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异姓王相继被灭,长沙王却能传五世

未知 2020-01-14 10:55
汉初异姓王相继被灭,长沙王却能传五世

刘邦之所以能建立汉朝,靠的就是身边那些忠心耿耿的开国功臣。秦末,天下大乱,各路豪杰各事其主。刘邦作为乱世之中的贤能之辈,在一路征战中不断收获人脉和兵力,最终成为大赢家。

刘邦建立汉朝后,被拥立称帝。当然,天下是大家打下来的,虽然当上了皇帝,可这天下尚不安定。刘邦虽然身在高位,却知道自己的屁股还没坐稳。于是,他就拿出自己的诚意,把七位劳苦功高者封为异姓王,他们分别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 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 韩王信。

汉初异姓王相继被灭,长沙王却能传五世,因为张良早为他找好退路

异姓王

皇帝势弱的时候,异姓王可以对他进行辅助。但是,等到刘邦势力渐强的时候,便开始思考异姓王对皇权的威胁问题。韩信为人正直高傲,对刘邦登基后的种种做法十分不满。这些,刘邦都是知道的,于是他就先收回韩信兵权,把他降为淮阴侯,又借吕雉之手把他秘密处决了。韩信其实并无谋反之意,他的不满最多就是发发牢骚。但是,功高盖主不知进退在这个时候就是大忌。韩信、彭越、英布是汉初三大名将,他们都先后被灭,罪名出奇的相似,都是谋反。事实上,只要刘邦不动手,他们绝不可能谋反。英布是被逼无奈,才选择先下手为强。燕王臧荼也是一样,因为他和英布一样,是项羽旧部,所以在受到刘邦猜忌后起兵谋反,以求自保。而臧荼死后,又封卢绾燕王,卢绾是第八大异姓王,后来也死于叛乱。

汉初异姓王相继被灭,长沙王却能传五世,因为张良早为他找好退路

韩信

韩王信也是因为被刘邦猜疑,最后投降了匈奴,被汉将斩杀。

赵王张耳还算比较不错,因为至少他能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张敖。但是,张敖则被自己的门客给害苦了,还差点被灭族。张敖有个门客叫贯高,此人对张敖十分忠心。有一次,刘邦对张敖表现的十分傲慢。实际上,如果把心态调整为二人是君臣之间的关系那么刘邦这样做并无大碍。可是,贯高认为刘邦这么做是在侮辱自己的主公。于是对张敖说:"他这样对你,我看不下去了,我要杀了他,你不用管了,出了事我担着。"张敖力劝无果,贯高还真这么做了,只是他失败了,被人给告发了。张敖也受到牵连,被捕入狱。

不过贯高倒也是条汉子,无论刘邦如何用刑,都一口咬定与赵王无关。于是,本来要被灭族的张敖被无罪释放了。在完成了使命后,贯高仰天长啸,放心的自杀了。而张敖从此也不再是赵王了,被贬为宣平侯。自此,赵国不复存在。

汉初异姓王相继被灭,长沙王却能传五世,因为张良早为他找好退路

张敖

作为秦末起义军的佼佼者,这些人有兵权,有胆识。刘邦其实很怕他们,封王是为了稳住他们,而他们中的大部分却以为刘邦真的想与他们共享荣华。张耳去世很早,所以刘邦还没来得及怀疑他,他就自己先去世了。而张耳的儿子张敖,是刘邦的女婿,对刘邦一直十分谦卑。所以,他如果继续保持谦卑,管好自己的人不惹事,跟着岳父混,完全可以得善终。

八大异姓王中,算是得到善终的唯有长沙王吴芮一族。事实上,刘邦并不是完全信任吴芮,早就试探了他无数次。吴芮之所以能投靠刘邦,完全是靠张良的游说。所以,吴芮十分信任张良,他们是至交。张良辞官后,在吴芮家中待了一段时间,吴芮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汉初异姓王相继被灭,长沙王却能传五世,因为张良早为他找好退路

吴芮雕像

张良表示,你是我引荐的,我也自有妙计保全你。于是,他劝吴芮把自己封国里的大量土地送给刘氏后人,自己只留一些贫瘠的维持生计,然后让自己的儿子分散开,不要聚集在一起。

吴芮本来就是一个谦卑和善之人,对荣华富贵并不贪恋。于是,他按照张良的嘱托,尽力分散自己的权力,把土地和自己的军队分了很大一部分给刘邦的后人。刘邦看完后老泪纵横,连连竖起大拇指夸吴芮忠心。史书中刘邦这样评价吴芮:"长沙王忠,其定著令。"

试问遇到这样一个人畜无害的长沙王,还有什么理由灭掉他呢?为了以防万一,吴芮把自己的五子吴元送回自己的家乡瑶里生活,即便有什么不测,也好有个退路,不至于断子绝孙。由此可见,张良的安排可谓是滴水不漏。

汉初异姓王相继被灭,长沙王却能传五世,因为张良早为他找好退路

长沙王吴芮画像

长沙王与妻子毛苹相濡以沫,十分恩爱,他的妻子是个才女。我们都熟悉的那句情诗:"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其实就是毛苹对长沙王吴芮的表白。

原版是:"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后来,长沙王英年早逝,享年四十岁。与妻子于公元前201年相继去世,无疾而终。

吴芮去世后,其子孙秉承祖训,皆忠于刘姓江山。长沙王一直传到玄孙吴差一代,历经五代,才因吴差没有子嗣而断绝。

由此可见,在那样的时机,能够正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知进退、懂取舍是多么的重要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