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关条约》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未知 2019-08-31 10:56
关于《马关条约》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01

 

有一段屈辱的历史,中国人都熟稔于心: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关于《马关条约》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随着清军的节节败退,以及清政府高层一心求和的绥靖思想作祟,到了1895年4月,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迅速地签订了《马关条约》,双方媾和。

关于《马关条约》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马关条约》中的割地条款,我们也同样熟悉:中方向日方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当然了,辽东半岛因牵涉到其他西方列强的利益,后来日方的吞并企图并没有实现。如此一来,日本对台湾、澎湖诸岛的吞并野心变得愈发强烈,不可阻挡。

关于《马关条约》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清廷中央政府白纸黑字承认割让台湾给日本,中国民众和地方官员能怎么办?似乎只有乖乖认命一条路了。但现实绝非如此:民众普遍不服气,很多朝廷要员也不服气。

面对这种情势,台湾官民二话不说,自发组织起来抵抗日本军队。日本人想要顺利接管台湾?门儿都没有。

彼时台湾已经建省十年,军务防备体系还是相对完整的。台湾巡抚、布政使,纷纷站出来,号召军民跟闯进台湾岛的小日本干仗。

在台海这边,各个省份的封疆大吏们也纷纷表达支持台湾抗日,必要的时候,给予战备物资援助。

 

关于《马关条约》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在地方官民同仇敌忾的震慑下,日本军队在台湾的接管企图屡屡被挫败。但这些都是在《马关条约》被清廷皇室批准以前发生的事:从条约签订到正式批准实施,有一段过渡期,台湾军民团结抗日的情形,主要发生在过渡期。

1895年5月2日,光绪皇帝正式批准了《马关条约》。官方文件非同儿戏,清政府不得不给地方官员下达了或明或暗的禁令:台湾官兵不得抵抗日本军队,各地方官员也不得公开发表支持台湾官民抗日的言论。

现实面前,台湾军民不得不转变策略,他们一致推举刘永福为抗日“总司令”。刘永福是谁?

关于《马关条约》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刘永福

刘永福曾是赫赫有名的反清兵团黑旗军的领袖,后来在中法战争期间,为抵御外敌的需要,他率领黑旗军接受了清政府的收编。

从那以后,刘永福就以清军帮办的身份,率领黑旗军南征北战,在中法战争中立下过赫赫战功。

刘永福的贵人是谭钟麟,前闽浙总督、时任两广总督,后者多次举荐刘永福在清制军队中担任要职。在台湾上下全力抗日之际,又是谭钟麟的推荐,刘永福得以清军帮办的身份,率黑旗军跨海抵达台湾协防。

关于《马关条约》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谭钟麟

不是说台湾官兵不得公开抵抗日本人吗?刘永福的黑旗军却不是问题,这是一支半官半民的义勇军,需要时并入官兵协同作战,眼下也可从官兵中独立出来,以民间兵团身份继续抗日。

刘永福和黑旗军的骁勇善战,是经过沙场检验的。一时之间,黑旗军在台湾大地上左冲右突,多次打得日本军队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02

刘永福率领黑旗军和民间义勇军,在台湾出生入死,奋勇抵抗小日本。而在台海的这头,绝大部分官员却噤若寒蝉,不敢对台湾抗日发表鼓励言论,更不用说其他战备支持了。

但朝廷上下,也有正直奋勇的封疆大吏,如两广总督谭钟麟,再如两江总督刘坤一。

关于《马关条约》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清·同治六(1867)年 【进士】匾 刘坤一题

谭钟麟对刘永福的支持,当然是可以想象的:其一,谭钟麟本来就是一个抵抗思想浓烈的人,中法战争中他可是个重要统帅人物,厦门胡里山炮台就是他募集资金筹建的。其二,刘永福是他谭钟麟一手举荐的,刘永福的抗日行为,吻合了谭钟麟的心志。

关于《马关条约》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厦门胡里山炮台

但是呢,谭钟麟既有无奈的一面,也有示弱的一面。他作为两广总督,朝廷不允许他公开支持刘永福抗日,他不好也不敢明着为刘永福撑腰,否则万一惹怒朝廷,谭钟麟丢了乌纱帽,更谈不上支持刘永福了。

于是乎,谭钟麟在公开场合,只字不提支持刘永福抵抗的言论,清代官方史料中也难以找到相关的记载。就凭这一点,说谭钟麟“示弱”也不冤枉。

关于《马关条约》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清·光绪二十(1894)年【亚元】匾 谭钟麟题

但是呢,谭钟麟在暗地里,其实是给了刘永福充分支持的。当代历史学家钟启河先生在《湘军与台湾》一书中,描述了谭钟麟主张抗击日本侵略,支持刘永福在台抗日的事迹。

我们再来谈一谈两江总督刘坤一对刘永福抗日的支持。

刘坤一其人,有什么来头呢?作为湘军名将出身的他,其政治地位一度跟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难分伯仲,连张之洞都只是他的接任人。

关于《马关条约》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刘坤一

这么说吧,刘坤一是光绪皇帝的坚决拥护者,要不是他一心护着光绪,慈禧太后早就对光绪下手了,根本等不到维新变法之后才囚禁光绪。可见,连慈禧都对刘坤一有所忌惮,足可见其政治地位之高。

就是这样一个敢于跟慈禧叫板的人,刘坤一同时也称得上是主张抗日最坚决的人。早在《马关条约》谈判消息传来,李鸿章还没有签字前夕,刘坤一就在皇室面前慷慨陈词,坚决要求抗战到底!

关于《马关条约》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对于反对割地议和,主张抗击日本,刘坤一说了很多,归结起来有两个要点:一是“宜战不宜和”,二是“论持久战”。“宜战不宜和”就不用多说了,关键是“论持久战”。

清政府为什么想割地议和?那是因为总是吃败仗,感觉打不过。那打不过就不打了吗?刘坤一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认为:正面对抗,固然打不过日本军队,但中国版图这么大,只要坚持抗战、把战线拉长,日本始终都赢不了。

这就是刘坤一版本的“论持久战”。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跟后来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抗日军事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刘坤一是了不起的人。

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清政府还是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而且禁止政府体系支持刘永福在台对日抗战。到了这一步,刘坤一死心了吗?并没有。

关于《马关条约》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1895年5月29日,刘坤一致函台湾巡抚唐景崧,鼓励他设法保住台湾:"愿振臂一呼,远为同声之应……但属力所能至,无不尽力勉为"。

问题是,这时候的台湾官府已经不太敢正面违抗中央政府的禁令,对日本军队大开杀戒了。

随后刘坤一又派幕僚秘密渡台,向台湾抵抗力量转达支持之意。他不管不顾地表示:“一定给予刘永福物资援助,痛打小日本。”

关于《马关条约》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那么,刘坤一对刘永福的战备支持兑现了吗?答案是,并没有。清廷中央政府明令禁止下,刘坤一其实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多官场同僚的眼睛盯着,他也没办法调出物资运台,这可是杀头之罪。

但是呢,我们并不能就此认定刘坤一是个空放嘴炮之人。他作为清廷封疆大吏是不假,但并不具备跟整个清政府意志对抗的条件。用我们今天的眼光去看,刘坤一内心是个彻骨的抗战者,这就值得我们感佩和铭记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