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用两件狠事告诫我们什么

未知 2020-05-29 13:24
曹操用两件狠事告诫我们什么



所谓:读史使人明智!所以说,历史是会“说话”的,但前提是不能把历史当成解闷的故事看。因为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其实都是在向我们讲述一些道理,或告诫我们一些不要注意的事情。
 
曹操在三国时期,无疑是一位厉害人物。但同时曹操也是人,自然就不可避免的有人的“臭毛病”,所以在曹操身上,便发生过许多看似,很没有道理的事,那么曹操为何要这样干?这其实才是笔者最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笔者要阐述的,比如今天要说的曹操的两件狠事,就是在告诫我们,跟厉害人物交往时,有两种事不要做,下面先看第一件!
 
 
 
 
二、
 
曹操为何要杀匈奴使者
 
这件事是出自《世说新语》:有一次匈奴派使者来拜见曹操,可曹操却发了愁。皆知匈奴对汉朝造成过很大伤害:可谓是一部两汉史,就相当于汉朝跟匈奴的斗争史,哪怕到了三国时期也是这样,对匈奴有天然的戒备心,这是没法改变的。
 
曹操由于身材矮,长相对不起观众,又是他第一此接见匈奴使者,曹操很没自信,怕镇不住对方,让对方产生轻视。所以曹操选定了崔琰,假扮自己接见匈奴使者,因为崔琰长相威严,身材高大,还是大知识分子,而他则站在崔琰身边,抱着刀充当“保镖”。
 
 
推广长老让他跪下拜师,陆鸣:你们老祖是我弟子。老祖雕像竟流泪了
 
 
接见很顺利,等匈奴使者回到驿馆后,曹操便让人去问问,匈奴使者对曹操(崔琰),有啥印象,是不是被震住了!消息传来,匈奴使者说:“曹丞相(崔琰),雅望非常,一看就是位涵养高,文化高,水平高的人,但真正的大英雄却是他身边的那位保镖(曹操)。”曹操二话不说,便在匈奴使者的回程路中,派人杀掉了这使者!
 
显然,匈奴使者被杀,就是因他最后多了一句嘴,说出了“捉刀人”(保镖)才是真英雄。站在曹操角度上,这是不可饶恕的大错。因为曹操干这件事,就说明了曹操心虚,甚至带有自卑的感觉。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赞美还是否定曹操,都非明智之举,因为这是第一次见面,所以最好的办法不是发表评论,而是装傻(守拙)!关于谁是英雄,谁有“雅望”,那是回家后门一关去说的事。再说身处厉害人物身边,也不是显露自己水平是时候。这叫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更不要说,双方还互相猜忌等外部因素了。
 
这便引出了跟厉害人物交往时,第一种不要做的事,就是赞美和否定强者,其实都没有什么意义,人家听得太多了。 尤其是第一次交往时,身为弱者要懂得“守拙”(谦逊),尽量不可卖弄!
 
 
推广鸿钧老祖:我跟那陆鸣比武打了九天九夜才知道那只是他一个分身!
 
 
二、曹操为何要杀周不疑
 
周不疑是如曹冲一样的神童,跟曹冲关系非常好。周不疑的事迹,存于史册是主要有两件。第一件:有一次出现了“白雀瑞”,这对曹操来言是一个好消息,所以便让许多文人雅士做诗词赞颂。周不疑小小年级,也立刻写了篇,让曹操大为吃惊。
 
第二件:曹操征讨乌丸时,攻击柳城受阻时,又是周不疑给曹操画攻城图,并说出了十条计谋,使得曹操拿下了柳城。(这应是他16岁时)
 
 
 
 
但哪料转过年来,公元208年,曹冲便病死了。曹操再看周不疑时就总是难受,便要杀他。曹丕连忙来劝,结果曹操却说:“这个人不是你曹丕有能力驾驭的。”随即命人刺杀了周不疑,死时才17岁。
 
曹操杀周不疑的理由,显然是在为曹丕除隐患。那么这个理由站得住脚吗?笔者是怀疑的,因为从现存的史料中,看不出周不疑有必死的理由。不过要是考虑到“继承人之争”,显然周不疑之死,就成了一大选项。
 
 
 
 
所以曹操非要杀周不疑,应是他介入到了曹操家事之中。因为他跟曹冲的关系非常好。所以这就引出了第二种不要做的事。
 
厉害人物的家事或其他重大事情,若非必要,尽量不要介入,因为这些事里面,牵扯的关系错综复杂。可谓是走错一步,甚至错说一句都后果严重。所以要懂得“守位”,即,明白自己的位置,尽量不要越位行事。
 
 
 
 
而周不疑的第二件事,替曹操谋划攻下柳城,其实就是一件越位的事情。这反应出周不疑的非凡才华同时,也使得曹操看出了这人不安分。这自然就出现了两个极端情况,其一,从天分和才华上考虑,重点培养,留给下一代!其二,从不安分上考虑,这是一个危险分子,下一代能否镇得住?
 
看到这两种选项,其实也就明白了曹操为何对曹丕说那句话,并非要杀周不疑。所以厉害人物虽都普遍爱惜有才华的人,但问题是,厉害人物通常都会建立的一套体系,那么他是否欢迎,冲击这套体系的“有才华的人”吗?这才是关键。故而在这种情况下,“守(住)位(置)”(如司马懿),便成了最稳妥的选择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