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童年记忆:小时候的电影

未知 2020-06-29 13:29
关于童年记忆:小时候的电影 

#童年记忆# 《小时候的电影》

小时候的电影,大都是在离家不远的人民电影院看的。人民电影院坐落在旧城电影院街西段路北(今天的九龙湾街友谊小区北区南门东侧联通营业厅大院内——此据曹建成《归化城老街巷》),是一座两层的小楼房。门、座椅都漆成黄色。一楼还有个玻璃栏柜,卖一些小零食。夏天,父母一般给我们买冰棍儿。还有一种装着糖豆豆的塑料人儿,母亲也曾给我们买过。一个贾宝玉,一个林黛玉。里面装的糖豆很好吃。那时候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还非常有限,80年前我家没有电视,因此也就主要是看电影了。

小时候看过的电影,印象最深的就是美国电影《蝙蝠》。寒冷的夜里,一个巨型的黑色的大爪子从门外面伸了进来,能把人吓死。看的时候是晚上,和父母一起。回家的路上在昏黄的路灯下走,不时地要左右、回头望望。走到巷子里面的拐角处也是战战兢兢,回去睡觉前脱毛衣都不敢,因为毛衣套在头上有一刹那的黑暗……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看了后,全院孩子都学会了瓦尔特的“掏心拳”,打架能派上用场了。那时候看的比较多的都是上海电影译制厂翻译的外国电影。能够记得的有《流浪者》《奴里》《永恒的爱情》《大篷车》《人证》《追捕》《砂器》《叶塞尼亚》《冷酷的心》等等。

记得那时候电影院放电影正片的前夕,都要先放一部短的纪录片或动画片,作为“加演片”。看过的加演有《神笔马良》《三个和尚》《小蝌蚪找妈妈》等等。这些片子一般的都在半小时左右。

在电影院看电影遇到停电的情形也有。一般等不到五分钟也就来电了。那时对观众没什么严格要求,吃瓜子的,抽烟的,喝汽水儿的……都有。从楼上扔下了瓜子皮飞到脸上的也遇到过。所以是非常自由。小孩子尿急,蹲下就在地上解了手,也没有人管。就是肩膀挨肩膀地坐在一起,一排排的木头靠背椅子,也有点拥挤的感觉。父亲中山装上衣口袋装着的钱有一次被一个“夹皮子的”摸了去。回到家才发现,悔恨了好多天。

迟到的观众被售票员引导进入黑漆漆的影院,拿着个大的金属手电筒,给他照看木头椅子后面写着的数字,帮他找自己的座位。

我家住的九龙湾大南巷离人民电影院不远,也就隔着几条巷子。每天电影院用高音喇叭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播送要放的电影:观众同志们!观众同志们!人民电影院晚上八点,放映南斯拉夫彩色故事片《复仇》,《复仇》,票价五毛。欢迎前来观看……由于播音员操着“此地话”,这“《复仇》”就听成了“猪头”!

每到六一节,全市的电影院对少年儿童全部免费开放,真正地是想进哪家进哪家,想看多久看多久,畅通无阻。所以那时候的六一儿童节是真正的幸福天!是充满了孩子们欢笑的“快乐的节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