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力制药IPO:假推广真贿赂?

未知 2020-01-04 17:44


三力制药IPO:假推广真贿赂?

   贵州三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简称:三力制药)近日通过发审会审核,有媒体质疑公司供应商存在诸多问题:多家供应商屡遭处罚,第一大供应商疑为“空壳”,且与公司存在较为隐蔽的关联关系,亟需交代清楚!

  另外,公司高额的销售费用是否为假推广真贿赂的“把戏”成为当下舆论的焦点。

 

  实控人接班时年仅26岁

  公开资料显示,三力制药是一家主营各类中药制剂的拟上市公司,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开喉剑喷雾剂和强力天麻杜仲胶囊等,其中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和开喉剑喷雾剂,是国家专利产品及独家品种。

  三力制药前身三力有限成立于1995年,创始人张乐陵持股90%,几年之后,张乐陵家族通过受让股权实现100%持股。

  出生于1985年的创始人之子张海,留学归来后进入企业,最开始在一线历练,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担任公司贵州地区销售经理。2010年开始,张乐陵将股权逐步转移至张海名下,张海也以销售总监为跳板接管公司大权,2011年9月开始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彼时,张海仅26岁。

  作为一个家族企业,张海直接持有三力制药51.47%的股份,张海的母亲王惠英直接持股15.17%,为公司二股东,张海的岳母凌宗蓉直接持有公司0.1%的股份;张海的配偶凌梦遥,2018年3月之前在公司担任董事、副总经理。

  除了三力制药,张海此前几年还投资了贵州植萃研(化妆品)、杭州指间游(游戏)、贵州赛尔斯(电商)等公司,但就在公司披露IPO招股书之前,贵州植萃研和杭州指间游注销。

  多家供应商屡遭处罚 第一大供应商真实身份存疑

  近日诸多媒体报道,公司的供应商存在的问题非常多。

  据招股书披露,公司主营业务成本中,直接材料占比92%以上,为最主要的成本构成,与公司产品生产特点相符。公司产品均为药品,生产过程中需消耗大量原材料,包括八爪金龙、山豆根、蝉蜕、天麻、杜仲等,其中八爪金龙、山豆根、蝉蜕占比超过80%,是最主要的原材料。

  那么这些原材料主要向哪些厂商采购呢?据招股书显示,公司报告期内主要向亳州市盛龙药业有限公司(公司简称:盛龙药业)、重庆慧远药业有限公司(公司简称:慧远药业)、安徽顺和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公司简称:顺和堂)、重庆绿色源药业有限公司(公司简称:绿色源药业)、安徽海鑫药业有限公司、安顺市宝林科技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六家公司采购上述原材料。

  而上述六家供应商中,至少有四家报告期内因为产品质量问题或者安全生产性问题被有关部门处罚。2016年1月7日,安徽省发布对未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企业停产检查的通知及应当停止经营的药品批发企业名单,其中就包括盛龙药业。

  此外在2018年5月的飞检中,盛龙药业又被查出存在温湿度检测系统中药材库个别时段温湿度超标,未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企业对个别购货单位资质审核不符合要求等多项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另外,2017年,绿色源药业因生产假药,被监管部门责令停产;慧远药业连续2年在产品抽检中被发现不合格情况,顺和堂更是因为药品质量问题在报告期内被吊销过GMP证书。

  尽管主要供应商问题如此之多,但在招股书披露中,上述供应商依然位列公司主要供应商之列。不由让人对公司的风控以及供应商选取标准产生怀疑。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上述主要供应商盛龙药业的真实身份着实有些让人捉摸不透。据招股书披露,盛龙药业始终是公司报告期内的第一大客户。2016年至2018年公司向盛龙药业采购的金额分别为6024.79万元、7567.10万元、7154.93万元,2019年上半年公司向其采购3821.29万元,报告期内采购金额合计高达约2.5亿元,各期采购占比约30%。

  根据《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的企业年报信息,该公司在2016年时社保缴纳人数为零,而当年该公司向三力制药销售金额就已达六千万元;2017年和2018年末该公司的社保缴纳人数均为1人,而对三力制药销售金额已超过七千万元。

  一家员工人数仅为1人的小公司,竟然承担起3年共两亿元的药品采购、并稳居三力制药的第一大供应商,这不值得怀疑吗?盛龙药业是否只是一家壳公司,为三力制药“走账”呢?

  另外,还有一点疑问:盛龙药业的法人代表为自然人翟继龙,根据公开信息显示,翟继龙还曾是亳州市昌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代表,持股60%,这家公司已经于2017年注销。亳州市昌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另一股东为赵洪玲,持股40%。而赵洪玲正是三力制药参股企业安徽久奇药业的实控人,其中赵洪玲控股久奇药业55%的股份,公司参股久奇药业35%的股份。这其中关联关系错综复杂,还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核查。

  (赵洪玲与翟继龙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与三力制药的核心人员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

  人均300万天价销售费 假推广真贿赂?

  数据显示,三年半时间里三力制药销售费用合计达10.31亿元,同期的研发费用仅为1421.04万元,销售费用为研发费用的73倍。

  报告期各期末,销售人员构成了公司员工的绝对主体,按照2017年的销售估算,三力制药销售人员的人均销售开销高达近300万元。

  据招股书显示,在三力制药的销售费用中,9成以上为市场推广费,而会议会展费和学术推广费又占了市场推广费的9成。三力制药把这种销售模式称之为“专业化学术推广”。

  价值线注意到,关于公司商业贿赂潜规则最近是舆论满天飞,有知情者爆料上市前业务推广费急增可能存在违规操作的行径,并称能提供相关证据。

  那么,三力制药如此高的推广销售费用是如何构成的,是否存在变相行贿的行为?医药推广是否有黑幕?三力制药销售费为何人均300万?如此烧钱举措究竟是商业模式下被“潜规则”?还是刻意为之的商业贿赂?

  实际上,专业化学术推广说白了就是医药代表换个马甲,组织召开各种与医药产品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费用较传统经销模式高出不少。目前,专业化学术推广已成为医药销售的主要方式之一,但这种模式也因为存在向医卫人士进行利息输送的可能而广受诟病。

  对于以上种种疑问,公司应该给予投资者和监管层一个合理的解释!价值线将持续关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