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长犯上抢走连长冒死抓的俘虏

未知 2021-07-26 19:02

排长犯上抢走连长冒死抓的俘虏


王近山是我军一位有名的悍将,绰号为“王疯子”。他听见枪声就“发疯”,一打仗就不要命,强悍无比,不可战胜。强将手下无弱兵。悍将王近山手下的兵,也悍兵,能战能打,个性很强。

在东北战场时,四野曾经发生一事:钟伟的手下曾抢了友军邓岳手下的俘虏——敌军长陈临达,记入了史册。钟伟的悍兵由此出名。不过,比起王近山的那些手下来说,钟伟的悍兵还是小巫见大巫。

王近山的手下抢俘虏,不像钟伟的悍兵跨了纵队,而是抢熟人不说的,还是排长抢了比他大一级的连长的俘虏。

故事发生在1947年的解放汤阴城之战中。

这个大俘虏,就是大名鼎鼎的挖盗慈禧太后墓的孙殿英。

5月1日晚,六纵对汤阴城发起了总攻。46团3营首先登城,孙殿英号称“固若金汤”的汤阴城当即被破,解放军势如破竹地进城。孙殿英见势不妙,在凌晨时分带着司令部仓皇出城,向东南方向的石家庄逃去。

(孙殿英)

作为总预备队的18旅53团立即奉命追击。53团3营的营部书记武英和9连连长杨靠山追在最前面。当两人摸到石家庄东城墙根下时,身边已经没有一个兵,只剩下他们两个人。他们一看:城墙根下黑压压的一片敌军(1200余人),人头攒动。武英小声说:“杨连长,怎么办?敌人数量不小啊。”

杨靠山说:“回去带部队肯定来不及了。”

武英点点头:“天黑敌人摸不清虚实。咱们两个下去收拾他们。”

杨靠山说:“好,钻到敌人肚子去,搅它个天翻地覆。”

武英眼睛一亮:“先找它的指挥机关,来他个擒贼先擒王!”

主意已定,二人一前一后,翻过城墙,跳入了石家庄城内。往前走不远有一个大地堡,很多电线伸出来,还有些军官围在那儿。武英心中一喜:这正是敌人的指挥机关呢!

他右手提着驳壳枪,左手举着手榴弹,猛然一个快步跃上了地堡顶,大喝一声:

“缴枪不杀!”

杨靠山也一手拿着驳壳枪,一手举着手榴弹,跳了上去。不过,他的“缴枪不杀”声音更大,吓得地堡周围的敌人呆若木鸡。武英再吼一声:

“缴枪不杀,解放军优待俘虏,快叫孙殿英出来投降!”

其实,武英并不知道孙殿英在哪。谁知一个副官模样的家伙立即钻进地堡,一会儿带出了几个高级军官。为首的是个50多岁、又高又胖的人,他头戴礼帽,身穿呢大衣,一手掂着一把长刀。武英立刻断定,这就是敌首孙殿英!

戴礼帽的家伙一见地堡顶上的解放军不过两个人,右手伸向大衣口袋。杨靠山立即将枪口指向他:“别动,再动打死你!”

他吓得老老实实把手缩回来,还把手上那把刀也扔到地上。

“你是孙殿英吗?”

“我是孙殿英。”

武英上前,从他右边大衣口袋里掏出一支美制左轮手枪,捡起他扔掉的那把刀。杨靠山也上前,缴了敌副司令刘月亭和参谋长的枪。

“请下命令吧,让你的人全都老老实实缴枪。谁反抗,死路一条!”武英用枪逼着孙殿英。

孙殿英转过头对手下说:“令兄弟们缴枪。”

这时一个带兵的军官来问孙殿英:“枪放在何处?”孙殿英转身问武英:“你说。”

武英说:“放在东墙根下。人和枪分开,人不许站在堆枪的地方。”

就这样,孙殿英束手就擒了。

武英和刘靠山两人守着一大堆俘虏,却迟迟不见后续部队跟上来。正在他们着急时,突然从城内冲过来一个连。武英和杨靠山立即认出那是54团的人。54团本已从东门进入汤阴城,绕到南门,一路追来,也赶到了石家庄东城。武英和杨靠山见援兵来了,松了口气。正要打招呼,不料,十几支冲锋枪枪口和步枪刺刀顶住了他俩胸口,逼着他们退到城墙下,动弹不得。两人大吃一惊,只见他们把俘虏孙殿英、刘月亭等人裹挟而去。

为首的正是54团侦察排长史玉廷。

(杨靠山)

武英和杨靠山冒死俘虏了敌首孙殿英,转眼竟当了54团的“俘虏”。而54团的人抢了俘虏不说,又哄抢东墙根下缴获的武器,专拣好枪好炮拿,每人直到背不动为止,然后就快速地走了。

战后,武英和杨靠山分别被记一等功,史玉廷记了特等功。

可是,六纵究竟是谁捉住了孙殿英的问题一直说不清。18旅政委李震专门召集53团和54团领导开会协商。双方争执不下,各不相让。李震为难地说:“哎呀,这样一来,只怕连军史都不好写了。”

最终,54团抢俘虏之事成了迷案,谁捉住了孙殿英,在官方一直没有准确的定论。

当然,也有知情者。17旅旅长李德生后来说:“当时我站在汤阴城南的城墙上,从望远镜中亲眼目睹了这一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