说明一有解套的机会或者少亏投资人就争相出逃,造成股价的下跌。表明此时投资人心态不稳,有很强的卖出欲望,这种心态会导致股价继续大幅下跌,因此为卖出信号。

卖点3、均线角度仍趋下降,K线下跌虽然实体一度收上均线,但后续的K线迅速跌落回到均线下方,这是第三种放空时机。

不管你信不信,这就是我对中国股市的认识,读懂才是成熟的投资者

 

股价仍然涨过平均线上方,但平均线继续下跌,不久股价又回到均线的下方,为卖出信号。

解读:这种走势的性质与卖点2较为相似,只是反弹的力度相对较大,参考卖点2的定律注解。

卖点4、均线与K线因走势的上涨过于急促,K线在均线上方与均线的距离突然拉得太远,造成乖离过大,这是第四种放空时机。

股价走在平均线上方,突然暴涨,距离均线越来越远,为卖出时机。

解读:股价向上大幅暴涨之后,投资人不论在短期买进还是中长期买进的都突然获利丰厚,极易引起大量获利回吐,造成股价迅速下跌,因此为卖出信号。

注意事项

很多投资人经过长期实践之后,认为买点4和卖点4与第八条比较不易与实际配合,运用时风险较高,如不是非常熟悉均线系统,投资人最好放弃不用,以免承担过大风险。

运用均线系统最为稳妥的做法是相互结合使用。

买点1与买点2合并使用:平均线从下降趋势转为水平而有向上波动的趋势,股价从均线下方向上方突破均线,不久,回调时若不跌破均线,是运用均线操作的最佳买进时机。如果这时再配合股价在颈线附近的企稳,成交量逐步萎缩就更可以确认是最佳的投资机会。这种情况必然只有在底部形态完成之后的反抽过程中才会出现,它所要反映的市场气氛和买进原因与底部形态的突破之后的反抽是完全一样;

卖点1与卖点2合并使用:均线走势从上升趋势逐渐转变为水平,且有向下倾斜的倾向,当股价从均线上方向下突破平均线,回升时无力穿越均线,再次下跌,为卖出时机。如果成交量随着股价的回升有略为缩小的迹象,就更加可肯定是运用均线操作的最佳卖出时机。

(注:关于这一点,买进要谨慎,卖出要坚决,对于卖出,实战中,出现卖点1就可以执行,而不是一定要等回抽再卖。)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大道至简,大音希声”。

放弃人类盲目自大的本性,承认自己的局限,不去追寻市场不属于自己的获利机会,干自己能干的事,“简化,简化,再简化”,应该是生存和取胜之道。

交易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持续地稳步赚钱!可是,当我们认真观察投资人的交易行为时,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交易行为已经出现“异化”,他们已经迷失了自己的本来目的!

人性喜欢齐全而厌恶残缺,请试一下,信手画一个圆而留下一点缺口不画完,是不是没有把那个缺口完全补上的话心中就隐隐有点不舒服的感觉。主观上的这种“求全”意愿或许构成了人们对自身目标追求动力的一部分,但有时候,“求缺”思维却可能反而能够使我们更顺利地达到目标,使我们更好地生存。

是我不要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我只是已经了解到,现实世界中,花不开月不圆是一种更经常的客观存在。甚至,我发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缺”简直就是一种美的境界,那由“天残地缺”而生的“女娲补天”美丽神话,那文人墨客谈心论性的“求缺斋”,那中国古建筑史上匠心独运的“求缺阁”……这使我着迷,更使我了悟。

“缺”简直就是古中国性格的一个有机部分,我喜欢“缺”的境界。“求缺”的思考,使我们离现实更近一点,离空想更远一些。而作为职业炒手,我也渐渐发现,在市场交易中,也要善用“求缺”思维,放弃“求全”理念。

如果善用“求缺思维”,又怎么会在市场频繁交易而盲目追涨杀跌结果却走了更远的路呢?如果善用“求缺思维”,又怎么会为了卖一个最高价而迟迟不愿意出手最后反还被套呢?如果善用“求缺思维”,又怎么会为了追求一只更“黑”的“黑马”而不惜去冒极大的市场风险呢?……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善用“求缺思维”,我们还可以省却很多交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烦恼,使我们的思维更加清晰而简洁,不致于被繁杂的市况引致混乱,市场交易也从此不再单纯是一个牟利的工具,开始变为一种享受和乐趣。

真正的圆满只存在于理念之中,人世上没有谁真正看过圆的东西:月亮到底真正圆过吗?一块硬币其实也不够圆,即使高科技工艺下做出的圆用高度显微镜观测也不可能圆得完美。难怪曾国藩如此说:“……吾不敢求全也,小人则时时求全,全者既得,而吝与凶随之矣,众人常缺,而一人常全,天道屈伸之故,岂若是不公平?……”。

那么,让我们在喜欢完美的同时也开始欣赏残缺吧,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它们原是同一个月啊!如此,人生在世哪一刻又不美好完美?哪一刹又不该顶礼膜拜感激欢欣呢?

投机成功的最本质要求是什么?五花八门的投资理论和汗牛充栋的投资书籍都给出了各自的回答,我曾经沉湎于这些理论和书籍,试图找到上帝赋予的“金手指”,但最终得到的却只是感到了理论的灰色和苍白,我也曾当面请教过某全球知名的国际性基金管理公司亚洲地区的总裁,得到的也仅仅是顾左右而言它的回答。感谢长期实践、磨练和洗礼,伴随着从跌跌撞撞跋涉到持续稳步赚钱的历程转变,我逐渐得到了自己的感受、信念和答案:“战略上顺市场心理,战术上逆市场心理”。

战略上顺市场心理,使我们能够抓住一些战略性机会,使我们能够规避一些大的风险,使我们的整体思维更加清晰,使我们交易的整体布局更加合理;战术上逆市场心理,使我们能够把握更多的交易机会,使我们的交易更加精细,使我们对市场的了解更加深刻和细微。前者是制胜的理念和前提,后者则是将这个理念转变为现实赢利的具体路径,两者相得益壮,就能够使我们在市场处于不败之地,并持续稳定地赚钱;前者是任何交易者不可违背的戒律,后者则要求使用者必须达到和市场融为一体“无为而制胜”的境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