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付出超人努力,才有超人成绩

未知 2019-06-20 09:48
朱棣:付出超人努力,才有超人成绩

1:

他是明朝的永乐皇帝----朱棣。

他颜值颇高,为人勤勉,历数他的功业更是成就斐然。

康熙皇帝曾评价他:“远迈汉唐。”

毛主席看《明史》最生气,却赞赏他“搞得比较好”。

哪怕是现在,也一度有很多学者推崇他为中国历史上成就最高的帝王。

然而除了这些领袖学者,大部分人对他的第一印象却是残暴的弑君篡位者。有人说他暴戾成性、杀人如麻;有人说他心理扭曲、人格分裂;还有人直接将他归入,不仁不义的阴险小人。

不管是《燕王扫北》的评书,还是小说《女仙外史》的描述、以及现在各种电视剧的演绎,他的人设总是在塌陷的边缘徘徊。以至于他的威名,被淡忘在了历史的深处。

是什么原因让朱棣这么具有争议?也许从他的成长经历说起,于历史的夹缝中捡拾那些细微,才更能镜鉴。

2

人生的坚韧源于从艰苦中走来

赫伯特·斯宾塞在其《伟人史观》说:“伟人必须与那个诞生了他的社会的所有现象归为一类,伟人是这个社会所有过往的产物。他是整代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与同时代的人都是长久以来各种巨大力量所形成的产物。”

之于朱棣,亦是如此。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出生于元末明初。他的母亲是谁,不详,但绝不是马皇后的嫡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家长制的社会,庶出的孩子自我权利受到很多限制。这种经历让朱棣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极度自尊,且对自己要求严格。

关于孩子的成长,著名的哲学家蒙田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宁可让他们从艰苦中走过来,而不是向艰苦走过去”。

朱棣的父亲朱元璋就是践行这句话的典范。他深知“成业容易,守业难”,给朱棣兄弟几人制定了四个标准,来规范他们的行为:

一、举动戒其轻;

二、言笑厌其妄;

三、饮食教之节;

四、服用教之俭。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四点朱棣受益终生。后来,在他17岁的时候,朱元璋又将他派往老家凤阳当藩王,感受民间疾苦。在自然法则下,受命运的抚养,随同普通人过节俭的生活。

这既锻炼了朱棣的意志力,也成为了他最重要的人生经验积累,对他思想意识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为日后成为帝王,施惠于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朱棣后来曾说,之所以能够承受几次远征大漠的艰难,皆源于此。

与众不同的经历,必定造就与众不同的未来

体验式的教育总是让人自动远离纨绔和堕落,使内心的格局不再局限于狭隘生活圈子的逼仄,能有更多的思考,使自我对事物的看法脱离肤浅和幼稚。

自此,朱棣的目光投射于家国天下。他梦想“家给人足”、“斯民小康”,随即迎来了人生跨越式的转折。

3

权力的游戏没有中间地带

朱棣胸怀天下,建功立业成了他心中最大的抱负。

他授封燕王,领兵北进,征服漠北,成为了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家。等到他凯旋,手握重兵,有了足够的力量为自己的未来说话,他的哥哥太子朱标也在这时候去世了。

命运给了朱棣重新被选择的机会。但他的父亲朱元璋却因为深爱去世的马皇后,继续奉行嫡子传天下的成规,让自己的孙子朱允炆承继了大明江山。等到朱元璋驾崩,允文继位,便以削藩为手段,开启了对叔叔们的杀戮。

每个人生命受到威胁时都会激发或大或小的反抗。

乔治·马丁:“在权力的游戏之中,你不当赢家,就只有死路一条,没有中间地带。”

朱棣的智囊团给了他未雨绸缪的建议,并将这场人生之战的利弊进行了陈述。

历史的教训比比皆是,隋代的杨广,大唐的玄武门,神龙政变,并不遥远。

有没有勇气走出第一步,常常是人生的风水岭。反复思量,朱棣最终下定决心起义勤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开启了夺位之路,并成功上位。古代的社会讲究尊卑有序,礼孝天下。尽管朱棣更适合承继江山,却因为逾越社会已形成的价值观,被推入到阴谋和不道德的审判台上。

人心浮动,想要稳定时局,单纯的怀柔和温情抚慰是有限的。王者的霸业,鲜有机会等待。为排除异己,朱棣进行了大肆杀戮。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这成为了他一生受人诟病的第一个基点。

