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板甲:世界冷兵器时代的防御顶峰

未知 2019-06-19 11:23
欧洲板甲:世界冷兵器时代的防御顶峰

欧洲板甲:世界冷兵器时代的防御顶峰

 

 

作为欧洲中世纪后期的主要形象,板甲一直都是古战与冷兵爱好者们的经典话题。很多人视其为世界冷兵器时代的巅峰防御设计,有些人则认为其只适合特定的欧洲战场。但他们本身都不容易注意到,板甲的诞生,足以说明欧洲技术的高人一筹。

在14世纪,西欧地区就出现了铁质半胸板。到了这个世纪末,文艺复兴重镇米兰的铠甲工匠们,正尝试着用钢板做出整体的护手、护腿、胸甲等部件。但这些零件并不能独当一面,所以只能作为传统锁子甲札甲等的“外套”。

 

欧洲板甲:世界冷兵器时代的防御顶峰

早期的板甲更像是传统锁子甲的外套

 

进入15世纪,技术与战争需求的共同作用,使全身板甲的出现成为可能。高炉的发明。使铸造铁取代块炼铁成为可能,钢铁的产量也随之大大增加。水力锻机的出现和科学指引下的冶金技术发展,让板甲有着有别于此前几乎所有护具的防御性能。

 

当时是欧洲,也处于战乱频发阶段,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英法百年战争。这场由一系列短期冲突组成的长期鏖战,从14世纪中期绵延到15世纪。百年里,双方都不断进行着军备竞赛,绞尽脑汁的追求更好装备。这就给处于早期摸索阶段的板甲,以充分的机会和发展动力。匠人们发现,较之传统的锁子甲来说,板甲在相同负重的情况下还具有更受一筹的防护水平。

 

欧洲板甲:世界冷兵器时代的防御顶峰

英法百年战争让新生的板甲迅速扩散

 

首先是大块钢板可以锻打出带有弧线的穹面,其弧度设计可使对手的锋刃或射来的箭矢都发生偏角度离。刻意凸起的部分,也使铠甲不再紧贴穿戴者的胸腹部,给使用者留下一个缓冲空间。一旦胸甲因钝器的重击而发生变形,穿戴者也未必会因此遭到致命创伤。

当时还不存在后来的人体工程学,但欧陆的工匠已经在盔甲的制作上成熟运用起相关理念。关节部分的处理,在这方面体现的尤其明显。所以,骑士在穿上板甲后,并不会像很多人脑补的那样行动受限。相反,几乎可以做出全部的战术动作。

 

欧洲板甲:世界冷兵器时代的防御顶峰

当代爱好者穿上板甲后的摆拍

 

讽刺的是,当时的贵族武士们并未能在实践中及时跟上潮流趋势。由于板甲的成本较高,生产周期较长,所以产量一直没能大幅上涨。不少人在购得部分板甲零件后,尝试与传统的锁子甲搭配穿戴。结果,不仅带来了严重的防御缺陷部位,也让个人负重没有明显下降。以至于很多不明所以的后来者,至今都拿出这个阶段的部分案例,证明板甲的大而无当。

1450年代,百年战争的结束并没有让板甲发展就此停滞。很快,新的玫瑰战争在英国本土爆发,并促使贵族武士们大量增购板甲来武装自己。

 

欧洲板甲:世界冷兵器时代的防御顶峰

玫瑰战争几乎就是一场板甲的盛宴

 

此时,连已经技术成熟的米兰工匠,都发现自己的作坊产能不足。他们很快让代理商在距离英国不远的弗兰德斯,建立了新的生产基地。这些低地城市和北意大利类似,有着鼓励工商业发展的自由市制度,也孕育了数量众多的高水平匠人团体。他们在保留板甲有点的同时,为了减少工时而做出了形制改进,并因此催生了著名的哥特式板甲。

新的哥特式板甲,平均重约25kg左右,和现代美军的理想负重类似。其表面有许多开槽褶皱,形成的凸起的弧面能有效防御利刃的劈砍。只是相比原先的米兰产品来说,看上去比较粗糙。在外观上,哥特式板甲也给了穿戴者以超越过去米兰式板甲使用者的“视觉威慑力”。

