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登基前的英王爱德华一世

未知 2022-04-21 17:53

豹:登基前的英王爱德华一世 

 

这位年轻的王子在13世纪60年代受到世人重视,被他的同时代人视为一个难解之谜。他在英格兰长大成人,曾深深卷进他父亲控制时期的政治动荡。有些人认为他英勇无畏,有些人却说他是个可耻可鄙的变节者。马修·巴黎记载道:“爱德华身材魁梧,英勇无畏,极端力大无穷,”但民间也流传着一些丑陋的故事,说他是个愚笨的青年;他的支持者未经答应便擅自闯入沃灵福德和萨瑟克的小修道院,损伤在路上遇到的陌生人,还偷窃英格兰大众的粮食;他是一位风景无限的王子,酷爱交锋,但赋性轻浮且残忍。

爱德华的表面令人难忘。尽管他孩提时代病病殃殃,但成年之后却身高六英尺两英寸[1],比其他所有人都高一个头。苏格兰人后来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做“长腿王”。他胸膛宽广,健旺有力,这幅体魄是在交锋赛场上长时间锻炼出来的。他自十七岁起就参与交锋。爱德华十五岁时与卡斯蒂利亚的埃莉诺成婚,这位王后比他小两岁。他是一位多产的父亲,也是溺爱妻子的丈夫。他从性情上是一位凶悍的武士,很像他那著名的伯祖父——狮心王理查。在爱德华的少年时代,他的宫殿和猎苑墙壁上到处是狮心王理查的肖像。他满头金发,从父亲那里遗传了一个耷拉的眼睑,具有金雀花宗族的暴躁脾气,或许是整个宗族前史上脾气最坏的一位。听说,他有一次怒不可遏,把一个人活活吓死。在从德·孟福尔宗族手中逃脱以及前往伊夫舍姆途中,他表现出自己是一位富有感召力的领袖,也是一位极具军事才华和睚眦必报的征服者,会毫不犹豫地对被打垮的敌人施加凶残的暴力。

因此,他威望极高,但得到的并不完全是美誉。在诸侯战争之前的政治危机中,爱德华是个朝秦暮楚的骑墙派,赢得了奸刁政治家的名声。在他父亲的派系与变革派之间的斗争中,他屡次改换门庭,但这并不能说明他是个阴恶奸诈之徒,而是由于他确实感到困惑不解和难以抉择,究竟他和母亲那儿的萨伏依亲属和父亲那儿的吕西尼昂宠臣的联系都很密切。但是,人们不会轻易忘记他的翻云覆雨。在诸侯战争中,爱德华经常为了攫取政治或军事优势而食言背约。1264年的格洛斯特攻城战(这是伊夫舍姆战争之前的一次严重军事行动)中,他仰仗围住该城的叛军的骑士风度,逃脱了被俘的命运,但随后马上就背弃了停战的誓词,将该城的居民扣为人质,讨取赎金。

因此,在他的支持者和进犯者眼中,年轻的爱德华都不是一位狮心王,而是一只豹子,凶狠而易变。他加冕时的一首颂扬他的歌曲将他描述为“像豹子相同好斗,像芳香油膏相同香甜”。支持德·孟福尔的《刘易斯之歌》作者则对此阐述道:“他的自豪和凶狠像狮子;他的翻云覆雨和生性易变却像豹子,从不信守诺言,用甜言蜜语为自己开脱。”

爱德华在伊夫舍姆得胜之后的第一个使命便是帮助医治父亲的满目疮痍的王国。德·孟福尔宗族的人或许在伊夫舍姆战争中逝世或许被打散了,但国家还处于内战的状况。在重建国王政府的过程中,爱德华、他的弟弟埃德蒙[2]和他们的表弟日耳曼的亨利(他此前被暴乱诸侯的狱卒送到国外,因此错过了伊夫舍姆战争)这样的保王党人发挥了十分要害的效果。他们的使命并不轻松。全国各地都有小股叛军的据点。1265年9月,亨利三世在温切斯特举行的议会上发表了十分有争议的说明,宣告所有孟福尔派暴乱者都将被永久掠夺继承权,他们的土地将被分配给证明了自己对王室忠诚的人。

