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行业如何实现全球化?

未知 2019-10-13 09:41


智能家居行业如何实现全球化?

互联网向物联网的快速迭代,加速智能家电向智能家居的全面升级,曾经天马行空的市场想象如今皆成为现实,产业竞争格局翻天覆地;随着智能家居产业密度的持续增加以及市场蛋糕的快速做大,中小型企业面前的首要思考,是如何在国内渐增的竞争下站稳脚跟,而国内大型企业的战线则将与国际接轨,在这场全球战役中与亚马逊、谷歌等海外巨头同台竞技。

目前,智能家居国牌出海普遍进入热身阶段。9月底,华为消费业务全球首家旗舰店在深圳开业,宣布将在巴黎、巴塞罗那等城市筹划海外旗舰店;10月份,格力在2019沙特建材展上,亮相“格力零碳健康家”智能家居系统。

海尔继今年4月在英国沃灵顿建立智慧家庭体验中心、在巴基斯坦设立智慧家庭品牌店,同时还在美洲、欧洲、南亚等海外区域相继落地智慧家庭。不仅在渠道上落地智慧家庭,在标准推行上海尔更是成为唯一在ISO、IEC、IEEE、OCF四大国际标准组织实现全面布局的生态品牌,率先迈出了领先的一步。

智能家居全球之战:硬件是入场券

众所周知,互联网企业讲求的核心是“生产高效率、资金高周转”,这也就注定,它们进入家电行业时也是要通过资本的方式,采用代工、组装、模仿和复制产品等手段来快速抢占市场。而这就为今后带来了几个隐形问题:首先,提供代工服务的企业不是主流企业,制造和品控上只能受制于代工厂;其次,制造可以外包,服务却很难跟上,脱离核心生产线,让这些企业在后期服务上极为被动。

基于产品方面的优势,乘势智慧家庭为核心的全球化战略布局,“海尔智家”依托自身七大全球品牌加速落地全套系智慧家庭,由此直接推动全球用户从家电消费到共享智慧家庭生活方式的颠覆:海尔、卡萨帝、统帅,美国GE Appliances、新西兰斐雪派克、日本AQUA、意大利Candy共7大品牌矩阵,全面实现智慧家庭的全球化落地和市场覆盖。

智能家居全球之争:标准是通行证

从行业来看,经过前期各类企业的探索,智能家居设备落地不少,但消费者并不买账,其实原因很简单,打个比方,如果世界上每台电话只能打给自己,你还会买电话吗?不会。因为没有形成通讯网络。如果电话不能通讯,它的价值就几乎为零。智能家居设备也是这样,各企业画地为牢、各自为政的做法大大削弱了智能家居设备的通讯价值,市场上自然形成了“外冷内热”的尴尬状态。

因此,在智能家居走向全球的时候,掌握“标准”这门通用语言成为重中之重。海外巨头早已开始了标准、系统的布局。2014年6月,苹果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该平台可以将用户家中的智能家电整合在一起,通过iPhone或iPad对其进行集中控制;2014年8月,三星收购Smart Things,配置一个99美元的智能中枢,可以方便Android和iOS用户通过一款简单的应用轻松控制各种家用设备和家用电器。

相比较海外巨头率先抢得先机,中国智能家居的后来者们也纷纷树立自己的“生态”阵营,比如华为的HiLink、小米的智能家居系统,但总归还是停留在单一品牌的层面,在国际竞争中并不好会有太大的优势。

在这一方面,最早开始布局智能家居的“海尔智家”已经走向了标准制定者的道路。今年9月,世界最大物联网标准组织开放互联基金会启动全球首个云云互联国际标准,拥有包括英特尔、微软、高通等400余家企业会员,海尔担任OCF董事,确立以海尔“智家云”标准体系为主导的战略方针,着力建设智家云云互联场景标准。此前,海尔在IEEE担任5个智能家居标准工作组召集人等。至此,海尔完成了IEC、ISO、IEEE、OCF四大标准组织布局,建立了全球引领的智能家居云生态标准体系,掌握智能家居标准制定的话语权。

智能家居全球之争:用户是制胜奥义

智能家居市场的竞争不仅限于软硬件技术,同时也是对满足用户需求能力的竞争。继9月6号海尔智家001号体验中心上海开业之后,9月28日,华为也在深圳落地了首家全球旗舰店,而且就建在小米之家深圳旗舰店的对面。可见智能家居渐成大势,如何让用户快速体验到“智能家居”,成为巨头们下半年的主发力点。

在海尔智家001号体验中心,聚焦用户体验,不卖产品卖场景。比如,在智慧厨房内,冰箱能根据体重推荐健康食谱,即便你不会做,蒸箱、烤箱的内置菜谱也能让你不必操心这道菜的烹饪温度和时长;在智慧阳台内,洗衣机还能自动识别品牌、面料和水质,联动烘衣机择优推荐洗护模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