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都天京后太平军战斗力为何直线下降?

未知 2020-11-24 15:58
定都天京后太平军战斗力为何直线下降?



1853年,南京城的大门在炮火硝烟中徐徐打开,由洪秀全等人领导的太平军成为了这座六朝古都的新主人。

洪秀全一入南京,便喜欢上了这座大城市,很快将南京定为国都,改名“天京”。

令洪秀全没想到的是,定都天京后,太平军的战斗力一天天下滑,与早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状态判若云泥。


洪秀全雕像。

为什么会这样呢?相关原因很多,今天我们从太平军士兵对洪秀全的期待这个角度来说说。

一、摸不到的小天堂

太平军战力斗的下滑,是从广大士兵心生不满开始的。

攻克南京前,洪秀全曾信誓旦旦地对一众兄弟说:“打下了南京城,便是龙袍角带在天朝,大家共享荣华富贵。”

美好的承诺激发了太平军强大的战斗力,一时间兵不畏战,将不畏死,将士们如砍瓜切菜般一路攻城陷地,席卷而下,直至定鼎江南。

按照洪秀全描绘的蓝图,拿下南京等于进了“小天堂”。这让众多跟着洪秀全起义的老兄弟无比兴奋,以致南京刚刚攻破,太平军中许多士兵就开始畅想“男着龙袍女戴花”的幸福生活。

谁知洪秀全只顾自己修天王府享乐,却在军中制定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全然不顾曾经“天下一家,同享太平”、“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口号。


太平军官兵。

太平军的老兄弟们渐渐发现,打下了南京,他们依然是社会最底层,而且由于男女分馆制度的存在,他们连正常的家庭生活都没有,处境反不如参军前。

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想当初太平军士兵浴血奋战,九死一生,主要动力来源便是指望着打下南京后能够完成阶级跃升。如今希望破灭,广大士兵难免怨气冲天。

可惜洪秀全并没有意识到军心的重要性。面对士兵们的不满,他采用的对策是假借天父下凡劝导众人。他告诉士兵们:“今日之事,皆是天事。我等为上帝之子女,以子女而趋父事,自是份所应当。”

一番强行解释,硬是把底层士兵生活困苦说成“份所应当”,把大兴土木修筑宫殿美化成“些许微劳”,试图通过洗脑教育,让底层士兵认命。

然而,洗脑并不是万能的。即便是最愚昧的底层士兵,也明白论功行赏的朴素道理。失望至极的太平军士兵开始怀疑,自己当初参加太平军的选择究竟是否正确?

二、信仰的力量

就在太平军将士深陷迷茫与自我怀疑的节骨眼上,英国驻上海领事馆工作人员麦华佗、包令等人出于对宗教的无限热情,好奇地造访了太平天国,试图了解拜上帝教在中国的传播情况。


太平军的炮兵阵地。

这完全出乎洪秀全的预料。定都天京后,洪秀全为了巩固统治,宣布儒家经典为“妖书”,同时大力推行自制的《圣经》,还要求全军上下都要仔细参详体悟。

麦华佗等人一到天京,就收到了洪秀全创作的《圣经》。几位洋兄弟展卷研读,竟看到书中出现了“天父”妻妾成群、拥有众多子嗣的情节。

麦华佗等人当场被雷得外焦里嫩。他们立刻给杨秀清写信,反驳书中谬误,还在民间宣传正版《圣经》,试图扭转人们对“天父”的错误理解。

不得不说,洋兄弟的宣讲对太平军思想上的触动是巨大的。一些感到困惑的太平军兄弟为此专门去查阅资料,结果发现洋人所讲竟然句句属实。

洪秀全就此遇到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为了挽回局面,洪秀全急忙让杨秀清再一次“天父下凡”,借天父之口告诉众人《圣经》写出来太久了,只怕是番僧记错了,正版内容还得以天王说的为准。

靠着一直以来的威望,洪秀全勉强压住了场子,但军民们信仰动摇已不可避免。

1856年,太平天国发生了著名的“天京事变”。韦昌辉率军杀尽杨秀清全家及部下,城中血流漂杵,天下震惊。


洪秀全玉玺。

在洪秀全编织的神话里,杨秀清是天父第四子,随时能与天父天兄对话,而韦昌辉则是天父第六子。

“天父家”祸起萧墙,家破人亡。万能的天父居然没能避免这场人伦惨剧,太平军的信仰完全崩塌了。

三、结语

天京内讧后,太平军底层士兵陷入了痛苦与迷惘中,他们绝望地唱起童谣:“天父杀天兄,终究一场空。打打包袱回家转,依旧做长工。”

受此影响,太平军的战斗力迅速下跌。此后无论是石达开带走劲旅征战八方,还是李秀成与陈玉成竭尽全力扶保天朝,太平军俱是败多胜少,再不复昔日辉煌。

与此同时,太平军投降清廷的将领变得越来越多,这也让洪秀全越来越不信任外人,转而一头扎进了任人唯亲的死胡同,将朝政悉数交给两个族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