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与怡亲王胤祥的关系到底好到何种程度?

未知 2021-10-09 15:09

雍正与怡亲王胤祥的关系到底好到何种程度?


按照清朝的爵位制度是都需要世袭递降,比如父亲为亲王,那儿子承袭爵位时就要降级为郡王承袭,这就是清朝的爵位承袭制度。同时在清朝历史上皇帝也会破格赐予一些功劳极大的亲王或郡王家族享受不需要降级承袭的待遇,这也叫作爵位世袭罔替制度,民间俗称铁帽子王。在清朝历史上总共有十二家铁帽子王,怡亲王就是其中之一。

清朝的怡亲王胤祥是清世宗雍正皇帝胤禛最为喜爱和信任的弟弟,而胤祥在死后,雍正打破了清朝以军功立铁帽子王的规矩,在胤祥没有军功的情况下,雍正破格赐予了胤祥家族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待遇,胤祥是如何能打动雍正获得铁帽子王待遇呢?而在后来的慈禧专政时慈禧又是为何敢违背雍正意愿废除了胤祥子孙后代的铁帽子王待遇?胤祥的子孙后代结局又是如何呢?

胤祥辅佐雍正上承康熙盛世下启乾隆盛世,雍正的政绩有他一半的功劳

胤祥是康熙第十三子,他的生母是敏妃章佳氏,他的生母章佳氏家族出身并不高,世代是镶黄旗包衣奴籍,章佳氏最初入宫只是做宫女,由于姿色过人且品行非常好,因此被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推荐给了康熙侍寝。

康熙宠幸了章佳氏一夜之后就怀上了胤祥了,章佳氏也因此成为康熙的妃嫔,此后章佳氏颇受康熙喜爱,先后为康熙生下了包括胤祥在内的一子二女。但由于章佳氏家族出身低微,在康熙时期还是比较看重妃嫔家族出身,因此章佳氏在后宫中一直只是没有名号的庶妃。

但是胤祥却十分争气,他自幼聪慧且勤奋好学,因此非常得康熙喜爱,自他12岁起康熙外出巡幸时就必须将他带在身边。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胤祥13岁时他的生母敏妃去世,康熙也是出于对胤祥的喜爱,在其去世后追谥她为敏妃。

但是康熙对于胤祥的喜爱止步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这一年康熙第一次废除了已经当了三十三年的太子胤礽,而胤祥也牵扯进入其中,从此胤祥失去了康熙喜爱。

关于胤祥如何失去康熙宠爱,如何卷入一废太子事件,史料中大多没有详细记载,只有康熙第八子胤禩的儿子弘旺编著的《皇清通志纲要》中记载了胤祥在一废太子之时曾和老大胤禔以及废太子胤礽一同被康熙下旨圈禁起来,但并没有提及具体被圈禁的原因。

胤祥被圈禁时间并不久,他很快就被放了出来,但是此后却失去了康熙的喜爱,再加之胤祥当时还罹患了疑难杂症鹤膝风,这种病类似于现代的骨结核病,因此胤祥在康熙晚年就基本淡出了政坛,由于不受康熙喜爱,他也没有获得封爵。

一直到雍正继位后,胤祥身体逐渐康复,加之胤祥幼年与雍正一同学习成长,兄弟二人关系非常亲密,雍正继位时人心不稳,于是雍正直接册封胤祥为怡亲王,并命其出任总理事务王大臣之职。

雍正初期总理事务王大臣共四人,分别是廉亲王胤禩、怡亲王胤祥、大学士马齐、九门提督隆科多。雍正继位后册封了两位弟弟为亲王,一位就是与他关系亲密的胤祥,一位就是曾参与康熙晚年争夺皇储之位的胤禩。

胤禩在康熙时期由于也是失去了康熙喜爱,爵位一直只是贝勒,雍正继位后立刻晋封他为廉亲王,并任命为总理事务王大臣。

看似非常器重他,实际这是雍正的政治手段,胤禩虽然是总理事务王大臣,其实只负责理藩院和工部事务,而胤祥却负责户部、刑部、造办处以及圆明园禁卫军的管理,可以说胤祥集财、政、禁卫军权力于一身,在权力上胤禩基本被胤祥所压制。

