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电影节是重逢,也是再出发

未知 2020-08-04 08:57
上海国际电影节是重逢,也是再出发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我是你们的小可爱。
322部电影,1146场放映,147502观影人次,过去的一周多时间,上海这座城市因电影而闪耀。
每一个参与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人都能感受到今年的不同,但它就这样发生了,甚至比往年更如梦似幻,像一场电影,集结四方,令人无比珍惜。
 
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主题是“重逢”,“与您重逢”四个字被打在每一场电影放映的开场之前。这不仅是一场观众和电影的重逢,也是影视行业里踌躇而彷徨的从业者的重逢,疫情和半年的沉寂毋庸置疑改变了电影,但这里爱电影的人们的热情以及所有人绞尽脑汁为着电影还憋着劲的状态,开放包容需求着合作分享着经验和机会的氛围,都让人有理由相信,这是中国电影历经“中场休息”后的再出发。
而作为疫情发生后第一个举办的国际A类电影节,上海缩减了规模的同时几乎保留了绝大部分的精髓,并在线上线下都做出勇敢而有益的新尝试,在全力防控疫情的特殊时代背景下,这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为全球的电影行业和观众呈现了一个举办电影节的“上海方案”。
“太难了”背后,是“得道者多助”
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太难了”是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几乎不用解释,全球疫情依然在大爆发的背景之下举办一个如此大型的国际电影节,难度显而易见。征片难、请人难、排片难、组织难、控场难……困难几乎贯穿每一个环节。而最难的是时间紧,从官宣举办都正式开幕,只有短短一周多的时间。有些部门几乎是“把四个月的事情在一个星期里办了”。
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副主任王晔介绍,能够迎难而上的底气,一方面是得益于我国疫情防控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信心,另一方面也真的要感谢上影节方方面面多年来的积累。
拿规模最大的展映环节来说,向全世界各个机构邀请影片的工作很早就开始进行,期间因为世界各地疫情反复,各个电影节和影展机构伙伴之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刚开始他们给我们寄口罩,后来变成我们给他们寄。”王晔回想这半年来和各国机构的联系的情景,比往年还多了分温暖互助的情谊。
而在还不能确定电影节是否能够举办的时候,上海电影节就和展映片的版权方们签订了合同,“我们把钱付了,他们把片子送过来。今年我们真的蛮大胆的,总觉得应该能办。”王晔说。当然,今年海外物流断供,影片的传输只能依靠网络,超过九成的展映片都是线上传来的。一些影片甚至要拖拖拉拉要一个星期才能接收完成,收到还要试片,和影院对放映格式,都是非常繁琐的工作,观众最后能够看到的这300多部影片,是影展部的工作人员分两班倒没日没夜的接收来的。而排片表公布之后陆陆续续的加场,绝大多数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片子来得晚,字幕工作也就跟着拖下来。前些年已经逐渐推行的内嵌字幕今年是绝对来不及做了,字幕组的负责人孟宸辉介绍,今年九成的字幕都是纯手敲。往年这个工作仰赖于训练有素的志愿者,而今年由于电影节迟迟没有宣布举办,志愿者也就无从招募。好在“孟老板”在往年的字幕志愿者群里“振臂一呼”,集结到150多个已经有经验的“老伙伴”——“我和老板请假,工作日可以过来”、“我周末可以买票来上海”,已经工作、散落在外地的老志愿者们纷纷集结回来。加上新招培训的60位紧急培训上岗,一千多场来自不同国家的电影得以顺利呈现在观众面前。据了解,一些经验丰富技术老到的,甚至一个电影节被安排了四五十场电影的工作量。
 
广告【速看】红霉素和它搭配,洗脸用它擦一擦,皮肤光滑如玉
志愿者现场手敲字幕
除了敲字幕,包括联络与执行、媒体服务岗、来宾陪同接待等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共有372名志愿者参与到今年上海电影节的志愿服务中来。大家参与的热情高涨踊跃,招募公告发布前三天就收到了近1000封报名邮件,切咨询电话不断。
对于电影节来说另一个重要环节是评奖,今年保留了金爵主竞赛和亚洲新人奖的入围设计,却最终没有了评奖环节。而根据电影节规则,全球A类的电影节,一个片方只能报送一个,这就意味着,把电影送到这个电影节,就失去了拥有一个奖项的机会。
 
金爵奖入选片《风平浪静》剧组
“我确实觉得,以我们片子的质量,以我们演员的实力,他们应该有机会去争取一座奖杯。”今年在上影节首映后获得广泛好评的《风平浪静》集结了章宇、小宋佳、王砚晖等华语影坛拔尖的实力演员,也收到不少来自其他电影节的邀约。制片人顿河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并不否认今年不评奖的确会带来某些遗憾,“但对于上海我们真的有特殊的感情,李霄峰是从创投一路走过来的,上影节很撑我们,我们也很想回报上影节。”《风平浪静》开票第一时间就售罄,“在这里我们看到观众抢票的这种热情,真的能弥补到不能评奖的遗憾。”顿河说。
另一部金爵奖入围影片《又见奈良》还在进行混音调色等工作,这部电影有贾樟柯和河濑直美两位国际大导坐镇监制,同样受到多个国际电影节的青睐。为了赶上上影节,导演鹏飞每天工作到天亮,一周瘦了八斤。“上海观众是我们的福星,上海是我们的福地。”影片主演吴彦姝在首映后对观众动情地说。
 
