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坦卡蒙墓发现百年|重视被遮盖的埃及人

未知 2022-05-19 09:47

图坦卡蒙墓发现百年|重视被遮盖的埃及人 

 

坐落卢克索(Luxor)的古埃及少年法老图坦卡蒙(Tutankhamun)坟墓是现代考古前史上最有名的发现之一。

本年是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Howard Carter)及其团队发现图坦卡蒙墓100周年,澎湃新闻得悉,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Bodleian Libraries)近日推出新展——“图坦卡蒙:开掘档案”。

不同于曩昔相关展览多偏重图坦卡蒙和霍华德·卡特,此次展览特别重视到卡特之外团队其他成员的奉献,特别是那些帮助发现图坦卡蒙坟墓的无名埃及工人。

 

发现坟墓的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和帮手在整理图坦卡蒙的棺木。1922年,卡特与60名埃及男人和儿童一起发现了图坦卡蒙墓。 ©牛津大学格里菲斯研究所

1922年11月,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坟墓被发现的音讯震动了国际,也创造了前史。

英国前史学者帕特里夏·克拉文(Patricia Clavin)曾撰文称,百年前图坦卡蒙墓的发现掀起了全国际的埃及热,逾越了考古领域,对现代社会的艺术、文化、音乐、戏曲也有深化的影响。

在这场考古发现中,前史记住了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但是,他不是单独行动的,许多不知名的埃及男人和儿童在遗址中完结了很多高强度的劳作,并共享了他们的在地知识和专业技能。但是直至今天,前史学家仍无法将他们所知晓的、为数不多的埃及工人的姓名与那些在考古发现相片中呈现的当地人的面孔匹配。

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图坦卡蒙:开掘档案”试图揭开的便是那些被忘记在前史记录之外的埃及工人,展览也是一次对主流叙事的批评和责问。

埃及工人正在撤除前厅和墓室之间的墙面。 ©牛津大学格里菲斯研究所

展览由16个小章节组成,每个章节偏重开掘的不同阶段,从墓穴的发现到文物清单,再到图坦卡蒙墓发现背后更广泛的文化影响,均有触及。特别卡特的日记和一段关于发现图坦卡蒙坟墓的演讲录音更是弥足宝贵。

但是,卡特的日记却未能说明通往墓葬的藏匿路径是怎么被发现的。1922年11月4日,也便是发现图坦卡蒙墓进口的当天,他的日记中只马虎写了一行:“发现墓穴的第一步(First steps of tomb found)。”

牛津大学埃及古物学家、此次展览的联合策展人理查德·布鲁斯·帕金森(Richard Bruce Parkinson)以为:“图坦卡蒙墓的开掘作业不是由一个英国考古学家完结的,而是现代埃及考古队成员的成果,仅仅他们被写在故事之外。”

不少研究人员也认可这种说法,他们以为发现图坦卡蒙墓是一个团队的尽力——卡特在埃及帝王谷寻觅失踪墓穴的痴迷,需求具有在地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埃及人帮忙。

 

撤在外殿的相片。©牛津大学格里菲斯研究所

霍华德·卡特与图坦卡蒙墓的发现

霍华德·卡特(1874-1939)是考古学上的传奇。他非科班出身,父亲是一位颇负盛名的画家,曾为埃及古物学家作画,因为对考古的兴趣,17岁的卡特第一次前往埃及,在几个考古遗址作业,同时完善自己的绘画手工。他的热忱得到了埃及考古局局长的认同,1899年,在26岁时被任命担任开罗南部的古埃及奴比亚(Nubia)的遗址监督官,但他的顽固使之不得不在1904年辞去遗址监督官的作业。此后三年间,他在卢克索为游客绘画为生。

 

卡特的一张记录卡,上面有他画的阿努比斯(古埃及神话中的死神,以胡狼头、人身的形象在法老的葬墓岩画中呈现),并附有注释和尺寸 。 © 牛津大学格里菲斯研究所

1907年,就在他贫困潦倒之时,英国贵族乔治·卡纳冯勋爵(George Carnarvon)表明愿意供给资金援助,约请他带领探险队寻觅埃及王室的坟墓,其间就包含了图坦卡蒙。图坦卡蒙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的一位法老(在位时期大约是公元前1333年-前1323年),逝世时年仅19岁。

但是,卡特的探险队花了几年时间寻觅古墓仍旧没有发展,他们的作业曾因第一次国际大战中止,就在1922年乔治·卡纳冯下了最终通牒,方案完毕寻觅之时,卡特却时运亨通。

 

图坦卡蒙墓的平面图,卡特绘

1922年11月4日,卡特团队发现了一段石阶,根据经验判别那是一条隐没于地下阶梯的一部分,他们缓慢地往下开掘直到第12阶,发现了一个进口。外门上三千年前的封印证明了那是一座皇室坟墓,也证明了坟墓内的东西完好无缺。三周后,他们抵达内门,看到灰泥上印着代表图坦卡蒙王的皇宫封印。1923年2月16日考古队翻开了被密封的门道进口,首度发现图坦卡蒙王石棺和掩埋的墓穴及陪葬的人偶,在四个墓室发现了5000余件用来陪伴年青国王来世的物品。最重要的发现是一个石棺,里边有三个嵌套的棺材,最终一具棺椁内——3000年前,戴着黄金面具的图坦卡蒙王木乃伊呈现在眼前。

 

