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留下四张底牌,可防朱棣造反

未知 2022-05-20 16:25

朱元璋留下四张底牌,可防朱棣造反
 

朱元璋临终前,曾留给建文帝4张底牌,可防朱棣造反。

惋惜的是,朱允炆自作聪明全给废了。

那么,这四张底牌究竟是什么呢?

建文帝怎么给玩废了呢?今日,咱们就来看看这背后的故事。

分封藩王,孰对孰错

从历史的视点上来看,导致朱允炆失利的最大原因便是分封藩王。

不过,这项决策是朱元璋很早之前就定下的。

他施行藩王分封很大的原因,便是为了给朱标铺平道路。

究竟朱元璋在位时一共26个孩子,这关于皇室来说并不是很好的事,孩子多天然就要争太子之位。

康熙时期,九子夺嫡导致朝廷政局十分混乱,党争极度干预政治,以至于康熙时期吏治糜烂十分严重,而且严重威胁太子地位。

由此可见,将皇子放到中央,朱标能否在储君之争夺取胜利,是朱元璋必需要考虑的事。

为了巩固朱标的太子地位,朱元璋施行分封藩王准则,皇子到封地去,远离政治中心,朱标就愈加的安全。

朱标在世时,朱元璋就已经顺水推舟将这件事施行。

在朱元璋的估计中,在他逝世后,朱标顺理成章的继承皇位,掌握住形势后,藩王在未来怎么处理,朱标应该心里有数。

 

惋惜的是,朱标逝世太早,朱元璋挑选了年幼的朱允炆,为了给朱允炆铺平道路,朱元璋只能在为孙儿做局,而且留给朱允炆四张底牌。

四张底牌,制衡藩王

天下如同一场棋局,杀伐决断的破局之心,以及恩威并施的做局手段必不可少。

朱元璋正是此行高手。

朱元璋在世时,藩王问题并不是一个死结,但是他相同清楚,藩王在后期一旦尾大不掉,朱允炆的帝位不会坐得太轻松。

朱允炆也曾问过朱元璋:“假如他的叔叔们不服我,我应该怎么办?”

朱元璋关于这个问题也陷入了沉思,随后反问朱允炆,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朱允炆说道:“首先要感染他们,假如不可就警告一下他们,随后逐渐削弱他们的权利,假如他们不服,那就只能消灭掉了。”

 

这句话一出朱元璋十分开心,由于此刻他的想法与朱允炆不约而同,所以朱元璋一在告诫朱允炆,在藩王问题上一定要当心再当心。

除此之外,为了防止未来可能发生相似七王之乱的事端,朱元璋还进行了很多约束。

例如当地官员的录用,诸藩王是没有录用权的,悉数由中央差遣至封地,从而对藩王进行监督、制衡。

除此之外,各藩王之间的封地也十分考究,几乎所有人的封地都被其他藩王所约束,一旦藩王没有抱团,极有可能出现被“偷家”的可能性。

种种条件的约束下,再加上朱元璋为朱允炆留下的四条计策,实际上朱元璋已经将藩王会威胁到朱允炆帝位的可能性悉数摧残在摇篮之中。

假如朱允炆可以依照朱元璋的思路走下去,或许靖难之役也不会出现。

 

惋惜朱允炆对朱元璋的四项方针并没有施行到位,终究导致藩王祸乱。

逼死藩王,自作自受

换个视点思考,假如是朱标坐上帝位,他会对藩王问题怎么处置?

其实也不外乎朱元璋为朱允炆留下的四条计策了。

只要怀柔方针可以施行到位,逐一击破各个藩王的心思防线,藩王之间不能互相配合,面对朱元璋如此全面的安排下,只能乖乖的交出手中的权利。

咱们从朱棣一开始装疯卖傻的接受削藩时就能看出,他从心里就没想过要造反,即使是想造反,也是那种有贼心没贼胆的人,所以朱棣一直装病,逃避削藩。

 

但是朱允炆实在太过着急了,这就体现出年轻皇帝在政务问题上过于单纯的弊病。

朱允炆更期望用直接的方式免除藩王手中的权利,所以他直接跳过了怀柔方针和警告,直接就对藩王下了死手。

本来单个藩王是十分好对付的,但朱允炆削藩方针仅施行两个多月,五位藩王均被处死,节奏如此之快强逼其他藩王必须抱团。

这就导致了藩王之间即使在不期望朱棣称帝,但为了活命,不得不跟朱棣一同举兵造反。

朱元璋精心设计的“局”让朱允炆捅出了一个大窟窿。

再加上朱元璋为了帮助朱允炆登基,在此之前就扫除了大量骄兵悍将,大明朝在建文帝时期文强武弱。

而朱棣在战争中厮杀几十年,经验丰富指挥得当,在战场上朱允炆根本讨不了好。

 

终究,朱允炆兵败自杀,随机朱棣即位,成为了大明第三位皇帝。

靖难之役之所以能成功,离不开朱允炆糟糕的政治头脑。

但是朱允炆却没走爷爷给予的阳光大路,急于求成也成为了压死建文帝的最终一根稻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