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净值理财第一劫:上百款产品浮亏

未知 2020-06-26 10:28
银行净值理财第一劫:上百款产品浮亏


收益率跌至-4.42%,净值降到0.9997,近日,招行一款“季季开1号”产品将银行理财顶上了“热搜”,成了投资界的标志性事件。与此同时,谁也没有料到,一直不温不火的银行净值理财产品,会以这样的姿势“出圈”。
 
银行理财不保本了?曾经“稳稳的幸福”,如今跌破本金,这一事实冲击着市场对于银行理财的刚兑信仰,投资者一边感叹“活久见”一边重新认识所谓的“低风险”。
 
银行理财为何会亏损?除了招行“季季开1号”,还有哪些产品也亏了?刚兑信仰的打破是否会对“净值化转型”进程产生影响?银行要如何调整?投资者要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亟待回答。
 
129款理财产品浮亏,中银理财最多
 
“稳赚不赔”的美梦已然苏醒,投资者“闭眼买理财”的时代也已过去,在净值理财的浪潮中,出现亏损的又何止招行这一款产品。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中国理财网和各银行官网查询统计发现,截至6月11日,大行和股份行(包括旗下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中,有129款净值在1以下。
 
具体来看,净值低于1的理财产品中,来自中银理财的产品数量最多,共有28款;其次是建信理财,共21款;再次是招商银行(含招银理财)和中信银行,两家均有19款。
 
 
 
从发行时间来看,这些理财产品成立时间集中在今年4月到5月,其中4月成立的有44款,5月有66款。
 
 
 
记者注意到,在这几家银行净值低于1的产品中,有不少是同系列但发行期数不同。例如,建信理财“睿鑫”封闭式理财产品同系列6款产品的净值低于1,8款招商银行金葵十八月定开理财产品净值低于1。
 
从风险范畴来看,风险等级为三级的理财产品最多,共有67款;其次是二级,共57款;还有2款产品风险等级为四级、3款为五级。根据《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应当对非机构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确定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等级,由低到高至少包括一级至五级,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分。也就是说,这些净值低于1的理财产品大部分为中等风险。
 
 
 
从产品投资性质来看,固定收益类占绝对地位,共有111款,其次是混合类产品。理财产品投资性质的不同源于其底层资产不同的投资比例,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较多地投向国债、金融债、地方债、银行存款、同业存单等债权类资产,小部分投向股票等权益类及金融衍生品类资产。
 
 
 
超8成浮亏产品固收类资产投资比例超80%
 
再将目光聚焦到理财募集资金底层资产的具体投资比例上,就整体来看,129款净值破“1”的理财产品中,有6款无法查询产品说明书,在余下的相对详细地披露了募集资金投资范围的123款产品中,固定收益类产品是 “绝对主力”。根据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固定收益类资产包括但不限于各类存款、债券、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等。
 
进一步探究理财产品所募集的资金在各类资产中的投资比例可以发现,有95款产品将募集资金投资于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比例下限设置在80%,占比达到83.87%;比之更甚的是,还有7款理财产品对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达到了90%以上,3款产品对债权类资产的投资比例达到100%。
 
 
 
就此可知,有105款净值破1的理财产品对债权等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在80%以上,占比为85.36%。
 
虽然整体来看净值破1 的理财产品投向主要集中在固收类资产,但有意思的是,在对这123款理财产品单位净值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后,垫底的三款产品分属混合类、权益类和固定收益类。而值得关注的是,净值最低的两款产品均为工商银行发行,分别为东方之珠代客境外理财产品新兴市场投资机会QD1005(以下简称“东方之珠新兴市场”)、东方之珠富甲天下代客境外理财产品830002(以下简称“东方之珠富甲天下”)。
 
具体来看,工商银行发行这两款产品均不属于中低风险产品。中国理财网显示,截至6月11日,东方之珠新兴市场净值最低,为0.8904。根据理财说明书,这款产品成立于2010年11月23日,风险等级为四级,投资性质为混合类,具体来看,投资组合资产总额的0~50%投资于股票或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含ETF);20%~80%投资于投资级债券或债券型基金;0~50%投资于境内项目类资产。
 