广告考研辅导_「中公考研乐学课程」为在校生打造!合理制定院校专业,集训,网课,直播课任^^选!周末上课不耽误在校课程,时间地...
《又见奈良》剧组现场展示金爵单元入围证书。左起:英泽、吴彦姝、鹏飞
除了创作者的大力支持,今年电影节的举办也仰赖与技术的发展与保障。作为官方合作伙伴的淘票票今年在仓促开票的高压下,也扛过了诸多考验。“说出来都是泪啊”,阿里影业总裁李捷回想从2月开始就参与了无数关于上影节如何举办的讨论会,做了无数套方案,最后“给我们的时间只有7天”,“以前这些工作有三到四个月的准备周期。”除了原本就繁琐的工作之外,今年又增加了实名登记的环节,阿里的工程师们也是几乎不眠不休的完成原本不可能的任务。“我和团队说,如果全世界的电影节都线上了,而上海还能在线下办,这是多牛的事请,所以我们要敢!”
除了上述这些,今年新加入的露天放映,组织片源时,“上海出品”的片方门纷纷慷慨拿出最好的片子,还帮着组委会想,老百姓喜欢看什么;近年来不断扩大的“一带一路”电影联盟,基本“盟友”们身不能至,也踊跃报送自己国家优秀电影,甚至愿意让这些电影的世界首映出现在浦东的社区露天放映中;创投单元里,上影集团、上科大-南加州电影学院、上海科技影都等上海电影机构纷纷冠名奖项,在这个“资本寒冬”里用真金白银助力青年电影人成长……这届电影节有太多的难,但一路走来积累下的好人缘好口碑最终让它成就了一个得道者多助的奇迹。
必须安全第一,保持了距离但心在一起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恰逢全国影院复工的首周末,许多人把经历半年多疫情之后的首场电影献给了上影节。
 
“与您重逢”
“当看到银幕上出现‘与您重逢‘四个打字的时候,‘老子’哭了!”影迷电波还记得7月25日起大早去看天山看《朱丽叶与魔鬼》的那个早上。另外,很好运抢到《千年女优》的电波在影城里体会到“前后左右一起擦眼泪+正片结束集体鼓掌+字幕结束前无人离开+全片映完集体鼓掌第二次”的完美体验,“最大程度尊重电影的高素质观众真的让人泪目。”
今年的电影节和往年不同,由于疫情防控的需求,影院的大多数座位贴着封条,人和人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但共同爱着电影的心依然贴近而火热。
据官方统计,今年的购票人群中,上海地区占71.3%,即有近30%的人群来自非上海地区。
影迷youth今年是第四次参与上影节,也是他第二次从江西请假翘班来上海看电影。7月31日的假是临时请出来的,他并没有那一天的任何一张电影票,影迷群里的小伙伴们热心地帮他张罗换票,有同样是外地来上海看电影的朋友用多抢到的《海边电影院》帮他换到《小丑》,也有朋友出了晚场的《东京教父》给他换到《八部半》,还有人帮他盯到了《现代启示录》,最后youth的上影节之旅看了25部电影。“今年30%的座位虽然增加了抢票难度,但观影秩序相较于往年真的好之又好,攀谈屏摄的人也少之又少,算是多年来第一次有种完全不受干扰的畅快感。”谈起今年的观影感受,youth也觉得有另一重满足。
 
影迷youth的部分电影票
本届电影节采取疫情防控措施,每场售票率30%、每个影厅每天放映不超过4场,而不同于往年的观影流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全线上抢票瞬间的拼手速,进影院时的测体温、出示健康码环节和观影时的全程戴口罩,还有置放于影厅门口的备用口罩、洗手液等等,都成为特殊的标记刻印在每位电影节观众的脑海里。即使是从外地专程来观影的观众也明白,正在打造让更多人链接美好生活平台的上海国际电影节,采取这些防控措施正是为了能安全办节、让影迷安心观影。所以,尽管增加了一点麻烦,但观众都表示理解,给予默契配合。不仅电影院里如此,户外的露天放映,以及电影节包括论坛、创投在内的各项活动也都把安全防控放在首位,严格地控制入场人数。
 
