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前车之鉴的董卓为何失利了?

未知 2022-11-19 15:59

有前车之鉴的董卓为何失利了? 

伊尹放太甲于桐,而后使得商朝愈加强盛;霍光废昌邑王,立宣帝,开创昭宣中兴。董卓入朝主政,废除了“轻佻无威仪,不行为人主”的刘辩,改立聪明的刘协。手握重兵,且没有更进一步的主意,为何董卓没能与汉献帝携手共创盛世呢?

一、公卿缓慢,世家不容

董卓有侠气,作战骁勇,所受赏赐大部分分给士卒,所以他得到凉州兵效死力。尽管董卓是带兵打仗的好手,当过董卓上司的张奂、张温、皇甫嵩却不是很看得起这个“粗鲁”的武人,若不是并州刺史段颎对胡羌也采取铁血政策,欣赏对胡人大杀特杀的董卓,恐怕董卓很难有出面之路。

特别是董卓没有忍受的雅量胸襟,而且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蔡邕那样好好“哄着”他,所以董卓和他的上司们都有过抵触。可惜的是董卓不认为都是自己的错,甚至将仇恨深深埋在心中,只等有朝一日报复回去,日后他等到了这个时机。

 

由于董卓曾被司徒袁隗征为掾吏,后出任并州刺史、河东郡太守,因而被视作“袁氏学生”,现已得知了灵帝病重,袁绍打算和大将军何进共诛宦官,还联络自己带兵入京,因而董卓在张望洛阳的形势。

让大将军何进与宦官掐起来,甚至同归于尽,袁绍的算盘打得非常好,就在他做着更进一步的美梦时,他没想到“粗鲁”的董卓竟然不管官场的“潜规则”,不只挟制了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还强行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得罪了“四世三公”的袁绍,董卓当然没有好果子吃,他行将面对的是“不知好歹”的关东联军。

 

二、震慑天下,残暴行径

究竟是只想做“汉大将军”,仍是让袁氏更进一步成为皇族,袁绍真正的主意现已无从而知了,但坚持行废立之事,自比伊尹、霍光的董卓更知道此二人的结局,他所愿的是东汉能在自己的手上再次容光焕发,但现实却是除了自己的手下之外,衮衮诸公都不愿为伍。

为了拉拢天下,董卓为“党锢之祸”中受害的士人们平反,恢复名臣陈蕃、大将军窦武等人的爵位,并提拔他们的子孙为官。此外,董卓还征召了许多当世名士,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荀爽、蔡邕了,荀爽难逃征辟,仅在九十三日便位列三公,蔡邕受到董卓尊敬,常常有事便询问蔡邕的定见。

 

不过就算董卓再怎么努力,在以袁绍为首的世家大族眼中,他就是个莽撞的武人,特别仍是个手握重兵,不行“听话”的武夫。董卓将袁绍、王匡、鲍信、韩馥、刘岱、孔伷、孔融、张邈将人任命为要地太守,自以为将好心送到了。但袁绍何许人也,谋划这么久,想要的便是董卓摘走的位置和权势,等着二人的只有一番龙争虎斗。

在得知讨董联军的借口是被废的刘辩后,董卓指使郎中令李儒毒杀刘辩;讨董联军八面威风集合在虎牢关前,董卓迁都长安避其锋芒。所以乎,讨董联军如松开的拳头一般,因为各自心怀鬼胎而再无力西进。迁都之前,董卓纵使部下在洛阳肆意妄为,甚至发掘帝王、公卿大臣的陵墓获取瑰宝,再一次损害了世家的利益,所以他命不久矣。

 

三、用人不当,死在旦暮

既然世家不愿意与自己同伍,董卓便一把火烧光了洛阳,算是毁了这些钟鸣鼎食之家的根基。不过董卓想必不会想到,销毁自己的不是他日夜担心的联军外患,而是他所信任的义子吕布和司空王允。

诛杀董卓最大的两位功臣,吕布看上去是风景的义子,但他的头上不只有董卓的亲弟弟,还有各位更早立下劳绩的将军们,他只能在屈居中郎将最末,终其一生都或许仅仅个“警卫”,心中的落差可想而知。

 

王允位列三公,也曾矫情曲意,偏违准则,以换取董卓的信任,自知没有理政才干的董卓所以放心将大小朝政都托付给王允处理。私下里,王允却是联络中央大臣来反董的喽罗,当他看穿吕布心中埋藏的仇恨,晓之以情,厚之以利,“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董卓怎么不死?

在此之前,董卓就遭到一次刺杀,越骑校尉伍孚的利刃差点就将他毙命,后怕之余,董卓将伍孚的共谋何颙、荀攸等人收捕入狱。初平三年(192)四月二十三日,正逢天子大病初愈,董卓作为百官之首,自当前来祝贺天子安好。王允掐指一算,有利地势已至,由李肃等人穿上宫廷侍卫的衣服潜伏在宫廷侧门,占据有利地势,大家都想着诛杀董卓,这便是人和,董卓伏法就在今日!董卓就这么进入必死之局。

 

董卓尽管自比伊尹、霍光,也的确同二人一般行了废立之事,然而他一没有伊尹这位商朝开国榜首功臣的威望,二没有坚决支持霍光的下属田延年和汉宣帝。难道是破而后立的董卓策略缺乏吗?难道说奔驰边塞的凉州铁骑不行骁勇善战吗?难道是数次击溃关东联军的牛辅、徐荣等中郎将不行勇敢坚毅吗?当然都不是,董卓输给了东汉的庞然大物——世家,不管董卓怎么向袁绍等人示好,在同皇帝纠缠了百年的世家眼中,他仅仅个武夫,仍是个窃取了胜利果实的武夫,所以董卓就这么死于非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