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冏妈》亲子关系的相爱相杀

未知 2020-01-29 09:41
《冏妈》亲子关系的相爱相杀

年初一,由于疫情关系,徐峥的电影《冏妈》成了大众福利,可以在移动平台免费观看。自《冏妈》上映以来,引发各方热议和关注,褒贬不一。

我也是第一时间向朋友们安利了这部电影,一方面是由于不用出门到人流多的场所,增加感染的危险,在家就能够观看免费年度福利电影;另一方面是因为看到了《冏妈》官微的推荐:“作为一部献给每个家庭的电影,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家人快乐、健康。”

《冏妈》亲子关系的相爱相杀:你自以为是的爱,其实是可怕的控制

 

导演徐峥在接受采访说了这样一段话:很多中国妈妈的爱是控制的,是期待对方活成自己眼中的样子。所以中国的合家欢中充满了各种厮杀与玄机,但是反映这种关系的电影太少了。我想用一部电影就是表达那几句简单的话,一个妈妈如何说“对不起”“谢谢你”,一个儿子如何说“我爱你”

这说明,徐峥这一次要在“冏”系列里加入亲情,要展现“合家欢”背后的“厮杀与玄机”,要告诉家庭中应该如何正确表达爱。

 

《冏妈》亲子关系的相爱相杀:你自以为是的爱,其实是可怕的控制

 

看完《冏妈》,电影确实把亲子关系中最“冏”的地方都展开了、掰开了给观众看,笑点中有泪点。让许多看过的人,感同身受。故事开始于由徐铮饰演的徐伊万与由袁泉饰演的张璐陷入一场婚姻的危机。妻子张璐将去往美国,希望在离婚时,能够争取到夫妻共同经营的暖霸公司中,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股权;徐伊万却准备跟随妻子去往美国,以股权为由,拖住妻子,以达到不离婚的目的。却发生意外,追随母亲坐上了去往莫斯科的绿皮火车,开始了6天6夜的母子相处,并最终与妻子离婚,与母亲、与自己和解的旅程。

 

此片整体来说,挺好看!幽默与顿悟交融,明月照心境如水,亲子结,婚姻行,人生路,告别爱的控制和索取。这一页是无论如何都要翻开了。在观众已经开始重视亲子关系的今天,这也是一部领悟如何走出亲子之间“相爱相杀”的成长电影。

《冏妈》亲子关系的相爱相杀:你自以为是的爱,其实是可怕的控制

 

亲子关系的相爱相杀:你自以为是的爱,其实是可怕的控制。

 

《冏妈》通过母子俩在局促空间里相处的6天6夜,充分展现母子俩相似的性情,我们发现这两人简直一模一样,都喜欢控制和改造身边人,都缺乏安全感。

  • l 徐伊万讲电话,母亲把各种水果、鸡蛋塞进儿子嘴里。
  • l 徐伊万上火车什么行李都不用带,因为母亲随时帮儿子带着行李。
  • l 母亲认为应该抱孙子(女)了,催促儿子要孩子,甚至为此打探夫妻两人的隐私。
  • l 母亲总是希望儿子就在自己的视线之内,一旦离开就会问:“你去哪里了”。
  • l 母亲甚至控制儿子食欲。喝多少水吃多少肉,母亲心中有定数且盯着儿子做到。
  • l 母亲控制儿子看火车上偶遇的美女。徐伊凡明显看到对铺盯自己的母亲,眼神暗淡。

徐伊万厌恶这种爱的控制,为此想另找一个床铺,好离母亲的唠叨和盯梢远一些,甚至要求母亲离自己10米远。但可笑的是,徐伊万在不知不觉中,对妻子张璐也是各种控制和改造,也在手机中打60秒方。

《冏妈》亲子关系的相爱相杀:你自以为是的爱,其实是可怕的控制

 

妻子张璐去美国之前,对徐伊万说过一段很长的话,中心意思是:“你心里面长了一个幻想的老婆。”而徐伊万也把同样的话送给了母亲:“这就是我们之间的问题,在你的心里住着一个幻想出来的儿子。他应该吃几块红烧肉,脸上的肉是横着长还是竖着长,什么时候要孩子,膀胱几点钟排水,你全部都设定好了。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这么多年过去了,难道你没有发现吗?我并不是那个你想象中的儿子。”原来,儿子是在模仿母亲,他成了母亲的复制品。

在婚姻关系中,大家通常认为取决于夫妻双方。母亲对儿子表达爱的方式,居然会影响儿子成年后的婚姻生活,这是我们大多数想不到的。

其实,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做“强迫性重复”,说的就是这种现象。一般来说,如果子女在婚姻生活中喜欢掌控一切,多半是因为有一个控制欲极强的母(父)亲。

在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自己的婚姻生活,与自己父母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果出现问题,必定是其中一方或者双方,在用父母发生过的矛盾,继续过着自己的婚姻生活而造成的!这是由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父母的性格、关系的好坏、日常沟通方式等等,都留在孩子的心中,根深蒂固,让孩子以为——这,就是表达爱的方式!可以说,是父母塑造了孩子的情商。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父母在家不能好好说话,凡事喜欢掌握,甚至有暴力行为,孩子往往在以后对自己的爱人,也会自以为是,以已度人,至于情绪暴躁、出手打人等等行为。

