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饱受争议的一位皇帝

未知 2019-08-12 18:33


历史上饱受争议的一位皇帝


仁寿四年(604)的七月,六十四岁的隋 文帝 去世。尽管文帝的晚年在政治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然而通观其在位二十四年间的总体情况,他不仅统一了国家、确立了新的国家体制,而且带来了社会以及民生的安定和繁荣。在文帝时代,百姓丰衣足食,据记载国库里装满了征收来的谷物等。所以,隋文帝实可谓中国史上的明君之一。其后, 历史 就进入了炀帝时代。而炀帝是饱受争议的一位 皇帝 ,在历史中到底应该如何评价他的功过?

在小编看来, 隋炀帝 前后在位十五年,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到大业七年(611)为止的前半期,属于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的时期。进入后半期以后,先是继前半期的余绪,从大业八年开始远征高句丽,陷入了战争的泥沼;其后在席卷全国的动乱风暴之中,炀帝又无可奈何地度过每天纸醉金迷的颓废生活,并终于导致大业十四年(618)三月被杀。与其父文帝截然相反,炀帝由此带上了“暴君”、“暴政”的帽子。

炀帝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乃是坚持脱离“关中本位”的路线,同时奠定起自己的政治基础,并在此基础之上确立起国家的体制。这一设想或曰大政方针,发端于文帝决定由 杨广 取代其兄杨勇担任皇太子之时,到炀帝继位以后正式付诸实施。炀帝时代的以开凿大运河为代表的各项政策,以及远征高句丽等一系列的对外活动,其实都可以从这一角度来加以解释。因此可以说,从文帝时代到炀帝时代的发展推移并非政治路线的断裂,而应该说是隋王朝的一条必经之路。

然而文帝和炀帝的政治手法却大相径庭。前者集思广益,稳扎稳打地逐步推行各种强化体制的举措;而后者却倚仗着文帝时代留下的资本,亲自冲锋陷阵,企图一气呵成地达到目的。炀帝之所以如此焦躁,其原因一是由于他本身的资质决定,即源于他的自信,但另一方面的原因,恐怕也与他取得大权的过程有关。炀帝把兄长拽下皇太子宝座,打消了弟弟们对于 皇位 的觊觎,甚至操纵父皇才终于取得了最高权力。因而作为一种代偿,他迫不及待地希望能早见成果,以显示出自己治理天下的丰功伟业。

为什么会说他的皇位是操纵父皇才得来的呢?其实在文帝还没有退位之前,他在大兴城(长安)的西方,岐山山脉的北侧建造了一座豪华的离宫仁寿宫(即唐代的九成宫),据说文帝就在这个仁寿宫里与群臣一一握手告别之后,安静地停止了呼吸。当然这些都是对外的表面文章,实际上,当时仁寿宫的气氛非常紧张。而两年前独孤皇后去世以后,获得文帝专宠的是陈氏(宣华夫人)和蔡氏(容华夫人)。

这两位夫人都是来自南朝的美人,在陈朝灭亡以后进入到文帝的后宫中。其中陈氏的身份比较特殊,她是前朝皇帝的女儿,也就是前朝的公主。而皇太子杨广其实一直都在暗地中觊觎自己父皇的这两位妃子。特别是他在父亲病重的时候,曾经试图非礼陈夫人,而这件事情被文帝知道以后,让他勃然大怒。甚至对周围的人说道:“速传我儿杨勇前来!”决意要废掉杨广,重新立杨勇为太子。

当时,废太子杨勇被软禁在大兴城内。杨素听到文帝有更换太子的想法时,立即通知了太子杨广。杨广遂出动东宫的卫队将文帝的寝宫包围起来,命令心腹张衡入内,让文帝周围的侍女等全部出宫,随后旋即传出文帝驾崩的消息。而且据说就在当天晚上,杨广就将陈夫人传至寝宫“烝”之,其后又强“烝”了蔡夫人。所谓“烝”指皇帝或相当于皇帝者的通奸等淫行。

两位女性都是江南美女,通过上述这件事情,可以充分想象出杨广对于江南之美是如何倾慕。然而杨广调戏父亲的女人,并且最终夺取了父亲的性命,这些行为在儒教的伦理道德观看来都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这种做法实际与利未拉特(Levirate)婚姻(父亲死后,其遗孀由儿子们继承的婚姻形态)所体现的北方游牧民族的习俗相重合。进而言之,围绕这种事情而引起的麻烦或纠葛,在进入其后的唐朝仍继续存在,杨广只不过是其先行者而已。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隋唐国家在本质上仍带有浓郁的北族特点。

这样一来,皇太子杨广顺利即位,是为炀帝。其兄杨勇在其即位之前被杀。另一方面,担任并州总管(位于今天的山西省)的弟弟汉王杨谅,在听说哥哥杨广登上皇帝宝座以后旋即起兵反抗,然而没过多久亦被平定。在独孤皇后所生的五子之中,三男秦王杨俊因种种恶行被其妃下毒,早已病死;四男蜀王杨秀因以前就与皇太子杨广不和而遭到软禁,最后与炀帝同时被杀。简言之,文帝的五个儿子均未能寿终正寝。然而炀帝即位的最终结果,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动乱——数以百计的叛乱集团在各地揭竿而起。

综上所述,小编认为只要我们承认炀帝并没有脱离隋朝规定的政治路线,那么即便这些动乱是直接源自于炀帝的“暴政”,我们也有理由认为这些动乱在本质上意味着民众对整个隋代,进一步也可以说是民众对自南北朝以来积蓄在社会各个层面上的各种矛盾的一种诉求。小编以为,导致爆发如此大规模的民众反抗运动的原因,仅仅以炀帝一代的情况来解释是缺乏说服力的。而炀帝一生的功过也像被划分为两个时期一样,各占一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