而另一款产品风险等级也为四级,但投资性质则为权益类。据悉,东方之珠富甲天下成立2007年10月23日,截至2020年6月11日的净值为0.9716。在产品投向上,根据产品说明书,投资组合资产总额的 50%~100%投资于股票、公募基金(含ETF),产品管理人将根据市场情况,0~50%投资于存款等固定收益类投资工具,0~50%投资于境内资产。
 
排名倒数第三的是农银理财“安心·每年开放”第13期人民币理财产品最新(2020年3月31日)净值为0.9745。该产品投资于存款、债券等债权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 80%。根据2020年第一季度报告,截至一季度末,该产品97.82%的资产为固定收益投资,合计约34.65亿元,固收资产中占比最大的一项为同业借款,达到59.36%,其次为委托债权(19.42%)、债券(占比19.04%)。
 
此外,此次净值破1的理财产品还有一款尤为“特殊”,相比于其他投资于存款、债券、股票、金融衍生品的产品,这款理财产品的投向为信托。而该产品截至6月11日的净值也不高,仅为0.9774,排在倒数第五位。这就是招商银行发行的“钻石财富系列之恒睿博荟理财计划”。
 
据悉,该理财计划募集资金不低于90%的比例投资于“外贸信托•恒睿博荟证券投资单一资金信托”。记者注意到,这款产品在今年3月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净值回撤,该产品3月31日的净值为0.8713,而其2月28日的净值为0.9413。梳理该产品历史净值信息可以发现, 2015年6月19日该产品净值为0.9570,自此之后,单位净值均未突破1,而这距离产品成立(2015年5月27日)还不到1月。
 
若再将排名靠后的理财产品范围拉大,可发现,在排名后十的10款理财产品中,除了上述农银理财发行的第13期人民币理财产品,还有5款产品的投资性质均为固定收益类,且投资于固定资产的比例均不低于80%。排名前十的24款产品中(含净值并列情况),有17款产品对现金、国债等债权类资产投资比例也不低于80%。
 
 
 
 
 
 
 
浮亏原因:债市调整,期限错配加剧抛售力度
 
如此大面积浮亏的背后,对应的底层资产,绝大部分都属于固定收益类。对此,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财富管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唐嘉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大部分固定收益类净值型理财产品近期出现大面积浮亏,原因是债市出现了一个较大幅度的调整,以3年期中债国债收益率为例,从4月26日到5月26日,收益率震荡上行35BP;5月26日到6月5日,仅8个交易日收益率即上行了62BP,从今年收益率最低点累计上行了约100BP。而净值下跌幅度较大的均为4月份以来发行的产品,市场波动导致的资本利得减少远超票息。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第一,从产品本身来看,这也是很正常的一个波动。因为本身是净值型产品,我们看它的结构,主要还是以固定收益债券为主。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买银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和买公募基金的债券型或者偏债的基金,实际上是一样的。因为基础资产是一样的,所以变化方向肯定也一致。我们看到,最近债基出现了净值的下跌,逻辑是一致的。
 
温彬指出,从5月份特别是中下旬以后,债市下跌是比较明显的。从短期来看,还是央行的货币政策有所边际收紧,收紧的主要原因是三四月份疫情比较严重,央行投放货币,保持市场总体宽裕,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看到隔夜的利率,比如隔夜shibor都一度下跌到了1%以下,超跌。
 
他进一步指出,这种情况容易使很多金融机构采取期限错配的方式加杠杆来盈利。因为隔夜利率非常低,通过拆借隔夜的,然后可以加杠杆来投资一些期限较长的债券资产,获得一个期限错配的收益。
 
从市场的观察来看,的确由于短期的利率超低以后,导致了金融机构加杠杆的增加,这个也不利于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温彬说,所以我们看到,5月份以后,央行总体的货币政策边际上有一些收紧。收紧主要是针对了金融机构加杠杆的行为,实际上是隔夜利率也快速回升,现在也在1.8%~2%这样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
 
所以在利率回升的过程中,一些加杠杆的机构可能就是抛售债券,出现了价格下跌,这也是近期净值型的以固收为主的或者是理财产品或者是债券型基金下跌的一个主要原因。温彬如此指出。
 
净值化转型进程不受影响,但银行投研能力面临挑战
 
2018年4月,酝酿已久的《资管新规》正式出台,明确了资管产品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要求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及时反映基础金融资产的收益和风险,让投资者在明晰风险、尽享收益的基础上自担风险,从根本上打破刚性兑付。
 
资管新规出台,随后与之配套的《理财新规》和《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也先后出炉,这一系列政策让原有的银行理财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距离《资管新规》落地已经过去两年时间,那么在两年的时间内,银行理财的净值化转型进行的如何了呢?
 
