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吃饭”行情看大科技,但吃的太快容易“噎着”

未知 2020-02-15 11:07
今年“吃饭”行情看大科技,但吃的太快容易“噎着”

按照近期的观察,几乎所有板块都轮番涨过一遍,确实看到了滞涨的迹象,尤其是一些传统周期股开始补涨,所以才作出相对谨慎的判断。2月12日的行情出现了一些变化:

一是上午的光伏,二是午后的半导体和软件联袂猛拉,让创业板指数也陡然加速,摆脱了2050的压制,收盘逼近2100点。

通常来说,午后板块突然发力,多半是有突发消息影响,否则上午就会出现大举拉升动作了。

据央视新闻报道,截至2月9日上午12点,北京重点调查的173家年产值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中,中芯国际、威讯联合半导体均连续生产,产能利用率达到100%。重点工业企业开复工率预计可达95%。此前中芯国际曾表示,中芯国际及其供应链正常运转,各地产线按计划持续进行生产运营。

我认为,半导体和软件本身是2020年基本面预期会非常好的行业。

5G产业链,我们回顾一下股市的炒作,2018年是炒硬件,尤其是基站,通信,2019年是炒中游,消费电子,元器件,半导体等,下游的软件在2019年是殿后的,但2020年,除了中游,下游的软件,应用领域(云游戏,网红直播,远程办公等)应该会比较有潜力。

所以从投资大方向来看,2020年“吃饭”的行情肯定还是围绕5G产业链的中游和下游相关行业。但究竟是不是2月3日挖了一个巨大的“黄金坑”,然后就“一绝红尘”,开启大科技轰轰烈烈的大行情?

这是一个战略性问题。就目前的格局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考虑:

1、基本面:2020年5G的全面商用会加快推进,这是一个很大的技术升级换代,所影响的行业是比较多的,但大科技行业无疑是最受益的领域,所以从基本面逻辑来说,大科技2020年依然会有很不错的结构性机会,2019年只是预热

2、情绪面:A股节后行情受美股带动作用明显,尤其是科技板块,仅仅是特斯拉就带动A股相关板块“闻风起舞”,比如2月11日又是因为有特斯拉的相关消息,带动A股光伏板块大涨,该公司将在欧洲和中国扩大其太阳能屋顶瓦的业务规模,具体时间将很快公布。科技股的炒作联动性确实是比较强的,节后A股风险偏好迅速升温与美股科技股强势的上涨态势有很大的关联。

3、资金面:疫情对科技股来说某种程度上是利好,一方面,科技行业的复工情况比传统行业要好很多,受疫情负面影响相对小很多;另一方面疫情会导致部分流动性会在金融体系空转,给股市倒是带来了“流动性”,甚至市场上已经有所谓“宅家牛”的说法。

综合以上3个角度的分析,科技板块的确上涨理由充分,我也非常认可科技股在2020年的中长线机会,只是在考量,半导体,软件等科技主线板块是否就此进入了新一轮的中线炒作周期,还是说属于短期多重因素影响引发的加速上涨

这会决定当前的策略和节奏。短期涨得这么猛,真的可持续吗,还是不健康的透支型上涨?

举个例子--晶方科技,以2019年业绩作为基数,静态市盈率为190倍,按机构预测的2020年业绩对应的市盈率也就是45倍左右。这就意味今年要是业绩不能翻3倍的话,就明显高估了。要是正好翻3倍左右的话,也就符合预期,股价上涨空间也不大了。目前科技股平均市盈率也就在40-55倍左右。

这种透支炒作成为科技股的常态,只要有高增长预期,股价就先噌噌上涨一大波,之后再看业绩兑现情况。业绩出来,要是超预期的话,继续大涨;符合预期,横盘甚至小调;低于预期,那就麻烦了,深调一波。

比如消费电子里2019年人气爆棚的沪电股份,业绩固然好,但股价阶段见顶后至今还在持续调整中。

今年“吃饭”行情看大科技,但吃的太快容易“噎着”

 

所以,对于科技板块的这种上涨,我们还是要甄别逻辑,细分行业或领域的头部企业,估值享受高溢价,涨幅猛,也算正常,虽然透支业绩,但当下很活跃。但如果基本面本身并不是很突出,不是相关行业的核心企业,这种短线的炒作可能就是“泡沫”,短线过快上涨可能蕴含着较大风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