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省民风彪悍,古代就经常起义

未知 2019-11-06 14:19
此省民风彪悍,古代就经常起义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沉淀和文化传承,经过上千年的王朝迭代后,中国终于进入了现代稳定的时代,中国目前有23个省份、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但是在这众多省份里,有一省民风特别彪悍,在古代的时候这里就经常爆发造反和起义,在元末和明初时期,因为战乱等诸多原因,中央被迫从其他省份移民到这里,要不这里的人就太少了。

这个省份就是四川省,四川省简称川或蜀,是中国23个省之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内陆,东连重庆,南邻云南、贵州,西接西藏,北接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省地貌非常复杂多样,省内有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高原构成,四川人从古至今都是非常具有盛名的。

商周时期,四川就以古代蜀族为核心,建立了蜀国,到了战国时期,秦国在吞并巴蜀后建立了都江堰,这使得整个成都平原成为了极为富庶的地方,为秦国一统天下奠定了经济基础,后世王朝但凡是哪个政权夺取了巴蜀之地,那么就能自给自足,利用天然屏障(易守难攻)消停的看其它政权干仗。

古代一直有句话叫做“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古代四川这里的百姓民风彪悍,人们大都是性情中人,如果当地官员有野心的话,很容易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割据一方,从秦朝开始到清朝,四川地区先后有14任政权迭代,几乎每一个王朝更替时期,四川人都会造反起义,官员带头造反的更是数不胜数,究其根本“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加之四川人哪怕切断了和中原的联系外,也能好好生活。

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之际,四川经过连年战乱,导致整个省内人口急剧减少(南宋时四川近一千万人,至1234年蒙古人入侵到宋亡,人口耗减大半,1282年全川只剩60万),中央派往当地的官员忧心忡忡的向朝廷汇报:“我被皇上荣幸地任命为四川的最高地方官员,来到这片饱受战火摧残的地方一展宏图。但现在当我站在满目疮痍的昔日天府,增赋无策,税款难征,使我感到局促不安、寝食俱废。我等下官受皇上差遣,唯有精忠报国效忠朝廷。经过几日思索,我觉得要重振四川天府之美名,唯有招徕移民开垦土地,重建家园,除此似无别的良方上策。”出自《明清史料·户部题本》。

康熙皇帝最后决定为了补充四川人口,从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大举移民。移民历经千辛万苦进入秦巴山地,大致是由东至西,先自平原,再进深山。至乾隆年间,移民基本上填充了汉水谷地和秦巴山地的老林地区,陕南的移民潮流,大致在道光年间进入尾声。清末《成都通览》曾描述“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北15%,湖南10%,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湖广填四川”事件。

到了民国时期,四川的的保路运动成为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从1912年到1933年20多年的事件,四川军阀混战导致的大小战争就有500多次,讨袁战争、护国战争、护法战争等大多数战争里,四川人都是占据着相当一部分,到了土地革命时期,川陕革命根据地更是全国最大的根据地之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四川350万人义无反顾的出川参加了保国战争,这350万人是什么概念?足足是全国总兵力的五分之一,纵观全国,恐怕没有哪个省有这种魄力了,可惜当时的国民党方面压根不看重川军,致使川军很多师团仅有几把机枪,军饷更是正规军的一半左右,至于物资基本上也是一直不够,这一系列的因素导致川军无法救治,轻伤、能动者拖着血淋淋的身躯独自前行,重伤无法动弹只能被遗弃,任敌杀戮,实在是悲壮。

川地自古民风彪悍,抗日时期除了出人,川人还贡献了大部分钱财,抗战时期总支出的百分之三十,都是川人的功劳,时至今日,任何一个四川人都可以拍着胸脯说:我们为国尽忠,尽到了最大责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