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水门桥》的人没有一个不被震撼到

未知 2022-02-04 13:53

看过《水门桥》的人没有一个不被震撼到


正在热映的《长津湖之水门桥》短短三天半的时间,观影人次突破3050万,累积票房突破17亿,全面领跑春节档!这骄人的成绩真是众望所周知,毕竟,看过《水门桥》的人没有一个不被震撼到。

毫不夸张地说,《水门桥》又一次把国产电影工业的制作水准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中,饱满的文戏、炸裂的武戏,以及紧凑又层析鲜明的节奏感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

首先,《水门桥》的文戏部分可以说是做到了“克制又饱满”。实际上,它的文戏内容并不多,基本都是在每一场战斗的缝隙或者情节转换处出现。但即便“篇幅有限”,所在之处却都精准地打在观众的“情绪点”上,引起深深的情感共鸣。

没有撕心裂肺的“吼叫”、“哭喊”,所有饱满的情绪都隐藏在精炼的台词和演员细微真实又丰富的表情上,显得十分“克制”。

火力排长余从戎指着美军被击毁的直升机说:“这玩意儿是他们的新设备,能直上直下,啥时候咱也能开上自己的,准比他们强。”简单有力的话语,不仅侧面反映出当时中美双方军事装备的差距,凸显战争的艰难,更展现了一个中国军人的民族自信。不少观众看到这,一种“盛世如你所愿,吾辈当自强”的爱国情怀被激发。

不仅如此,演员真实丰富的表情和举动也将文戏的饱满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暴风雪中,千里隔空示意万里戴好护目镜,保护好自己;炸桥前,又用满是欣慰自豪的眼神看着万里......有的甚至连一句台词也没有,却凭借动作和表情将人物细腻的情感全然展现,让观众深切体会到千里、万里以及七连战士之间深厚的兄弟情、战友情。

饱满的文戏无疑是《水门桥》的一大看点,此外,炸裂的武戏同样让观众连连叫绝。相比《长津湖》,这次《水门桥》增添了不少“新”的武器装备,不仅有坦克、飞机,还有重机枪、燃烧弹、迫击炮、喷火器等。让观众“大开眼界”、感受战争火爆的同时,也增添了志愿军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誓死完成任务的壮烈的色彩。

影片里,志愿军一出现,敌军的子弹、炮火瞬间倾泻而下。天寒地冻中,枪林弹雨、炮火连天,可谓冰火交加。

值得一提的是,主创不仅在宏观战争场面力求让观众“大饱眼福”,感受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基于历史的战术设计上也非常巧妙。九连和七连配合分四路行动,采用包抄、偷袭、强攻等战术。依据地形特点,打出一个又一个战场奇招。让我们不禁为志愿军舍身忘死的战斗精神折服,更为他们智慧的战术、默契的配合拍案叫绝。

正是他们的智慧和英勇才在敌人的“绝对优势”下,三次在他们眼皮子底下炸毁“水门桥”。

如果《水门桥》只是文戏、武戏的堆砌拼接,观众大概也会审美疲劳。之所以能如此吊足观众胃口,燃爆观众情绪还在于它对节奏的有效把控。

影片不仅节奏紧张,还层层递进。就拿炸桥任务来说,一炸原桥、二炸木桥、三炸钢桥,每一次炸桥任务难度都在升级。任务难度的升级,也伴随着我军战术的升级。因此,同样的炸桥任务,带给观众的却是不同的观看体验,并且每一次都让大家的情绪、紧张感比上一次来得更足、更猛烈。

除此之外,徐克导演还非常擅长运用“镜头”和“配乐”来配合剧情的发展,营造氛围。比如,那接近于山顶的水门桥犹如立于万仞之上,在仰拍镜头的衬托下,给人一种压迫感和窒息感,暗示敌我力量悬殊,铺设影片紧张、壮烈的基调。

同时,不同的战斗场面运用不同的配乐,渲染战况的激烈、人物的壮烈,让观众不自觉代入其中,和战士们一起同生死、共命运,实现精神和情感的高度共鸣。

以至于观影结束,大家依然沉浸其中,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可谓后劲儿十足。

可以说,饱满的文戏和炸裂的武戏在精妙的节奏把控中,将《水门桥》的感动、热血和爱国主义情怀展现得酣畅淋漓。能取得如此高的票房成绩真是实至名归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