 

欧洲板甲:世界冷兵器时代的防御顶峰

哥特式板甲的确从外观上看就比较吓人

 

哥特式板甲的另一个特征是夏雷尔式头盔。这种头盔可以轻松地打开合上,提供良好的视野。有趣的是,后来二战德军的头盔就在形状上也有类似之处。显然,这是对中世纪后期工匠设计水准的最好肯定。

但在板甲不断成熟和发展的同时,用于击破板甲的火枪技术也有了更大程度的发展。至少在英法百年战争中,早期枪炮就是在两边的武器库中先后登场。

 

欧洲板甲:世界冷兵器时代的防御顶峰

板甲时代的早期 火门枪还不足以产生巨大杀伤

 

相比笨重的火炮,单兵持有的枪械无疑对穿戴板甲的战士更有威胁性。只是由于早期火门枪的威力有限,才让重甲武士们对此没有太过在意。更新颖的蛇形钩装置,也无法让当时的火绳枪在射击威力方面有立竿见影的不同。所以,到15世纪末时,大部分人还更重视预防传统的长弓与钢弩威胁。

一些潮流的引领者,甚至会在穿上板甲之余,也拿起火枪朝敌人射击。他们的经典形象,构成了很多亚非拉居民对近代欧洲人的初步印象。

 

欧洲板甲:世界冷兵器时代的防御顶峰

火枪+板甲 是早期欧洲殖民者的经典形象

 

但到16世纪中期,重型火绳枪技术已日渐成熟。使用者能够在100码杀死穿着早期防弹盔甲的敌人,也可以在400码杀死穿着普通盔甲的人,并在600码杀死没有任何防护的倒霉蛋。

于是,板甲设计者在世纪末进行了最后一搏。他们增大胸部的防御厚度,从过去的平均2mm飙升为1cm左右的极端例子。结果必然是板甲的“轻装”优势消失,逐步变得沉重起来。受此影响,全身式板甲已经很难见到,意义不大的四肢部分被抛弃。作为重点保护对象的躯干部分,不断被加大倾角和厚度,使后期板甲呈现出鸡胸凸肚的怪异形象。

 

欧洲板甲:世界冷兵器时代的防御顶峰

火药时代的不可阻挡 也预示着板甲的消亡命运

 

然而,即便是如此努力,板甲终究在17世纪中后期步入消亡。当以燧发枪为代表的更新式火药武器开始统治战场,任何人都不可能依靠源自冷兵器时代的防护技术,增加微乎其微的生存概率。更多经过速成训练的步兵被派上战场,也让板甲这种“更贵族”的装备显得不合时宜。

只是在欧洲以外的很多殖民地战场上,200年里不断传入的板甲还有一定的市场。毕竟,在防御传统弓箭方面,板甲的优势依然存在。欧洲殖民者也会在这些地区,一直将板甲使用到存货耗尽。

 

欧洲板甲:世界冷兵器时代的防御顶峰

17世纪开始 板甲在重型化的同时也步入了衰亡期

 

不过,板甲的历史并没有因此而完全终结。在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双方士兵为了预防流弹和弹片杀伤,还是有零星使用新的工兵板甲。通常,只有担负最危险任务的工程人员,才会获得这样一套行头。普通士兵就不可能指望这些装备,来帮助自己抵御火炮和机关枪了。

经过后来的二战摧残,新的现代防弹衣开始孕育而生,古老的板甲设计也终于完成了历史使命。

 

欧洲板甲:世界冷兵器时代的防御顶峰

一战期间 部分工兵还会配发特制板甲

 

在并不算长的高光时刻,欧式板甲体现了西欧地区在近代开始前就已经具备的技术优势。这些优势在之后的几百年里,让不少卫道士感到嫉妒和愤怒。以至于需要拼命从历史的故纸堆中“设立防线”,将差距出现的时间向后延缓。作为中世纪与近代早期科技结晶的板甲,就成为了他们讽刺与不削的对象。然而,板甲在广大亚非拉战场的消亡,只是因为其在欧洲本土的生产线消亡。而本地的冶炼大师与作坊,个从未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