所以胤祥在帮助雍正剪除政敌弟弟胤禩等一党人上起到了很大作用,胤禩后来被雍正剪除之后,雍正裁撤了总理事务王大臣的名号,以胤祥为议政王,胤祥更是进一步受到了雍正的器重,此后雍正又让胤祥兼管吏部和水务,并设立军机处,以胤祥负责军机处事务,可以说胤祥在当时是集财、政、军和水利以及人事任免大权于一身,权力之大仅次于雍正,说他是大清国的常务副皇帝也毫不为过。

胤祥的执政风格与雍正十分相似,兄弟二人都是非常务实的政治家,雍正还信奉宗教,而胤祥虽然尊重宗教信仰,但他却从不信奉任何宗教,他甚至比雍正更加敬业务实。

雍正当时对胤祥赏赐非常多,经常动不动就赏赐胤祥几十万两银子,而胤祥每次都是坚决推辞,是在推辞不过才会接受,但胤祥接受雍正赏赐的银子之后,都是将这些银子捐给兵部用以支持雍正时期西北前线的军费。

胤祥不光做事极为认真负责,他的用人眼光也很厉害,在雍正赐死居功自傲的大将年羹尧之后,一时之间没有找到接替年羹尧位置的人选,由于年羹尧是汉八旗出身,因此王公贵族对于启用汉将十分排斥,这时候是胤祥力排众议,向雍正推荐了南宋名将岳飞的后人岳钟琪接替年羹尧的位置,因此雍正启用岳钟琪为川陕总督,接替年羹尧负责西北军务。

结果这一个岳钟琪为雍正和乾隆两朝西北军务立下了赫赫战功,保证了清朝西北地区的稳定,岳钟琪更是被乾隆誉为“三朝武臣巨擘”,并将岳钟琪列为其“十全武功”里的五大功臣之一。

可见胤祥对于人才的赏识多么犀利,不止雍正受益,连大侄子乾隆都跟着沾光。除了岳钟琪之外,福建巡抚赵国麟和山西巡抚石鳞等等汉人士族重臣都是由胤祥一手提拔举荐上来,正是胤祥对于用人的不拘一格,也影响了雍正对于人才的大胆提拔和任用,雍正和胤祥兄弟二人用人都是首先看重其能力,从来没有满汉之分,这也奠定了雍正朝极力淡化满汉之分的风格,雍正和胤祥都非常能赏识提拔重用汉臣,也奠定了清朝之后对汉臣的重用基调。

因此雍正对于胤祥是非常倚重和信任以及喜爱,雍正都曾经十分感慨地说:

“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

雍正和胤祥之间的兄弟相亲,至诚相托是古今皇室兄弟中十分罕见的事情,因此后世常用

“棠棣情深”

来形容雍正和胤祥二人的兄弟情谊。

胤祥在晚年身体已经每况愈下,他还坚持带病每日每夜认真工作,为了修筑堤坝,亲自带着病体前往实地进行勘察,胤祥还非常爱民如子,他怕他的到来打扰当地百姓,因此

“常至昏夜始进一餐”。

这种身心俱疲的工作状态加重了他的病势。

到了后来胤祥已经病到不能下床,但是堤坝还没有修建好,胤祥即便在神智都病得不轻之下,还依然念念不忘修筑堤坝的事情,一再叮嘱部属要仔细勘探。一直到临终前,胤祥还对此事放心不下,他对下属说

“本图遍治诸河,使盈缩操纵于吾掌之上,岂期一病沉废,已矣何言。”

在胤祥病重时期,雍正也是极为担心,他每天要派人去胤祥府上探视好几次,胤祥却不想雍正因为过度担心自己而耽误国事,因此胤祥还总派人向雍正传话自己很快就能好起来,到时候再入宫去看雍正。

结果胤祥却再也没能入宫去见他的四哥雍正,在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胤祥因为操劳过度去世,年仅44岁。雍正得知胤祥去世的消息后悲痛万分,勤政的雍正特意为胤祥罢朝三日。

在雍正继位后,他的兄弟们为了避讳雍正的名讳,都被改名为允字辈,胤祥也不例外。在胤祥去世后,雍正特意命胤祥恢复胤字辈本名,胤祥也成为清朝历史上唯一不用避讳皇帝名讳的大臣。

除了不用避讳名讳之外,雍正还特意下圣旨赐予胤祥的怡亲王爵位世袭罔替的待遇,胤祥也因此成为清朝第九位铁帽子王,并且雍正让胤祥第七子弘晓承袭了怡亲王爵位后,又让胤祥第四子弘晈承袭了宁郡王爵位,也就是说还捎带赐予了胤祥家族一个郡王爵位,这也是清朝历史上罕见的待遇。