说到底,父母如果处于相爱相杀的局面,孩子也会困于其中不可自拔。

《冏妈》亲子关系的相爱相杀:你自以为是的爱,其实是可怕的控制

 

如何破解相爱相杀的困局:彼此看到、理解和尊重,以及坦诚,一个都不能少。

想要从这种相爱相杀的冏境中走出来,避免影响以后的人生,进而毁了孩子一生的幸福,需要付出多方的努力。

第一,需要彼此看见 。

正如徐伊万不理解母亲为什么要对自己的父亲过度干涉,去父亲工作的地方喊大喇叭,让大家都不要跟他交朋友;正如母亲也不理解徐伊万为什么还不生孩子一样。

生活中的许多父母与子女,谁都没探究过,这种不理解背后,也许是大家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彼此。 父母不知道孩子在刷手机、睡懒觉、怼父母等表面现象之下,也许隐藏着渴望陪伴的情绪和焦虑。如同父母不知道,年轻人想要熬夜,是压力过大。就像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老人让年轻人不要熬夜,不听!年轻人让老人戴口罩,也不听!

同样,孩子不知道父母固执的表象之下,也许并不是不在乎,而是对于老去的不甘心,父母们也有焦虑和害怕,他们怕被时代远远抛开,怕孩子看不起自己,怕自己在孩子面前失了力量,也没了威严。就像影片里徐伊万不知道,父亲喝醉酒之后有暴力行为;母亲不知道儿子的正在闹离婚,不知道他之所以要去美国,是想要挽回婚姻。

就像片中母亲卢小花说:“有些地方,孩子看不到。”同理,有些地方,母亲也看不到。

只有这些地方被看到,理解才会降临,和解才算真正开始。只是凡事都需要过程,对于父母与子女的看见,尤其如此,需要去磨合、去碰撞,最后能否和解,还取决于彼此是否有理解和尊重、坦诚,以及是否有成长的勇气。

《冏妈》亲子关系的相爱相杀:你自以为是的爱,其实是可怕的控制

 

第二,需要彼此的理解和尊重。

没有理解和尊重作底,不过是可怕的控制和改造。正如徐伊万选了一个以为妻子喜欢的台灯,妻子却觉得那个台灯很作,却不明说。这样的相处方式,就是相爱相杀。同理,母亲对徐伊万也是这样,她的孩子应该是健康的,婚姻幸福的,也有娃的好儿子。这样一来,被要求的人,会没有存在感,会想:“他(她)喜欢的好妻子(孩子)是假的我。”

其实,在家庭中,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期待着理解和尊重。哪怕我笨且顽劣,我也有资格得到关爱,然后我才能以自己本来的面目,成长为更好的人。

正如电影中,当徐伊万理解了母亲追梦背后的遗憾与回忆,控制背后的悲伤与失望;母亲也终于理解儿子在婚姻中的痛苦与挣扎时,双方开始有了尊重,然后才是靠近,帮助彼此,进而主动给对方空间,让对方去变成真正的自己。这其中努力的转换,并不是一部电影可以交待清楚的,但影响不了母子和解的正确打开方式,就是需要彼此看见这个主题思想。

《冏妈》亲子关系的相爱相杀:你自以为是的爱,其实是可怕的控制

 

第三,需要彼此坦诚,有成长的勇气。

电影中真正的和解与成长,其实都发生在男主角徐伊万坦诚之时。

当他遭遇了惊心动魄的“熊出没”之后,对妻子坦白:“我和你争斗、拖延你的时间,是因为我不想离婚,我想把你留在身边”时,她感动了,隔天发来了话一段温暖的离别话语。尽管媳妇没留住,但完成了和解,从此各自珍重。

当徐伊凡对母亲坦白时:“我离婚了,对不起”,他自己舒了一口气,母亲虽然泪流满面,但最后理解并接受了,并没有他想像中的那么难。生活和婚姻,都不是可控的,总是充满了意外,最好的方式,是顺其自然,是坦诚面对,也是努力过,便不悔,然后再坚定的向前,勇敢成长

所以,最后,儿子徐伊万对快要失去信心的母亲说,“来得及的,我们一定赶得上莫斯科的演出的。”

我们大多数时候都害怕被拒绝,所以不大愿意袒露自己的情感,我们总是一身铠甲,把自己装扮得像个战士,从不肯轻易让自己裸露,自以为这是保护自我,却带来更大的伤害,走进了相爱相杀的冏境。却不知,只有情感流动,才有和解的可能。

《冏妈》亲子关系的相爱相杀:你自以为是的爱,其实是可怕的控制

 

 

结语:只有爱是不够的,还要知道如何去爱

“每个个体都应该是完整的,爱不应该是控制和索取,爱应该是接纳和尊重。”年度春节档电影《冏妈》用母子之间的一段6天6夜去往俄莫斯科的追梦旅程,诠释了父母与子女之间,夫妻之间真正的爱到底是什么,告诉我们有时父母子女一场,就是一场相爱相杀的迷局,要走出这个亲情“冏境”,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就像杨澜评价这部电影:“只有爱是不够的,还要知道如何去爱”。在亲密关系中冏境中,和解的过程也许漫长,但只要学会了彼此看见,有了理解和尊重,最后能用坦诚实现成长,就真正学会了如何去爱。

《冏妈》亲子关系的相爱相杀:你自以为是的爱,其实是可怕的控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