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汉朝制度,让三国群雄都入朝为官

未知 2021-09-13 15:01

按照汉朝制度,让三国群雄都入朝为官


三国纷纷民不安,东吴西蜀汉中原。好好的一个大汉巨龙帝国,硬是被曹操孙权刘备拆成了三驾马车。虽然当时还能压制住周边异族不敢大规模进犯,但是鲜卑乌桓蠢蠢欲动,也为后来的两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之乱埋下了伏笔。

其实在汉献帝即位之初,曹操还是有心匡扶汉室的,如果刘协不是年纪太小,身边的大臣不是太过颟顸,是有可能实现大汉复兴的。

于是我们不禁设想:如果刘协有刘彻刘秀一半的雄才伟略,把曹操之下的割据军阀都收拢到朝堂之上,会组合成怎样的强大阵容?有这些能臣良将辅佐,大汉帝国能否创造新的辉煌?

咱们今天的话题,就是如果曹操允许,刘备孙权愿意,三国精英汇聚一堂,应该怎样瓜分大汉权力蛋糕?把这些枭雄能臣良将放在什么位置上,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按照《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和《三国志》记载,后汉三国时期,三公基本就是摆设了,真正掌握实权的,是丞相、御史大夫、将军、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大鸿胪、宗正这十二个大人物。

看到这里有读者就要笑了:你不识数,这不是九个职务吗?怎么出来了十二个大人物?

请君稍安勿躁,看到将军一职的时候,您就明白了。

丞相曹操: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丞相这个职务,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设立的,到了汉哀帝刘欣元寿二年改名叫大司徒,后来又被曹操恢复丞相之名,自己当了。

丞相这个职务,曹操是不会让出去的,而且遍观三国群雄,综合能力超过曹操的,还真没有。

曹操不但是三国杰出的政治家,搞农业也是一把好手。因为屯田制度搞得好,他的部队是吃得最饱的。

在中国古代,无论是朝廷还是百姓,最关心的两件事,就是耕与战,在这两方面,曹操都是行家里手。

除了耕战之外,曹操的文学素养也是三国三巨头中最高的。担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之任,没有比曹操更合适的人选。曹操当丞相,刘备孙权肯定会表示心服口服。

御史大夫荀彧:金印紫绶,禄比丞相,有绣衣直指,出讨奸猾,治大狱。

在大汉帝国,臣子中第一号实权人物是丞相,第二号就是御史大夫,因为御史大夫不但是副丞相,还管着监察。

这个职位不但需要对大汉帝国的绝对忠诚,还需要极高的威望和刚直不阿的性格。荀彧荀令君的忠诚、人格、威望,自然是连敌人也不得不承认的——除了祢衡那喷子,三国时期没有人说荀彧的不是。

荀彧执法严明,连曹操的儿子也不惯着,该顶曹操的时候,他也毫不客气。

更重要的一点,是荀彧跟曹操关系很好,但却公私分明,这就能让正副丞相在团结的同时互相监督制约:既不会联起手来忽悠皇帝,又不会互相拆台掣肘,闹得大汉朝廷停摆。

将军:比公者四,第一大将军,次骠骑将军,次车骑将军,次卫将军。

看了上面的黑体小标题,读者诸君可能已经明白:汉朝的三公级将军十四个人,所以九个重要职位上,就出现了十二个大人物。

这时候可能有读者要说了:曹操已经当了丞相,大将军这个职务该给刘备了吧?

但是很遗憾,汉朝的外戚可以当大将军,宗室是不可以当大将军的——这是汲取了“七国之乱”的经验教训,宗室是不可以在朝廷之内掌握兵权的。刘备的宗室身份,曹操孙权都没有表示过质疑,说明他正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在后汉三国时期,真正的超一流名将,也就是夏侯惇、关羽、周瑜、马超等有限几个人。

曹魏的五子良将虽然能征惯战,但是他们一直接受诸曹夏侯的领导,而诸曹夏侯中第一人不是曹仁曹洪,而是独目将军夏侯惇。

这样一来,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经验的曹魏夏侯惇、西蜀关羽、东吴周瑜、西凉马超,是可以分任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的,至于谁来当这个大将军,那得大汉天子刘协和丞相曹操商量着来。

三国将星璀璨,五子良将和五虎上将个个能征惯战,他们可以去当大将军之下的前后左右四方将军,这些位置的待遇也是相当高:

左、右、前、后,皆金紫,位次上卿。典京师兵卫,四夷屯警。

像张辽张飞吕蒙陆逊那样的名将,是有可能先当四方将军,然后攒战功熬资历当上卫将军甚至大将军的,毕竟按照年龄来说,他们比夏侯惇关羽都小一些——这其中张飞可能晋升更快,因为他见了诸曹夏侯,不是叫叔叔就是叫大爷,朝中有人好做官。

光禄勋赵云卫尉许褚:掌宿卫宫殿门户,典谒署郎更直执戟,考其德行而进退之。郊祀之事,掌三献。

在东汉时期,京城皇城保卫工作,分别由光禄勋和卫尉负责。作为三国时期最出色的两位“大保镖”,让他们去保卫大汉天子刘协,顺便保卫一下丞相曹操和刘备,这二位肯定是十分愿意的。

按照《汉书·百官公卿表》和《后汉书·百官志》的记载,光禄勋(卿)并不像后来那样,就是一个皇家招待办主任,而是“中二千石”的高官,还管着禁卫军的军官考核。

光禄勋(卿)和卫尉都是中二千石,是省部级官员俸禄中最高的:

汉朝“二千石”分中二千石、真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四等,中二千石最高。

这个“中”指的是“朝中”而不是“中等”。

赵云和许褚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只认保护对象而不认权贵,赵云能压住骄横跋扈的孙夫人,许褚连诸曹夏侯的面子都不给。有这两个人掌管禁军,大汉天子刘协放心,曹操和刘备也放心,因为赵许二人会一视同仁。

按照三国正史记载,赵云和许褚忠贞勇猛,但是独自带兵的能力还没有显示出来,所以让他们去当四方将军,还不如干他们的老本行。

连赵云许褚都当上了中二千石高官,有读者这时候已经开始着急了:怎么刘备孙权诸葛亮还在一旁坐冷板凳?