我们也许会为那些无辜的死难者惋惜,但也要为时代造就的人性扭曲惋惜。如果甄选的方式足够公平,也许历史会是另一种结局。

这场杀戮仅仅是朱棣政权过渡阶段的手段,骨子里对于普通百姓,他却有着“民间细事,无不深究”的做事态度,将老百姓的事看的最为重要。

曾经姜子牙对周天子说:“王者之国,使民富;霸者之国,使士富;仅存之国,使大夫富;无道之国,使国家富。”

朱棣便把自己的思想努力提升到王者之国的境地,常常心念百姓,以民为本,治理于使民富强。

这期间他创立内阁制度,建立了宦官制度,并成立了专门的情报机构,对官员们进行监督,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很快开创了一个相当繁荣的社会环境。

4

对工作的激情是回报世界最好的方式

朱棣义无反顾的为自己艰辛得来的皇位付出了所有,励精图治。

但人的一生光有奋斗精神是不够的,还需要脚踏实地,更加谨慎的一步一步去做。目标坚定,意志力坚定地领导人才可能成为一流的决策家。

朱棣变身了“工作狂人”,开启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治国模式。

据记载朱棣在位的22年,8062天里没有休息过一天。天不亮就起床上朝,午餐和大臣们一边吃,晚上几乎是听着大臣们的上奏入眠。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连生病和死亡都是在征战的路上完成的。

这样的工作频率,哪怕是现代社会的官员,也没有多少人能做到。大部分人尽职尽责的做好八小时之内的工作,且毫不间断,已经算是勤勉。朱棣的连轴转,堪称古往今来的一大奇迹。

超人的努力,必定有超人的成就。最终胆量决定了成功,野心决定了规模。

《明史》发黄的册页里,记载了朱棣的累累硕果:

他开创了一个辉煌的永乐盛世,令当时的时代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国;

他令人编修了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曾经六次派遣郑和远征西洋,把中华文明远播海外;

他迁都北平,曾经五次亲征蒙古,既成为中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马上皇帝,也开疆拓土,奠定了今日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

真是想常人不敢想,且做到了做常人不敢做。

朱棣用自己全部的热情回报了命运授予的天命。

5

为情所困,人人不能免俗

如此拼命地工作强度,朱棣自然需要减压。后宫生活成了最主要的减压途径。

如果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后面都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朱棣也很幸运,遇见了自己的几位红颜知己。

朱棣一生最钟爱的女人是开国名臣徐达的女儿徐皇后。徐皇后礼出大家,且文武兼备,是一位比肩唐代长孙皇后的贤德皇后。

她曾经亲自披上铠甲,登城拒守,和朱棣一起保卫家园,也曾采辑编纂《内训》二十篇和《劝善书》颁行天下,化育人心。

她常劝谏皇上,以民为念。并将这种思想,传达到朱棣所倚重的大臣的夫人们手中,教导她们做好贤内助,以此佐政。

遗憾的是,美好的东西易逝,徐皇后在永乐五年便去世了。

朱棣痛失这样的贤德伴侣,痛不欲生,自此再不立皇后,一生为此所困,没有打开心结。

徐皇后去世后,朱棣把六宫之权授予了同样贤德的昭献贵妃王氏,并遇见了一生中第二个最重要的女人,恭献贤妃权氏。

权妃通音律,让朱棣失落的情感重新有了停靠。但作为帝王,却有着一个不得不承受,宫廷权谋造就的悲剧。后宫争宠,权妃被砒霜害死了。

这种人为造成的灾难和之前徐皇后的天灾离去,让一个男人的温情和忍耐失衡。冰冷的人性击毁了道德的底线,嗜血的杀性重新在宫廷上演。为了将阴谋彻底铲除,朱棣先后伤害了上百上千名宫女和宦官。

极尽折挫,朱棣的晚年心境凄凉,虽然依旧保持着工作狂人的节奏,但心中已是两重天。也许人生,最终都是归于一个悲剧,哪怕你是帝王也无法解脱。只能在既定的角色了有声有色的演出

暴躁与朱棣相伴,并一直持续到了人生的终点。

面对着暴怒的朱棣,昭献贵妃王氏成为了唯一的知心人。她多次庇佑被朱棣猜测的皇子和宫人,成就了朱棣最后的人生。

6

公元1424年朱棣在去征讨的路上去世,用善始善终的工作态度,结束了一生。

没有人十全十美,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生。

每个人都是与缺憾长伴,与孤独常随,并实现属于自己的命运。

日本思想家石田梅岩说:“努力工作,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修行,就是悟道,就是磨练人的灵魂。”

朱棣恰是用一生的坚守和勤勉,给未来的领袖们留下了这样一个,回报命运的积极样板:“昼作不辍手,猛烛继望舒”。

而我们也可以截取他的勤奋坚持的断面,以此为榜样,写下属于自己的续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