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孝子

未知 2019-10-06 18:45


他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孝子


历史上的权臣,指的就是那些帮助无权无势的皇帝登上皇位之后,再官运亨达一手遮天的人,在晋朝时期,这样的事情是多不胜数,甚至整个东晋都是依靠着门阀世家而维持的皇权。
若要说谁真能够不顾名利而舍己为人,那么在权力的纷争中不禁让人匪夷所思。晋康帝司马岳刚刚登基之时,由于势力薄弱,对于扶持他上位的顾和可谓是言听计从,但凡顾和的意见言论,晋康帝均会躬亲照做。
为了以示感恩,皇帝坐稳位置不久,就将他升为尚书仆射,居正二品官职,和朝中其他人对比起来,用皇恩浩荡形容也不为过,但顾和对这些却不怎么重视,也许是因为考虑到前朝的前车之鉴,这高官厚禄没当得几天,便以自己老母体弱到告老还乡。
 
  •  

  •  

  •  

  •  

  •  

  •  

这样的理由看起来正经,但如果说在权力的中央朝堂之上便有些可笑,自古以来以父母病危辞官回乡的人不少,大多数不是为了保命就是禁不住皇帝的疑心。
顾和有这样的顾虑倒也正常,然而考虑到他辞职的时间太早,晋康帝觉得朝政尚未安定,不可少了顾和这样的人才,于是就下达一纸诏令——顾和可以晚上进宫中议事,白天再出宫回家。
在当时来说,能下达这样的昭令足够彰显皇帝殊荣礼遇,顾和既为臣子便没有理由辜负。不过考虑到同僚的嫉妒,顾和还是做出了一番婉拒的,直到皇帝提出在宫外为他另修宅院,顾和才受命同意。
t01d79c848eac2276fc.jpg?size=640x429
可时间没过多久,顾和又开始呈上辞官回乡的奏折,表示自己的母亲身体实在是不好,不能忍受没有儿子的日子。
话里话外说得诚恳动人,要知道晋朝本来就是一个以“孝”字为先的朝代,到这儿当口,皇帝根本没有理由拒绝,然而当时朝局紊乱内忧外患,许多人推荐他去领军当右将军,皇帝也一次一次把昭书下达到他家里,可每当诏书一来,顾和就哭得不能自已,几乎晕死过去。汇报的人看他这样不顾体面的样子,只能把自己见到的情形报告给皇帝。
 
  •  

  •  

  •  

  •  

  •  

  •  

要是说避嫌,这未免做的也有点过了,或者是说有点儿假了,搞得让人以为晋康帝怎样亏待了这个有功的臣子。后来有亲近的朋友向他询问原因,他倒是实实在在的回答
“我本身就没有才华,自古以来,愿意离开亲人去为皇帝效忠的,自然是心无牵挂的,可我的母亲卧病在床,在朝堂之上,我必不能专心做事,倒不如把这位置让给才干非常之人,方才不误忠义。”
t01dc131466c5f71f9b.jpg?size=640x411
皇帝知道了他这样的理由后,立马就对他进行了反驳:先朝各代里面,都有一位家中母亲去世,或者父亲去世,需要守孝的,但是他们都考虑到朝中的需要,因此便马不停蹄的赶了回来,就任当官,而且你是我这里重要的人,帮我处理尚书府的事情已经许久了,如果没有你来处理,那么这里岂不是更加混乱吗?且母亲的丧礼竟然已过,就应该及时赶回来,而不应该过于悲痛。
至于顾和这边,也实在想不出理由反驳,便只好接着诏书上路了。
t013a98e5442c5da68a.jpg?size=640x411
岂知站在大众的角度分析,顾和从小便是十分聪慧的人,他若飞黄腾达是合乎情理之中,但要在朝廷站稳脚跟就必须符合国家礼法,让人知道他是忠孝两全,譬如在高官厚禄之时,仍旧不忘糟糠之中的母亲。
如此一来,品行远播各方,皇帝又如何刁难他?毕竟他并没有做错什么事情,一来守孝有礼,二来其奏折上早已陈述得明明白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