根据普益标准日前发布的报告,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的非保本理财规模为24.4万亿,净值型产品存续余额约为12.54万亿,净值型产品余额占比已由新规前的15%大幅提高到了目前的51.40%,产品结构已发生了重要变化。
 
 
 
数据来源:普益标准
 
另外,从不同类型银行的净值化转型进展来看,全国性银行、城商行的净值化转型略微领先,两类银行机构的净值化转型比例分别已达到52.45%、50.69%,而农村金融机构的净值化比例为35.71%,总体而言,较新规前推进速度明显加快。
 
 
 
数据来源:普益标准
 
普益标准分析表示,这背后的原因既有资管新规后监管对于各类型银行合规转型的压力,也有随着各类型银行,特别是理财子公司产品纷纷发行,市场和客户对于净值化产品的接受度逐渐提升的因素。
 
虽然净值化转型速度较快,但目前银行净值型产品的占比依然不高,距离全部实现净值化运作还尚待时日,因此监管目前也在考虑是否将资管新规进行延期调整。
 
在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道路上,不仅仅是需要银行对产品进行净值化管理那么简单,转型过程中,普通投资者对于银行理财产品“隐性刚兑”和“固定收益”的预期依然存在,如何做好投资者教育才是行业要面临的难题。
 
实际上,业内对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向净值化转型的呼声已久,谈论得也颇多,“狼来了”喊久了之后,当真正的“狼”来了的时候,投资人还是有点“懵”。
 
净值化转型已过半之时,遭遇产品大面积浮亏,恰似迎来当头一棒, 市场讨论认为此次多款理财产品出现浮亏,就是一个很好的投资者教育机会,有助于打破人们对理财产品刚兑的信念。但这是否会对商业银行的净值化转型进程带来一定的影响,对于银行而言,在这之中存在着哪些机遇与挑战呢?
 
温彬向记者指出,这并不会影响净值化转型进程,净值化转型是方向和趋势。实际上,银行净值化产品现在发售得越来越多,现在可能还有一些保本的理财存在,但这更多还是一些存量的,随着存量到期,新发放的基本还是净值型的。
 
而在转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投资者以及银行对产品的认识问题,温彬认为,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投资者教育。
 
唐嘉伟则指出,这次大面积浮亏是净值化转型的一次挑战。首先,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在投资者方面无疑会有压力,大部分投资者都会认为固定收益率产品的风险较小,出现亏损是否是金融机构投资决策出现了问题,这一方面需要金融机构的客户经理能有充分的知识储备对投资者进行释疑;另一方面则是更需要考量各个金融机构的投研能力。对于投资者来说,不要过多地着眼于短时的净值波动,投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固定收益类产品整体波动仍小于权益类,因此,未来的资产配置更需要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以及经济周期而定。
 
唐嘉伟进一步表示,对于理财市场来说,产品浮亏是净值化转型后必然存在的,这也是整个市场走向成熟的阶段,投资者的择时能力和金融机构的投研能力对未来产品收益影响重大。
 
专家建议:中长期无需恐慌,短期投资宜谨慎
 
此轮银行理财产品出现浮亏的“罪魁祸首”来自于债券市场的波动,未来债券市场走势必然会继续影响理财的收益,那么今年下半年债市的走向将会如何?投向债券类资产的银行固收类理财产品是否还有配置的价值?投资人又应该采取怎样的投资策略呢?是否需要及时赎回?
 
对此,温彬认为,如果是中长期投资者,不用太去考虑短期的波动。温彬预期,债市应该会重新反弹或者回涨。他认为,货币政策还有放松的空间和必要,包括降准和降息,债市应该会有进一步的回升,所以从中长期投资者角度,当下没有必要出于恐慌情绪去抛售理财产品。
 
唐嘉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考虑到当前经济环境仍然需要低利率的支持,货币政策也没有一个较大的调整空间,债市收益率继续大幅度上行的概率不大,因此投资者需要有长远的投资眼光应对浮亏。当然,固收类理财作为重要的资产配置对象,仍然具有持续投资价值,但投资者也需要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看资产配置选择,以最大化获取收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