了解金雀花王朝前史的人会向亨利三世指出,他的祖父亨利二世在12世纪50年代为了医治分裂的王国的伤口,施行了迥然不同的政策,在1173至1174年的大暴乱之后为了联合友善也特别广大为怀。对曾经应战自己的诸侯,亨利二世给予的是公道、平和与宽和,所以平定了遭受大灾大难的王国。亨利三世现在做的完全相反:他回绝接纳曾经反叛他的人。他一会儿就毁掉了差不多三百个宗族。这不会让国家安靖,只会促使失败者愈发心怀不满,而保王党人愈加睚眦必报,这最终延长了反对亨利三世的暴乱。

爱德华在伊夫舍姆战争之后的所作所为是十分典型的自相抵触。战役完毕后,看到这么多人丧命,他怆然泪下。在随后几天内,孟福尔派的一些首要暴乱者哀求他开恩,不要掠夺他们的继承权,他对这些人的处理很广大。但在亨利三世宣告向暴乱者报复之后,爱德华违逆了自己本能的理智,和他的支持者一道讨取奖赏。1265年秋季,朝廷开端论功行赏,将叛军的财富重新分配。在这种十分值得怀疑的再分配过程中,王子始终站在他父亲那儿。在伦敦,亨利三世无情地掠夺了不忠诚市民的工业,爱德华接受了其中一部分战利品。爱德华的一些支持者得到了被没收没收的反叛者宅邸,而爱德华接管了一名十分有价值的俘虏:伦敦市长。

在英格兰全境,各处都有土地和工业易手,许多被掠夺工业的反叛者啸聚山林,组成游击队相同的群体,在户外生活,就像民间歌谣中的罗宾汉的队伍。孟福尔派抵抗的首要中心是凯尼尔沃思城堡,但到1265年圣诞节,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叛军据点。爱德华身经百战,鞍马劳顿地四处奔波,去扑灭抵抗的火焰。这些落难的叛军后来被称为“被掠夺继承权者”。爱德华指挥了清剿叛军的许多军事行动。他逐渐认识到,与嗜血的残酷打压相比,宽和是更有力的工具。12月,他在林肯郡埃克斯霍尔姆的沼泽地带发现了一群叛军在安营,说服他们屈服,避免了流血抵触。随后,他与罗杰·利伯恩一同平定了五港同盟(英格兰东南滨海的五座城镇的团体名称):黑斯廷斯、桑威治、新罗姆尼、海斯和多佛尔尔。罗杰·利伯恩的攻城战术十分有用但残酷,爱德华对其加以缓和,向叛军承诺,他们只需臣服,就能得到赦免和自在。

不幸的是,爱德华平宽和决争端的尽力受到了很大掣肘,由于亨利三世缺乏理智,渴求报复。到1266年复活节,英格兰的一个狭长地带,从东安格利亚到英格兰中部,又爆发了暴乱,所以军事打压又一次成为仅有可行的手段。5月底,在汉普郡的埃尔顿树林,爱德华与叛军将领亚当·格登(一位经验丰富的骑士)单挑,打败了这支叛军。尽管这次对决的政治含义很有限,但却成了内战的一个较为令人难忘的插曲。两人是在一片林中空地上决战的,爱德华的支持者们在一旁观战,与他之间有一条壕沟离隔。这场十分浪漫的决战的故事后来得到了许多美化。听说,爱德华对格登的高明武艺肃然起敬,在战役完毕后将他纳入自己麾下,并恩赐给他一笔金钱。本相是,爱德华把格登打得俯首称臣,绞死了他的叛军朋友们,然后将这名被打败的骑士交给了自己的母亲,即王后。格登不得不支付极大价值,从王后那里换回自己的自在和工业。

王军尽管进展缓慢,但位置越来越安定,到仲夏时节便开端进军凯尼尔沃思大城堡。这座巨大的要塞是约翰国王制作的,后来被西蒙·德·孟福尔加以稳固,几乎无懈可击。城堡被宏伟的高墙、防护工事和一座巨大的人工湖盘绕,驻守着一千多人。要突破防护,或许需求几个月时间去开展肮脏的工程。王军调来了投石机和巨大的木制攻城塔(内设可供弓箭手射击的平台)。攻城现场由爱德华的弟弟埃德蒙指挥,到处是工兵和技师。王军从切斯特调来特制的驳船,尝试从湖上进犯城堡。攻城者在要塞墙外大规模搜集兵员,导致英格兰中部各郡的粮食供应都穷尽了。但爱德华的战士在这场战役中没有多少用武之地。他在东安格利亚继续打压孤立的叛军,并和妻子一同愉快地度夏。她在7月14日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儿子。王储配偶给这个孩子取名为约翰,以此向诸侯挑衅。