?好饭不怕晚,这三位马上就出现了。

廷尉诸葛亮:掌平狱,奏当所应。凡郡国谳疑罪,皆处当以报。

按照诸葛亮的个人能力,是可以接任曹操的丞相之职的,但是他在后汉三国名臣之中,资历最浅,远不如荀彧,也不及张昭,所以他只能等曹操薨掉。

有曹操和荀彧在,诸葛亮只能去当大汉帝国首席大法官,这倒也符合他的执法理念。

大汉帝国传到刘协手中,已经变成了一个烂摊子,一定需要一位铁腕人物重振纲纪,诸葛亮来做这项工作,再合适不过了。

治乱世用重典,这一点诸葛亮做得一向不错,而且他的廉洁自律,也可以为大汉帝国的文臣武将做一个表率。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诸葛亮都是军师中郎将、军师将军这样得不到大汉朝廷认可的私授军衔,能当上中二千石的廷尉,也算破格提拔,想来他会欣然接受的。

大鸿胪孙权:掌诸侯及四方归义蛮夷。

论起三国枭雄的个人能力,孙权的个人能力可能是最弱的,要没有孙坚孙策给他攒下的家底,他能不能打过袁术袁绍都是个问题。

在曹操眼里,孙权就是个小字辈:“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看着像夸奖,实际上还有一点贬义。

咱们前面说过了,光禄勋(卿)和卫尉是禁军、卫戍司令,不是接待办主任。汉朝的接待办主任,是大鸿胪

:“诸王入朝,当郊迎,典其礼仪。及郡国上计,匡四方来,亦属焉。皇子拜王,赞授印绶。及拜诸侯、诸侯嗣子及四方夷狄封者,台下鸿胪召拜之。王薨则使吊之,及拜王嗣。”

孙权这个人,喜欢喝酒,也喜欢热闹,迎来送往陪客人,正好发挥他能喝一天一夜而不厌倦的性格。

更重要的一点,大鸿胪这个工作,还经常接触外国人。正史中也是“碧眼紫髯”的孙权,跟西域的人交往起来,估计也没有障碍。

宗正刘备:掌序录王国嫡庶之次,及诸宗室亲属远近,郡国岁因计上宗室名籍。

重量级人物总是应该最后出场,咱们今天就把这份荣耀敬献给刘备刘玄德。

刘备是汉室宗亲,这一点毋庸置疑,否则他的绰号就不是“大耳儿”而是“假皇亲”了。

读者诸君都知道,历朝历代都会有权力争夺,除了皇权之外,争斗最激烈的,就是文官、外戚、宦官三大集团,宗室很少参与其中。

汉朝不像明朝初期和清朝,皇子们个个位高权重,在朝堂上参与机枢,在外带兵征战。七国之乱之后,诸侯王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他们被剥夺了军权和政权,只能在自己的封地上当土财主,想到哥们儿的封地串个门,就会被“国相”和“中尉”上报给朝廷甚至抓起来。

我们看汉朝的皇室宗亲,在政坛动荡之际,几乎都没有什么作为,他们只能看着外戚与宦官掐得死去活来,自己一点插手的资格都没有。

汉朝的皇室宗亲,除了皇帝之外,就归一个人管,这个人就是历朝历代都不会取消的“宗正”——明清两朝的大宗令、宗令的级别更高,基本都是由位居超品的亲王担任。

如果不算皇帝,这个宗正的职务,就相当于“专职副族长”(皇帝是当然的族长),皇亲犯了错误,除了宗正,任何人都没权利处罚:

“若有犯法当髡以上,先上诸宗正,宗正以闻,乃报决。 ”

宗正这个职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只是个中二千石的省部级干部,但却从来没有被排除在九卿之外,后来还成了比三公还高级的人物,这就是看担任宗正的人有没有能力。

刘备无疑是既有能力的,而汉室宗亲之所以一直萎靡不振,无法与丞相、外戚、宦官争锋,就是因为宗正只关起门来管自家的事儿。

如果刘备当上了大汉宗正,就会整合汉室宗亲而形成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内外呼应,是可以有效制衡丞相兼外戚的曹操曹孟德的。

结语:咱们今天说了这么多,实际是想让大家了解一下汉朝官制。

郭德纲说:相声首先要搞笑;一位畅销书作家说:历史其实很有趣。

后汉三国,群雄逐鹿,刀光剑影,腥风血雨。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了解三国群雄的个人能力和特点,顺便重温一下汉朝官制,这也是一种收获,这就是笔者进行这番假设的目的所在。

因为篇幅所限,还有很多汉朝重要官职和三国重要人物没有提及,这就有请读者诸君展开丰富的想象,来给本文没有提到的三国能臣良将安排一个位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