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曾子挨打看孔子教育孩子态度

未知 2019-06-09 12:01
从曾子挨打看孔子教育孩子态度 





战国年间齐国稷下学宫有个著名的法家学派代表人物慎到,他讲过一句名言“孝子不生慈父之家”。意思是只懂慈爱而缺乏严厉的父亲,养不出孝子来。而孝是百善之源,可以衍生种种美德,因此古人教育孩子偏于严厉,力图从小培养孩子的孝悌之行。

老百姓也懂得上述道理,又不喜欢咬文嚼字,不知什么时候演化出一句俗语:“棍棒底下出孝子”。教育孩子颇费心力,既要循循善诱,给他们讲道理,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辅以棍棒敲打,这本来无可厚非。但老百姓淳朴,在那句俗语中把棍棒教育放到第一位,显得过头了。孔子说“过犹不及”,仅凭棍棒当然是教育不好孩子的。那么孔子对棍棒教育抱什么态度呢?从曾子被父亲责打的一件往事,可以一窥端倪。

曾子是孔子晚年的得意弟子,被后世尊为“宗圣”,仅次于颜回。圣贤天赋异禀不假,也少不了后天的学习领悟。曾子自小就品学兼优,十六岁拜入孔门,孔子当时已经年过花甲。而曾子的父亲曾皙,二十多年前就拜了孔子为师。这样看来,曾子可谓浸泡在圣贤思想里长大的。但曾皙是个火爆脾气,跟随孔子多年似乎也没改掉,动不动就打孩子。


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暂且称呼曾子的本名曾参。以前曾参怎么挨打孔子不清楚,如今到了孔子门下,孔子就要过问了。按理说少年时代的曾参已经是个极难得的好孩子了,还会惹他父亲生气吗?这实在是曾皙太过严厉。曾参进了孔门不久,有一次竟然被他父亲一棍子打晕了,耽误了好几天没去拜见师尊。

事情的起因,是曾子一片好心要帮父亲干活。有一天曾皙在菜园子锄草,曾参回来了,赶忙上前,让父亲歇着,自己撸了袖子干活。曾皙就站在旁边看着。曾参干得卖力,不小心锄歪了一株瓜苗,心知闯祸了,看了父亲一眼,低头等着受罚。曾皙见状勃然大怒,左右看了看,找了根大棍子就劈头盖脸打来。注意,是大棍子,大约曾皙不知道疼儿子为何物。


曾参是什么人?那是千古有名的大孝子。再说他对父亲的责打想必习惯了,只要父亲能解气,棍子再粗一点又有何妨。曾参一动不动,用脑门硬接了这一棍。当下就被打晕了。过了半天曾参醒了,伸手一摸,头上老大一个包,有没有流血不得而知,但肯定疼得不轻。曾参是什么反应呢?他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回屋里弹琴。让曾皙听见琴声,知道他没事,不用担心。看来曾皙的心也真大,似乎没有吓着,也不过来问问儿子伤势如何。

曾参挨这一棍没有大碍,歇息了几天赶紧去拜见孔子赶功课。谁知到了门外被同学拦住,不准他进去。原来孔子早听说他挨打了,很生气,不想见曾参。曾参摸了摸隐隐作痛的脑门,很奇怪,问门人怎么回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