在价值贵重、损失惨重的几个月围攻之后,王军发现,让凯尼尔沃思屈服的仅有方法便是等候守军粮食耗尽,这个苦楚的过程或许要持续一年多。“被掠夺继承权者”仍然在英格兰各地制造麻烦,所以保王党人不得不采用宽和的策略。其中政治头脑最睿智的便是教皇使节奥托布奥诺,他和日耳曼的亨利一同领导一个委员会,起草了一份和约,方针是让叛军离开臭气熏天的要塞、与保王党人宽和(这些叛军的土地和工业现已被封赏给了保王党人)。他们联手起草了《凯尼尔沃思声明》。这份声明有四十一条,由英格兰的首要保王党主教和诸侯向国王、全国公民和神圣的教会宣布。它保卫了国王“自在地行使其宗主权、威望和王权,不受任何阻止和抵触”的权利,但请求他“录用公正廉洁、不追求私益、追求上帝的认可和正义的人士,去主持公道,裁断案件”。在强制性地要求国王恪守《大宪章》和《森林宪章》之后,声明继续指出了让追随德·孟福尔的反叛者康复社会位置和工业的方法:“应采取的手段并非掠夺继承权,而是救赎。”它答应“被掠夺继承权者”赎买原属自己、但现已被没收的土地,或许能买得起多少就买多少,但是价值十分贵重,是地价的五倍至七倍,赎金应当交付给这些土地被朝廷没收之后颁发的保王党人。这些条件固然还十分严苛,但至少是供给了一个康复平和的机制。1266年10月31日,这份声明在城堡护墙前被公之于众。城堡守军污秽不堪、瑟瑟发抖并且饥不择食,在12月中旬屈服了。

这是走向平和的重要一步。平和是经过共识和谈判达到的,而非血腥的军事打压。春季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危机,格洛斯特伯爵侵犯伦敦,反对朝廷处理“被掠夺继承权者”的政策——“被掠夺继承权者”必须先交付悉数罚金,才可以重返自己被没收的领地。好在奥托布奥诺和康沃尔伯爵理查加以干预,危机被化解了。奥托布奥诺说服了英格兰比较富裕的诸侯捐款赞助“被掠夺继承权者”,而康沃尔伯爵理查经过谈判为《凯尼尔沃思声明》增加了一个批改案,答应反叛者立刻回来家园,而不是在付清罚金之后。格洛斯特伯爵被劝遵守都城撤军,亨利三世得以回来伦敦,所以平定全国的进程算是真正启动了。

亨利三世和爱德华现在致力于宽和,所以在1267年9月公布了《蒙哥马利公约》,作为《凯尼尔沃思声明》的后续,将极大的封建权利交给格鲁菲兹之子罗埃林,借此与威尔士媾接。这位威尔士王公曾与德·孟福尔结盟,在诸侯战争的风雨飘摇的年份里,建立了对格温内斯的主宰权。英格兰朝廷没有逼迫罗埃林签订丧权辱国的和约,而是将威尔士西北部的大片土地交给他,以换取2.5万马克的贡金。这对爱德华来说是极大的价值,由于它有用地削弱了他在英威边境之外的实力。后来他登基之后费了很大功夫才逆转了这个局势,康复了英格兰对威尔士的操控,但在1267年,为了平和,他不得不咬紧牙关,表示同意。

两个月后,朝廷公布了《马尔伯勒法则》,这是宽和与变革的最终支柱。爱德华同意了此法则,但或许没有具体参与其中。这道法则是一整套范围极广、影响深远的法则条款,涉及了1258年以来一直是探讨话题的政府工作范畴。《马尔伯勒法则》在其序言中供认“英格兰王国近期深受诸多苦难和毫无好处的纷争之苦,急需对其法则规章加以批改,以保障公民的平和安靖”。法则正文分为二十九章,极端详尽,涉猎极广,探讨了诸多法则问题,从法庭的司法权限到王室司法在土地纠纷中的最高权利,到监护权、特许状撤销和团体罚金。法则的文字有很高的技术性,涉及程序、先例和司法权限。这并不是像《大宪章》那样裁定根赋性原则的法则,但启动了一个法则变革的漫长进程,这个进程将会一直延续到该世纪末。

