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这些“花样”滑冰

未知 2019-11-11 14:12
中国古代的这些“花样”滑冰

  从努尔哈赤迁都盛京时开始,冰嬉一直就很受清代历代帝王的高度重视。乾隆皇帝也很喜欢冰嬉运动,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冰嬉盛典”,由于人数众多,场面宏大,堪比今天的冬奥会。因此,清代堪称为中国古代“花样滑冰”的黄金时代。
 
 
  乾隆曾作《冰嬉赋》
 
  著名的民俗专家刘振操,在对沈阳地区民俗进行深入研究后,编著出版了《沈阳民族民俗风情》一书。他在书中对沈阳地区清初的冰上运动有一段精彩的描写:
 
  每年冬天,我国东北部地区天寒地冻,江河湖面都结上了厚厚的冰,衍生出了丰富多彩的冰上活动,冰嬉成了我国北方人喜爱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
 
  清代,由东北到关内,从宫廷到民间,冰嬉极为盛行,故有“国俗”之称。清朝重臣于敏中在其《日下旧闻考》中说:“(西苑太液池)冬月则陈冰嬉,习劳行赏,以简武事而修国俗。”当时,冰嬉规模之大,参加人员之多,可谓史无前例。
 
  刘振操表示,清初盛京时代,统治者大力弘扬冰嬉活动,等清入关之后,尤其是乾隆帝,对冰嬉更是给予高度的关注。他根据统治的实际需要,把滑冰活动提升到国家的战略高度,并亲自组织和撰写了许多描述滑冰活动的诗篇,特别是他本人还于乾隆十年(1745年)撰写了《冰嬉赋》,对冰嬉活动作了全方位的描绘和评论,开启了帝王为冰嬉这项运动作赋的先河,成为我国古代罕见的关于冰上运动的鸿篇巨制。因此,《冰嬉赋》具有极其重要的冰上运动文献价值。
 
  乾隆帝的《御制瀛台雪景诗》注云:“每冬太液冰坚,令八旗与内府三旗简习冰嬉之技,分棚掷采球,互逞乔捷。并设旌门县的演射,用娴步伐止齐之节。皆轮番阅视,按等行赏,以为常例。”可以说,《冰嬉赋》体现了乾隆皇帝对培养八旗子弟各方面技能的重视,并希望通过滑冰这一游戏活动,既可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又不失为一种娱乐,所以乾隆帝欣喜之余,也就特别为冰嬉作了赋。
 
  《冰嬉图》展壮观冰上运动
 
  由于天气寒冷,生长于东北地区的满族人,特别喜欢户外冰上项目。因此,起源于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的清初冰上运动——冰嬉,也特别受人们的喜爱。
 
  冰嬉,在清代作为皇家冬季的消遣活动十分盛行。乾隆帝对冰嬉既保留了军事集体表演的大型规模,又对于个人技巧表演高度重视,乾隆皇帝曾说:“冰嬉为国制所重”,还特别下旨,令宫廷画师绘制许多以冰嬉为主题的图画。
 
  据史书记载,当时,清朝皇家每年冬天都要从全国各地挑选上千名“善走冰”的能手入宫训练,于冬至到“三九”在太液池上表演。每逢这时,都要在表演场地搭起彩棚、插彩旗、悬彩灯,皇帝和后妃、王公、大臣都来观赏。
 
  如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冰嬉图》,其主要画面所显示的就是花式滑冰和冰上杂技,该画将当时花式滑冰的高超技艺,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冰上运动者姿态各异,各显绝技,鱼贯而行,组成一条巨龙,蜿蜒盘转,非常壮观。
 
  表演中,花式滑冰的动作有大蝎子、金鸡独立、哪吒闹海、双飞燕、千觔坠等;冰上杂技则有射箭、爬竿、翻杠子、飞叉、耍刀、使棒、弄幡等,而且还在竿上、杠上、肩上、臂上表演倒立或扯旗等动作。
 
  爱新觉罗·宝廷在《偶斋诗草》中对当年的滑冰技术有过形象的描绘:“铁若剑脊冰若镜,似履踏剑摩镜行。其直如矢矢逊疾,剑脊镜面刮有声。左足未住右足进,指前踵后相送迎。有时故意作欹侧,凌虚自我随纵横。是耶洛仙非列子,风胡能御波能凌。”
 
  《冰嬉图》全卷人物众多,并被分成若干个活动群体,作者巧妙地通过人物之间的体态呼应、眼神的顾盼或者彼此举止间的互动,明确表达了冰嬉的主题,为研究清朝冰嬉活动提供了较为真实、形象的资料。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