胤祥能得到亲王爵位世袭罔替的待遇除了他深得雍正喜爱和信任之外,就在于他在职期间认真勤恳还非常负责,在政务上殚精竭虑,最终还因此积劳成疾而去世。

雍正在政治上上承康熙盛世,下启乾隆盛世,政绩斐然,而雍正的政绩背后至少有一半是胤祥的功劳,胤祥为雍正朝的发展贡献了毕生心血,乾隆盛世是由雍正奠定的基础,那么也可以说能开启乾隆盛世是胤祥和雍正兄弟亲密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

慈禧为何要违背雍正意愿废除了怡亲王爵位?胤祥后人结局又如何?

在胤祥死后,雍正是充分遵照了胤祥生前对诸子的喜爱才选择了他最喜爱的儿子第七子弘晓继承了怡亲王爵位,弘晓其实是胤祥嫡福晋兆佳氏所生第三子,胤祥嫡福晋兆佳氏所生的嫡长子弘暾在19岁时就英年早逝了,第四子弘晈是嫡福晋兆佳氏所生第二子,但弘晈为人品行和能力都不如弘晓,所以胤祥最为钟爱的是弘晓,因此弘晓在胤祥死后继承了怡亲王爵位。

胤祥的长子弘昌是侧福晋瓜尔佳氏所生,弘昌本性愚顽,十分不被胤祥所喜,不止胤祥不喜欢弘昌,连雍正都十分讨厌这个侄子,甚至雍正曾经当着胤祥的面大骂弘昌是蠢材。因此胤祥在世时害怕弘昌给自己惹祸,于是将其长期圈禁于怡亲王府之中。

直到胤祥去世后,雍正才恢复了弘昌的自由,并晋封为贝勒。后来乾隆继位,弘昌却牵扯进了废太子胤礽长子弘晳逆案之中,乾隆将弘昌褫夺爵位圈禁起来,弘昌后来在圈禁中抑郁去世。

胤祥的第四子弘晈由于是嫡子关系,胤祥去世后被雍正加恩在怡亲王爵位之上又给了一个郡王爵位,弘晈因此被封为宁郡王。

同样在弘晳逆案中,弘晈和大哥弘昌一起牵连其中,不过弘晈毕竟是嫡子身份,要比弘昌庶子身份好一些,乾隆只是斥责了弘晈,保留了其郡王爵位。

而最后承袭胤祥怡亲王爵位的第七子弘晓确实证明了胤祥很有眼光,弘晓非常有才华,还很谦恭谨慎,工于文学和书法,是清朝宗室中有名的文学家。

弘晓也有一定的能力,但是乾隆继位后,弘晓为了避免引起新君猜忌,所以没有像哥哥弘昌和弘晈那样,而是很少参与政治,因此乾隆对弘晓也非常满意。

弘晓非常酷爱写作,与同时期的小说家曹雪芹交情莫逆,弘晓还曾替曹雪芹抄录过《红楼梦》,但是在乾隆时期文字狱非常严苛,《红楼梦》曾被列为禁书,弘晓担心惹祸上身,于是焚毁了书稿。

此后弘晓担心受到文字狱的牵连迫害,因此他将自己写的很多书稿也都焚毁,这也造成了很有才华的弘晓却没有太多传世作品,但是根据目前流传下来的弘晓作品来看,他的文学功底非常深厚,可见其才华确实非凡。

弘晓之后的怡亲王基本都遵循弘晓的处事原则,低调内敛,也造成了弘晓之后的怡亲王基本都是碌碌无为,富贵闲散的王爷。但是到了胤祥第五世孙载垣这里,怡亲王家族再度辉煌起来,可是也因为载垣,怡亲王世袭罔替的待遇被慈禧废除了。

载垣是胤祥五世孙也是弘晓四世孙,载垣本来并不是承袭怡亲王爵位,由于哥哥载坊在6岁时夭折,因此载垣接替哥哥继承了怡亲王爵位。

载垣成年后清朝已经走向了江河日下的嘉道中衰时期,在帝国的落日余晖时期,载垣获得了新君咸丰的赏识和重用。

在政治上载垣属于当时的鹰派人物,虽然当时清政府已经没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已经战败了,但是载垣依旧认为要对欧洲列强持以强硬态度,决不妥协。

