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真实的执政水平是怎样的?

未知 2021-06-21 11:16

孔子真实的执政水平是怎样的? 


孔子提倡以礼治国的理念,梦想以王道治天下,在春秋战国时代显得非常不合时宜,但孔子在春秋诸子之中官职最高、政治经验最非富的。由于孔子是野合而生且父母早亡,孔子属于落魄的贵族子弟,所以只能从季氏的仓库小吏干起,然后一路升迁,最后以大司寇之职兼任鲁相。总体来看,孔子对行政体系相当了解,具有非常丰富的从政经验。

从小做起,位兼鲁相

孔子父母早亡,无所依靠,年轻时很穷,所以只能到季氏那里谋个差事:先做个管理仓库的小吏,在出纳钱粮方面做到公平准确;还担任过管理牧场的小吏,使得辖下的牲畜数量增多。后来,孔子担任主管营建工程的司空。史载: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1

鲁定公九年,鲁定公任命孔子为中都长官。孔子为官一年后,其施政方法成为其他官员的学习榜样,之后孔子被任命为司空,又被提升为大司寇(最高司法长官)。鲁定公十四年,孔子被任命以大司寇之职代理鲁国国相。史载:

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2

以礼治国,治效良好

随着孔子年龄日长、学问日深,孔子的名气和官职日益增长,当然治理的效果也是很好的。鲁定公九年,孔子担任中都的长官,其施方法成为其他官员的学习榜样。鲁定公十年,为应对鲁国任用孔子产生的威胁,齐景公在大臣的建议下邀鲁定公在夹谷相面。孔子先是在出发前建议鲁定公作好军事准备,又在会上以礼迫使齐景公和晏子撤去夷狄之乐,还以礼命相关官员当面斩杀来自齐宫的侏儒,大挫齐国的威风,使得齐国于事后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

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3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以大司寇的职位兼任鲁相:七天后,就诛杀鲁国的闻人少正卯;三个月后,贩卖猪、羊的商人不敢漫天要价,男女行人都分开走路,掉在路上的东西也没人捡走,各地旅客来到鲁国城邑有到家之感,用不着向官员们求情送礼,都能得到满意的照顾。可以说,孔子当政时取得了很好的政绩。

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4

内政失利,最终出走

孔子在鲁国取得良好政绩的同时,齐国人深深感受到巨大威胁,于是便送给鲁国国君八十名美女、一百二十匹纹马。季桓子禁受不住诱惑,接受了齐国的礼物,又在郊外祭祀的时候,违背常礼,不将祭肉分给大夫们,于是孔子便从鲁国出走了。孔子这么做是有原因的,主要在于与季氏之间的裂痕。

堕三都失败。鲁定公十三年,孔子建议并实施了堕三都的方案。开始前,孔子让仲由担任季氏宰,负责实施堕三都。堕三都启动后,叔孙氏最先拆掉郈城的城墙;在拆费城时,遭到公山不狃、叔孙辄的反抗与偷袭,连鲁定公和三桓一度躲入季氏之宫,孔子命人二次击败他们后方才成功拆掉费城墙;在拆费城时,遭到公敛处父(取得孟孙氏的同意)的激烈反抗,后来鲁定公亲自攻城也没打下来。最后,堕三都之事不了了之。堕三都的目的在于加强君权,侵犯了三桓的利益,此事的失败对孔子威信打击还是很大的,事后也影响孔子与季氏之间的关系。

诛少正卯引争议。孔子代理鲁相七天后,就诛杀鲁国的闻人少正卯,并于朝廷上暴尸三日,引起巨大争议。子贡亲自向孔子询问诛杀少正卯的原因,孔子予以解答,但没有确凿的、实质性的罪证。一般人估计很难理解孔子的做法,毕竟诛杀的是无显性之罪的人。

子贡进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今夫子为政而始诛之,或者为失乎?”孔子曰:“居,吾语汝以其故。天下有大恶者五,而窃盗不与焉。一曰心逆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免君子之诛,而少正卯皆兼有之。其居处足以撮徒成党,其谈说足以饰褒莹众,其强御足以反是独立,此乃人之奸雄者也,不可以不除。夫殷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正,周公诛管蔡,太公诛华士,管仲诛付乙,子产诛史何,是此七子皆异世而同诛者,以七子异世而同恶,故不可赦也。《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斯足忧矣。”5

孝子案执法矛盾引不满。有父亲状告儿子不孝,孔子将二人关了两个多月也不判决,在父亲请求撤诉后将两人释放,也没治儿子的不孝之罪。季氏听说后直接说,孔子欺骗自己,与之前告诉自己“国家一定要先提倡孝道”相悖。孔子自己说出了这么做的原因,只是不知道季氏是否知道。

堕三都失败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如果因受制于家臣的原因,三桓一开始没明白将权力交出的危害,那么事后就反应过来了,这种裂痕在季氏和孔子之间还是难以消除的。诛杀少正卯和孝子案执法矛盾则有具体的乱执法的争议。所有问题汇总起来,成为季氏打算弃用孔子及孔子出走的原因。孔子这次出走后,就再也没有机会担任官职,所以在之后碰到机会时才显得饥不择食。

结语

孔子本人是相当厉害的,能从季氏的小吏一路升迁,先后担任司空、中都宰、司空、大司寇及兼任鲁相,可见是一个有丰富行政经验的技术官僚。这些经历注定孔子会以一个上位者的角度来解决国家和社会问题,也是孔子一直强调礼的原因。

堕三都是孔子加强鲁国中央集权的尝试,可惜因三桓势力的强大和利益的盘根错节而功亏一篑,孔子能做到这种程度已是相当不易了。诛少正卯、孝子案都是孔子的以德治国理念的实践,引起了三桓的不满,也牺牲了法的公正和公开性;而在战场上,孔子面对孝子时破坏军法,导致鲁军容易战败、投降6。所以,韩非子才说“儒者以文乱法”。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孔子提倡王道治国是有吸引力的,使鲁国官员效仿他的做法,也使民众快速遵守他颁布的政令,所以他执政时才使得齐景公深感忧虑,两次想办法把他赶下台。总的来说,孔子的执政水平是相当高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