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是A股二季度最好的投资窗口

未知 2020-05-11 09:07
5月是A股二季度最好的投资窗口


 
 
  A股行业估值分化明显,TMT、医药、计算机可以看作前浪,估值已经达到历史较高水平,偏周期行业可以看作中浪,估值处于历史中等水平;而金融地产则是后浪,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估值分化的背后反应的是投资者对经济预期悲观,经济结构转型的乐观,相信医药、TMT、消费成为未来经济主要驱动力。如果对经济预期改善,低估值后浪也有可能迎来估值修复的机会。就A股投资者而言,北上资金、融资资金、ETF则可以分别看作前浪、中浪、后浪。在北上资金前期大幅回流后,融资余额在上周明显回升,有望形成前浪和中浪的共振。
 
  中信证券:共识凝聚 5月是A股二季度最好的投资窗口
 
  4月数据陆续落地,经济恢复逐步得到验证,同时中国相对海外的经济强度显现,海外资金持续流入,全球资金再配置加速得到验证。随着经济快速恢复和外资流入逐步验证,投资者对市场上涨的共识也在逐渐凝聚。当前宏观流动性依然宽松,绝对估值本身并不构成上涨障碍。4月底以来长端利率上行更多反映了经济预期的回暖,是供需博弈的结果,并不改变宏观流动性依旧宽松的事实。从绝对估值来看,结构性绝对估值偏高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的共性,是产业趋势、流动性环境和风险偏好综合反映的结果,并不是市场进一步上涨的障碍。从相对估值来看,A股相对全球主要市场,整体估值洼地仍多,向下风险有限,向上重估空间较大。5月外围扰动因素有限,抓住5月上涨的时间窗口更为重要,无需过多关注涨速和空间。我们依旧认为5月是今年二季度最好的投资窗口,节奏上倾向于慢涨,配置上依旧建议以新旧基建及相关科技龙头(5G、云计算、新能源车等)为主线,同时建议逐步布局前期受疫情压制的优质滞涨板块。
 
  安信策略:“两会”结束并不会是“复苏牛”的结束
 
  我们认为未来几个月,A股的核心不是精准把握小波动,而是要确保把握住“复苏牛”的大趋势。我们认为 “两会”结束并不会是“复苏牛”的结束。我们认为当前的这一轮复苏是新经济产业引领的复苏,我们将其定义为“高质量复苏”。由于当前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及国内政策导向的调整,使得这一轮与2009年的经济复苏不同,从“铁公基”到新基建,从“以房地产为支柱”到“房住不炒”,从“家电下乡”到发放消费券,从“四万亿”到“六稳六保” 当前的复苏不是追求量的快速增长,而更在于质的有效提升。因此,我们认为“复苏牛”的机会不是结构性的,而是全局性的,但是也要看到,这一轮复苏,新经济产业整体供需格局更优,复苏速度更快。我们预计A股仍将受益于流动性、盈利与风险偏好的持续边际改善,呈现震荡向上趋势,节后市场如因外部扰动出现回调,积极关注布局机会。未来的经济回升将使得各行业都呈现景气上行,结构机会将从必需消费扩散至科技、周期、可选消费与金融,结合回升弹性与中期产业空间,我们依然倾向将科技作为弹性进攻主线。近期行业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电子、云计算、互联网、军工、通信、建材、建筑、券商等,主题重点关注自主可控、卫星互联网、湖北区域振兴等。
 
  海通策略:“两会”关注啥焦点?历史上“两会”前后A股怎么走?
 
  核心结论:①今年“两会”最值得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如:GDP目标、财政赤字率、国企改革、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②中期视角,目前市场是牛市2浪调整见底后的区间震荡,为牛市3浪上涨蓄势,等基本面回升数据更明朗。③信心和耐心,步步为营,外需不足内需来补,先聚焦新基建和消费,中期科技和券商更优。
 
  粤开策略:公募基建REITs启动 科技回归最强音
 
  海外边际改善,4月非农失业率创新低不改纳指强势,特殊时期中美商谈牵头人通话释放偏正面信号。5月欧美复工复产提速,全球经济有望逐渐重启。国内方面,一季度的盈利深坑有望逐渐恢复,二季度业绩存在边际改善预期。目前股债性价比居于64%高分位数,国内资本市场改革进入“深水区”,在全球逆周期政策加码以及两会周期对市场信心的提振之下,大盘仍具备向上拓展的空间,红五月将延续演绎。
 
  广发策略:A股"渐入佳境" 配置由"免疫"转向“修复”
 
  我们认为A股本轮“市场底”同步于“盈利底”,但反转幅度不及08年底。当前与09年2月增长预期开始修复类似:经济修复预期驱动的可选消费和受益于“混合型”财政刺激利润率驱动的科技制造能够获得持续超额收益。我们认为4月下旬以来全球疫情可控,复产复工加码推进,增长预期修复将驱动景气度和配置双双触底的线下可选消费迎来业绩估值的戴维斯双击(乘用车/空调/旅游)+线下科技板块的景气度冲击也处于尾声。A股从“业绩减记+宽松加码”转向“盈利修复+维持宽松”的组合,历史经验表明这是权益市场最友好组合,即使外部环境变化有所扰动也不会构成主要影响。我们建议配置从“免疫”全面转向“修复”,由“业绩相对优势”的必需消费/线上科技阶段性转向增长预期驱动的可选消费/线下科技:(1)受益“风险溢价顶”且全球疫情逐步可控的线下科技成长(消费电子/新能源车/IDC);(2)景气触底且绝对和相对估值优势显现的可选消费(乘用车/空调/休闲服务);(3)逆周期政策促基建链扩张(建材/电气设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