后来在咸丰时期又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面对英法联军再度战败,最终只得派人与英法联军和谈,也就是通州谈判。此次谈判咸丰派出的谈判使臣正是以强硬著称的载垣。

在谈判中载垣表现非常强硬,坚决拒绝英法两国无理要求,拒绝就国家利益让步,结果通州谈判就谈崩了。而载垣盛怒之下囚禁了英法代表团公使巴夏礼等39人,载垣后来更是在盛怒之下私自下令将使团中21人全部虐杀,其中包括7名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

载垣虐杀英法使团事件引起了英国和法国的强烈愤慨,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在北京城中进行烧杀抢掠,并焚毁了圆明园。可以说载垣虐杀使团的人也是火烧圆明园的导火索。

跑到热河行宫的咸丰被英法联军吓得去世了,咸丰临终前命载垣、肃顺、端华、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八人辅佐年幼的儿子载淳继位,是为顾命八大臣。

年幼的载淳即位后,还有生母慈禧和嫡母慈安两宫太后与顾命八大臣互相制衡,而顾命八大臣也严重影响了权力欲极盛的慈禧专政,因此她决定除掉顾命八大臣,于是慈禧联合慈安还有咸丰的弟弟恭亲王奕?发动了“辛酉政变”。

最终慈禧政变成功,顾命八大臣全部被整了下去,并改年号为同治,载淳是为同治帝。慈禧后来依旧不依不饶,她以谈判不力,虐杀外国使团,酿成了火烧圆明园的奇耻大辱为由,赐载垣三尺白绫自尽,最终载垣被赐死。

载垣死后慈禧更是不顾雍正的圣旨中明确交代的

“吾弟之子弘晓,著袭封怡亲王,世世相承,永远弗替。凡朕加于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孙不得任意稍减。”

慈禧以同治的名义废除了怡亲王爵位世袭罔替的待遇,但是由于慈禧违背了雍正当初的圣旨,因此怡亲王爵位被废除之后朝廷上下就开始对慈禧议论纷纷,皇室宗亲也对慈禧如此所作所为很不满意,于是慈禧为了安抚皇室之心,在同治三年(1864年)以弘晈第四世孙载墩参与平定太平天国有功为由,恢复了怡亲王爵位世袭罔替待遇,并由载墩继承怡亲王爵位。

从此怡亲王爵位从原来的弘晓这一支又转到了弘晈这一支后裔手中,载墩由于是受到慈禧提拔和恩赐,因此对慈禧极为恭顺,载墩死后长子溥静继承了怡亲王爵位。

1900年在列强的欺压下爆发了义和团起义,端亲王载漪极力主张慈禧拉拢义和团以对抗洋人,溥静也支持载漪拉拢义和团对抗洋人,在载漪和溥静的劝说下,慈禧决意强硬一把,并主动与列强宣战,最终爆发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很快攻克北京,慈禧带领光绪和王公贵族向西安逃跑,而溥静由于是强硬派,且支持义和团诛杀洋人,因此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洗劫了怡亲王府。

后来慈禧与八国联军妥协,按照八国联军的要求严惩了载漪、溥静等主战派王公贵族,溥静被革爵圈禁于宗人府,被圈禁之后不久溥静面对列强在清朝如此横行无忌悲愤抑郁而亡。

溥静被革爵后,慈禧命他的亲侄子年仅两岁的毓麒承袭了怡亲王爵位,此后毓麒一直陪伴着清政府灭亡,也成为了末代怡亲王。毓麒在1948年前后去世,大概活了50岁左右,可以说胤祥的后人是彻底陪着清朝共存亡了。

怡亲王爵位自胤祥起至末代亲王毓麒,传承了八代共九位怡亲王,最终陪着封建腐朽行将就木的清政府一起走向了灭亡之路。

写在最后

胤祥因为雍正的信任和喜爱,以及自身对国家认真负责的态度,在没有军功的情况下破格获得了世袭罔替的待遇,同时胤祥也和雍正塑造出了一种皇室兄弟情义的典范。

胤祥的后人载垣因为对晚清时期的列强侵略持强硬态度,使得家族失去了世袭罔替的待遇,不过雍正的圣旨对慈禧影响很大,慈禧迫于朝廷上下的舆论压力还是恢复了怡亲王世袭罔替的待遇。最终怡亲王家族实现了与清朝共存亡的结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