爱德华时年二十八岁,挨近盛年,他仍然更热衷于身经百战,而不是制定法则。较为矛盾的是,现在王国开端了疗伤的进程,他的用武之地却越来越少了。英格兰朝廷与暴乱诸侯和威尔士人都已议和,亨利三世又开端制定耗资巨大的方案,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为忏悔者爱德华修建一座新陵寝,这位圣徒的遗体于1269年10月13日被转入了新陵寝。王子和他的朋友们没有多少机会去赢得更大的军事声誉了。爱德华、他的弟弟埃德蒙和他的表弟日耳曼的亨利联合赞助了一道敕令,答应在英格兰举行交锋大会,但这还不足以满意他们对军事冒险的食欲。爱德华如果想要继续他的武士生计,只能将目光投向更远方——圣地。

自1267年起,路易九世国王就在预备一次新的十字军东征,预计于1270年离开欧洲,方针是击退马穆鲁克王朝[3]的苏丹拜巴尔的进军。拜巴尔现已深入“海外”剩余的基督教国家内地。对爱德华来说,这个战场可认为他的威望镀金。他渴望在东方扬名立威,对此心醉神迷,所以尽其所能地拼凑起一笔钱,尽力组成一支十字军。为此,他从路易九世那里借了1.7万镑巨款,将用波尔多的收入来偿还。1270年复活节之后,爱德华和他那些相同热衷于十字军东征的伙伴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总算说服参与议会的的各郡骑士们(这些人对爱德华的方案满腹狐疑),答应他们征收一笔十字军税。交换的价码则是更新《大宪章》,并对犹太人的放债加以限制,这就让各郡的地主从债务重压之下得到一个喘息之机,腾出钱来赞助爱德华的冒险。从5月底开端,英格兰迅速行动起来,爱德华为出发做好了各项预备。他将自己与格洛斯特伯爵吉尔伯特之间渊源已久且十分激烈的矛盾交给别人来裁定。他将自己的土地交给一个以叔叔康沃尔伯爵理查为首的委员会来打理。他的妻子——卡斯蒂利亚的埃莉诺决心要陪他一同参与东征,所以他还指定理查为他的三个幼子(四岁的约翰、两岁的亨利和一个叫做埃莉诺的女婴)的监护人。最终,1270年8月20日,王家的十字戎行伍从多佛尔尔启航,将英格兰的忧虑困扰抛在脑后,奔赴尘土飞扬的东方。

[1]约1.88 米。

[2]即埃德蒙·“十字背”(1245 —1296 ),前文讲到,他幼年时,父王亨利三世曾计划扶植他成为西西里国王,未果。西蒙·德·孟福尔身后,其莱斯特伯爵领地被赏给埃德蒙。埃德蒙后来还获得了兰开斯特伯爵的头衔和其他诸多领地与头衔。埃德蒙参与了第九次十字军东征,衣服后背上或许曾缝有十字,因此获得了“十字背”的绰号。他是一位勇猛无情的武士,屡建战功,对哥哥爱德华一世忠心耿耿。他的儿子,第二代兰开斯特伯爵托马斯便是后来爱德华二世的仇人,详见下文。埃德蒙的另一个儿子,第三代兰开斯特伯爵托马斯便是爱德华三世时期名将——格罗斯蒙特的亨利(后晋升为第一代兰开斯特公爵)的父亲。

[3]马穆鲁克王朝在约1250—1517 年间控制埃及和叙利亚。“马穆鲁克”是阿拉伯语,意为“ 奴隶” 。自9 世纪起,伊斯兰世界就已开端重用奴隶武士。奴隶武士往往使用戎行篡夺控制权。马穆鲁克将领在阿尤布苏丹萨利赫· 阿尤布(1240 —1249 年在位)逝世后攫取王位。1258 年,马穆鲁克王朝康复哈里发的位置,并保护麦加和麦地那的控制者。在马穆鲁克王朝控制下,剩余的十字军被赶出地中海东部沿岸,而蒙古人也被赶出巴勒斯坦和叙利亚。文明上,他们在史书撰写及修建方面成果光辉。最终他们被奥斯曼帝国打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