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章狂魔”:王羲之写的28字神作

未知 2022-04-21 15:04

“盖章狂魔”:王羲之写的28字神作
 

咱们知道乾隆皇帝是清朝历史上比较有盛名的一位,他开创康乾盛世,稳固了多民族的发展,晚年自封“十全老人”。但便是这样一位受人敬仰的皇帝,有一个行为却让后人诟病不已——“盖章”。

乾隆皇帝是一位资深的文学爱好者,他留下的诗歌多达40000多首,几乎和《全唐诗》录入的差不多,还有2000多幅字画。他不只喜爱自己创作,并且还收藏了不少历代名家的作品,并且喜爱在上面钤印,也便是咱们俗话说的“盖章”。

一般来说,书画作者都会在自己的作品后边盖上归于自己的印章,表示是自己所作,但是乾隆皇帝的盖的“鉴藏章”却是“某某到此一游”的意思。

“鉴藏章”一般迎首压角或印在隔水处与天头地脚,乾隆却是不管不顾,无论是画心还是书体,任性而为。

乾隆皇帝不只喜爱盖章,并且习惯盖全八玺:“乾隆御览之宝”椭圆朱文印、“乾隆鉴赏”正圆白文印、“石渠宝笈”长方朱文印、“宜子孙”方形白文印、“三希堂精鉴玺”长方朱文印、“石渠定鉴”圆朱文印、“宝笈重编”方形白文印、“石渠继鉴”方形朱文印。

其间,一枚巨型方印“乾隆御览之宝”庞然大物,盖在唐人描摹本《王羲之姨母帖》上,一下就遮盖了九个字,赵孟《水村图》也盖有这个印,印章比图中的山水树木还要大。

再如《吹箫仕女图》,巨细图书印章盖了几十枚,画面红彤彤一片。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被乾隆题跋和印章填盖得满满当当的,其间《快雪时晴帖》前后题记七十多处,不过最惨的还是下面的这个作品,只是写了28个字,却被乾隆皇帝盖了172个章。

它便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

普遍认为,这幅字帖是仅次于全国神品《兰亭集序》的绝妙佳作。它体现了王羲之大雪初晴时愉快的心境及对亲人的深切问候,笔法雍容古雅,圆浑妍媚,行笔流畅,神采飞扬。

众所周知,王羲之一切的书法真迹都已经失传了,而这幅《快雪时晴帖》是唐代一位书法家直接从王羲之的真迹上描摹的,其所处年代距王羲之最近,并且是唯一一件拓本,因而成为书法中的至宝。

北宋年间,著名书法家米芾将其收藏在了“宝晋斋”里,经常描摹把玩。后来入藏宣和内府。汴梁城被金人占领,宋徽宗也被金俘虏,同时被劫掠的还有很多宫中珍宝,其间就包含《快雪时晴帖》。金章宗非常向往先进的汉族文明,他自己也热爱书法绘画,看到《快雪时晴帖》自然是爱不释手,还盖上了“明昌御览”的鉴赏收藏印。

消灭金朝和南宋之后,蒙古人很快就建立了大元帝国,《快雪时晴帖》也搬进了元皇宫,但是当时元朝的皇帝并不重视汉文明,对这件价值连城没有过多的关注。

后来《快雪时晴帖》流落到了民间,明代时被魏忠贤的死党宦官冯铨偶然得到。康熙十八年,冯铨的儿子冯源将其献给康熙皇帝,自此《快雪时晴帖》珍藏在了皇家大院里。

《快雪时晴帖》帖前为“全国无双,古今鲜对”八个小字,“神乎其技”四个大字,乾隆皇帝赞其如龙跳龙门,虎卧凤阁。

既然乾隆皇帝这么喜爱,自然少不了“盖章”,前后一共盖了172个章,像层层包围的八旗情势,想要一举消灭,据为独夫一切。

乾隆爱题字盖印的行为遭到后人不少责备,都称他为“牛皮癣之父”,“毁画不倦”“狗皮膏药处处乱贴”,还有人嘲讽他:“我觉得很有必要出一本画册,将画中他的图书印章题跋悉数用电脑去除,以还书画名作被‘糟蹋’前的面目,回归艺术的处子之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