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食其靠游说为刘邦拿下70座城池

未知 2021-04-27 10:25

郦食其靠游说为刘邦拿下70座城池


唐代诗人李白曾在自己的《梁甫吟》中写道: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后来伟人又为这句话续了四句,那便是:不料韩信不听话,十万大军下历城。齐王火冒三千丈,抓了酒徒付鼎烹。若只有前半段是不够的,这两段话合起来,便概括完了一个人的生平。

李白与伟人所说的这位高阳酒徒便是郦食其(lìyìjī),他是战国至秦末楚汉时期的人物,原名郦冀。生于魏安釐王九年癸巳(公元前268年),出生地在魏国陈留高阳,从小就爱好读书。关注各国局势,口才非常好,能言善辩。很有战国时代纵横家的遗风,后来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便将同样伶牙俐齿的陆贾、朱建与他三人合成了一传。

虽然三人有共同之处,但成就和贡献却是不一样的,郦食其应当算是三人之中成就最高者。不过这都是后来的事,他早些年并无所成就,这跟所处的时代有很大关系。一则秦国经过多年变法早已独大,二则彼时六国君主无一人能与秦王嬴政的才能相较,所以可以说战国末期唯一的出路是秦国。

偏偏郦食其生在魏国,他也不愿如张仪一般去秦国效力,当然以秦国的实力纵横家也是可有可无。魏王假三年(公元前225年)秋,秦国灭魏国,郦食其沦为陈留门吏。但上天注定要让他青史留名,秦始皇驾崩之后六国旧臣再度蠢蠢欲动,秦二世又实行残暴的统治。陈胜吴广起义后,天下起义四起,各路将领路过高阳的便是数十人。

属于郦食其的机会就此到来,他这人比较谨慎,即使在乱世之中也不轻易选择。而是先打听这些人的脾性,陈胜等斤斤计较,项羽刚愎自用。最终他挑中了刘邦,刘邦也有很多缺点,但郦食其认为他有许多远大的谋略。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初始是不愉快的,《史记》记载: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

也就是说郦食其去见刘邦的时候,他很是傲慢,坐在床边伸着两腿让两个女人帮他洗脚。面对这样的景象,郦食其却并未怀疑自己的判断,以一番谈话劝动了刘邦。先是指责刘邦不应该用这种傲慢的态度接待长者,又与他谈论六国合纵连横所用的谋略,郦食其的第一步是帮刘邦夺下陈留。

《史记》记载:於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也就是说郦食其并未用兵,他与陈留的县令关系很好,光靠一张嘴便说动了县令跟随刘邦。后来郦食其还立下许多功劳,也并非完全是靠鼓弄唇舌,而是又一定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间接。比如说汉三年(前204)秋,汉王数因荥阳、成皋,计欲捐成皋以东,屯巩、洛以拒楚。

郦食其就给刘邦分析天下形势,认为此事楚军内部空虚,是进攻的好时候。又为进攻给出了一番谋划,收取荥阳、占据敖仓,便稳住了中原。中原也就是中国的基础,夺下这儿,便是为将来统一中国打下基础。事实上后来的发展也如郦食其所料,可以说郦食其在刘邦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然而他自己却没有一个好下场。

燕国、赵国平定之后,只有齐国还没打下来,齐国的实力还是很强的。派十万汉军也不可能在一年或几个月的时间打下来,郦食其便说,自己愿去劝说齐王归属。表面上看是韩信害死了他,可其实,刘邦同意他去齐国从一开始就是阴谋。田广手握二十万大军,又有七十余城,又什么必要打也不打就投降?

再说就算他归属,那二十万大军不灭,刘邦真能安心?不能,所以他一面同意郦食其游说齐国,一面默认韩信出兵。就如同蒯通跟韩信说的: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有了蒯通的这番质问,韩信即使再不懂权谋,也该懂了。他必须发兵攻打齐国,这是自身的利益所致,郦食其在听说韩信发兵后的反应也很有意思。

他拒绝了阻止韩军进攻的要求,最终被齐王烹杀,想必聪明的郦食其也明白结局从来齐国的那一刻便注定了。他稳健不如萧何,战略眼光不如张良,机智不如陈平。但他还是在汉一统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汉马功劳,也很对刘邦的脾气。只是在大业面前,刘邦这喜欢微不足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