新天地露天放映《地球最后的夜晚》
 
影院严格遵守防疫条例
对此,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今年的电影节能够安全、成功举办,离不开影院一线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离不开影迷们的理解、配合与支持,向他们表示由衷、诚挚的感谢!”
疫情不可避免改变了电影,也团结了电影人
今年的上海电影节,明星没有那么多,但电影行业的幕后大佬是一个也不少。从传统国家队,到民营龙头公司,再到互联网基因的电影新玩家,不同背景的电影公司,以及从制作、创作、发行等不同环节的从业者们聚集在一起,把眼下种种问题在一场场论坛和沙龙上谈了个透。和往年更宽泛的话题相比,今年因为有了疫情的背景,许多问题都变得更为具体,大家的讨论也更集中了,例如线上观影了话题几乎贯穿了从开幕的高峰主论坛到闭幕前一日的版权服务论坛。
流媒体带来的颠覆也好,资本热潮的降温也罢,电影行业正在面临的危机在这里被开诚布公的谈起,而转机也在一场场观点交锋中拨云见日。旁听一场场论坛,可以深切感受到,中国的电影人们没有停留在遭受重大挫折的回忆中,也没有去痛苦地历数损失和挫折。他们表达的,是如何化危为机,如何加强团结,如何战胜困难,如何承担推动中国电影向好发展的责任和使命。一段段感人肺腑的发言,以不畏困难、面向未来的心声表达,让金爵电影论坛散发着鼓舞人心的正能量。“上影节不但是一个节日,也让我们相互鼓励、坚定信心,大家团结起来,我们可以做得更好。”贾樟柯导演说。
 
开幕论坛
除了论坛上电影人们的相互鼓劲儿,本届电影节坚持从困难中突围,联合各方力量,强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一系列新政策、新项目、新计划、新作品在电影节这个平台上纷纷出台亮相,也为无疑为电影产业未来的复苏提振信心。
松江区公布了力度更强、范围更大的2.0版本“松江16条”扶持新政,扶持资金出现成倍的增长,被行业人士普遍称为“助力行业纾困的‘王牌级’大招”;浦东新区充分发挥国际度假区的地理和环境优势,启动了搭载影视后期全流程功能设施的浦东国际影视产业园共享空间,面向海内外吸引影视机构落户。
“长三角影视基地联盟”的成立团结起上海周边的影视拍摄基地,资源共享、共谋发展,赋能长三角影视拍摄服务的一体化联动。
代表了近年国产片相当高水准的金爵奖、亚洲新人奖官方入选片的中国影片剧组,也纷纷从各地赶来,出现在映后观众见面会和媒体见面会上,剧组人员们讲述拍摄经历、表达创作感悟、宣布公映档期,向人们传递着电影人逆风飞扬的滚烫情怀和砥砺前行的积极信号。
 
“一带一路”电影周
虽然,疫情暂时挡住了中外电影人集聚交流的脚步,却也倒逼电影节改变传统模式,从互联网寻找创新突破的机遇。本届国际电影节除了增加线上展映、论坛线上直播等之外,还首次贯通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和上海电视节电视市场,以国际影视云市场的方式实行全线上举办,产生了意外的效果。
 
云市场
去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和上海电视节电视市场总参展商共580家。今年,国际影视云市场的征集虽然很晚公布,想不到,马上在全球影视行业激起热烈反响,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就有超过700家展商申报参展,其中,海外展商首次突破五成,而且,覆盖五大洲。一些海外展商在申报时表示:“我们用不着携带展示物料旅途劳顿,云市场功能齐全,成本低、又便捷,充分体现了上影节为展商服务的用心,这是非常棒的‘上海方案’。”
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举办之前,主办方就希望借由今年的实践为今后疫情常态下国际电影节的操作方式提供一些尝试的样本,而7月20日上海国际电影节“回归”的消息传出后,世界各国主流媒体纷纷对今年上影节表达关注并展开细致报道。无论是具体的防疫手段还是观众热情参与的表现都获得了境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开票首日,开票秒杀的新闻获得多国媒体的关注,美国娱乐行业网站Deadline 称“商业影院门票销售的缓慢速度与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日的强劲售票形成强烈对比”。随着各单元片单的发布,印度、伊朗、意大利、西班牙新西兰等多国媒体继续聚焦本国电影将在上海电影节上展映情况,多篇报道采访电影导演,他们对于自己的电影能在“久负盛名”的上海电影节上在入围奖项和即将播映都感到非常“荣幸”和“高兴”。
而国内的社交媒体上,据统计,从7月17日宣布举办至8月1日,关键词“上海电影节”和“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微博话题增量超3亿;电影节视频的微博播放量超千万次;官方短视频平台快手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主题视频播放量超过1.2亿次;上影节在合作音频平台喜马拉雅搭建专区,开幕一周来收听金爵电影论坛等相关音频超过30万人次。疫情也许带来许多无奈,带传统电影节拥抱互联网带来的能量升级远超过往。
取消了评奖,好电影依然虽迟但到、质量不减;取消了国际航线,中外影人们依然相伴度过了“云上的日子”;没有了红毯装点,尽然有序的进展中电影节常设的单元板块一个不少;缩减了规模,宣布未来将继续扶持电影产业的好消息还是一个接一个。不可否认,这一届电影节仓促中难免有许多的不完美,但伴着电影复工的曙光,它的举办无疑给后疫情时期的中国电影开了个再出发的好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