矢车菊和橄榄叶的小花环,戴在图坦卡蒙外棺前额上的眼镜蛇和秃鹫的皇家徽章上。 © 牛津大学格里菲斯研究所

图坦卡蒙木乃伊震动国际,霍华德·卡特也名声大噪。但是,受雇为远征考古作业的埃及人却仍旧默默无闻。正如前史学家克里斯蒂娜·里格斯在《图坦卡蒙:考古学、古埃及和档案馆》一书中所说,卡特感谢了他的四位埃及工头——艾哈迈德·格里格尔(Ahmed Gerigar)、盖德·哈桑(Gad Hassan)、侯赛因·阿布·阿瓦德(Hussein Abu Awad)和侯赛因·艾哈迈德·赛义德(Hussein Ahmed Said),但是,他从未提及其他埃及人(估量有60至100位埃及人参加图坦卡蒙坟墓的寻觅和开掘)。

“他们都被遮盖了。”此次展览的联合策展人、考古学家丹妮拉·罗森诺(Daniela Rosenow)说,“他们中的许多人或许底子不会写字,他们可能每天晚上回到家会告诉家人自己所见,但这些他们口述的故事都现已消失了。”

 

图坦卡蒙墓是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傍边开掘的许多文物到现在还有待研究。© 牛津大学格里菲斯研究所

将参加开掘和考古的埃及成员推回大众视野

当年跟随考古部队拍照开掘全进程的摄影师哈里·伯顿(Harry Burton),留下许多宝贵相片,此次展览借他拍照的生动相片,以及函件、日记、图纸、记录卡等档案材料,尽其所能填补这些空白。

但是,迄今为止,研究者仍无法将卡特说到的四名工头的姓名与相片中的埃及人相匹配,伯顿用相机捕捉到的埃及人的姓名也无从知晓。因而,尽管卡特或许很欣赏参加开掘的埃及工人,但他对他们的欣赏“是在殖民的背景下”,而展览则期望看到“为坟墓作业的现代人和古代人的人道”。

 

一个埃及男孩的相片,他戴着一条来自坟墓的沉重项圈。© 牛津大学格里菲斯研究所

展览中有一张埃及男孩戴着从墓中发现的项圈的相片特别稀有。镜头没有对准殖民冒险家,没有重视项圈,仅仅拍照了一个男孩。“我们的档案是由英国开掘队供给和创建的。它只叙述了故事的一部分。”丹妮拉·罗森诺说,“假如看着男孩的脸,你可以感受到人类反应和情感的杂乱。你可以感觉到分量——项圈的物理分量,还有他肩上的分量。”

 

埃及工人用铁轨从帝王谷转移板条箱。© 牛津大学格里菲斯研究所

从其时的相片中可知,卡特大约雇佣了大约50名当地工人和数十名儿童,这也是其时考古开掘的标配。但是,一直以来,参加开掘作业的埃及人,被英国考古学家的暗影遮盖着。但他们不仅供给了在地才智,也执行着最艰巨的任务,比方将打包好的瑰宝从帝王谷运送到开罗。一张1923年5月的相片显示,工人们铺设了一小段轨迹,推着满载文物的推车。他们需求两天内、在高温下,将34个板条箱移动到最近的水路码头。

 

运送文物的板条箱到达水路。 © 牛津大学格里菲斯研究所

与此同时,在卡纳冯约请的考古午饭会上,围坐在桌上的七个人都是白人和西方人,仅有的两名在场的埃及人卢克索一家豪华酒店的服务员。

 

在拉美西斯十一世墓中享受午饭。 © 牛津大学格里菲斯研究所

尽管在开掘进程中英国人和当地工人之间存在显着的不平等,但自1914年以来沦为英国“保护国”的埃及至少能够将这些瑰宝保留在其土地上。尽管也有档案显示卡纳冯曾方案将这批文物运到英国。在发现图坦卡蒙文物的同一个月,他写信给英国的一位埃及古物学家说:“我想这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现,有满足的东西可以填满大英博物馆整个埃及区。”

但是,也正是在发现图坦卡蒙墓的同一年,埃及获得政治独立,出土的黄金面具成为了这个文明古国的国家面孔。

 

这张相片拍照于1923年2月,是仅有的两张展现卡特(左)和卡纳冯勋爵(右)在墓中的相片之一。© 牛津大学格里菲斯研究所

仅仅在墓穴被翻开几周后,卡纳冯就逝世了,他的死被以为是擅闯法老坟墓的诅咒。

开掘考古的作业也因为种种原因放置了近一年,但在后来的一些相片中可见,埃及当地学者和官员的参加度有所增加,其间留下姓名的有开罗医学院院长萨利赫·贝·哈姆迪(Dr Saleh Bey Hamdi)。

 

观察棺椁,更多埃及人参加其间。© 牛津大学格里菲斯研究所

尽管大多数一起发现图坦卡蒙墓的埃及人在前史中缄默沉静着,此次展览试图把缄默沉静的人从头放回画面中。看他们怎么翻开神社的门、怎么掸去文物上的尘埃……即便他们的姓名无人知晓,但当下的人们可以了解他们在发现和开掘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览也进一步地展现探讨了其时大众对开掘重视程度,经过棋盘游戏、文学、音乐甚至以图坦卡蒙命名的柠檬品牌将考古开掘商业化。对图坦卡蒙的疯狂也成为20世纪20年代一个全球性的想象力工程,它将人们与一个古老的地方彼此联络,经过回忆丢失的前史而梦想一个新的国际。

 

女神伊希斯的形象与1920年代的摩登女郎相称。

现在,图坦卡蒙墓出土的文物主要保存在开罗的埃及博物馆(Egyptian Museum),未来估计将运抵定于本年晚些时候开放的新大埃及博物馆(Grand Egyptian Museu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