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争议最大的人物:“十朝元老”冯道

未知 2019-10-21 14:00
古代争议最大的人物:“十朝元老”冯道

中国历代乱世,五代十国时代,堪称乱到最折腾的一个!

短短五十三年,只在中原大地,就陆续更迭了五个政权,走马灯似的轮换了十五个皇帝,平均每三年半,就有新人过把皇帝瘾,且有七个人靠篡位上台,踩着自家父兄的尸首君临天下。战乱更如家常便饭, 就如当时的流浪青年,未来的宋太祖赵匡胤的亲眼见证:很多他流浪时还富庶热闹的村镇,几年后却只剩断壁残垣的惨景。

但同样这个信仰崩溃外加战火连天的时代,有一个人,却以一生传奇,收获了中国古代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

五代十国战乱年代,举国公认的荣耀圣人。

他是这个战火年代里,公认的厉害人物。虽然只是一介文士,手无缚鸡之力,却令多少征战杀伐一生的嗜血强人,都不禁拜服感佩。无论王朝更迭如惊涛,更只有他巍然不动,权位扶摇直上,几十年间大展拳脚,佑护无数苦难中的百姓,保住华夏文明的火种。

当然,也正是这位荣耀圣人,在中国终于熬过五代战乱,进入北宋文明富庶的年代后,却是骤然横遭一击,惨遭北宋文人们的口诛笔伐,特别是北宋文学大师欧阳修,更是冲他狠踹吊打,荣耀头衔一气剥尽,打上“小人”的烙印,之后千年岁月,受尽批判嘲讽!

如此遭受离奇评价的人物,

正是五代十国时期政坛不老松:冯道!

二: 冯道其人

冯道,字可道,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出生在河北沧州一个耕读世家。

照着包括北宋学者欧阳修在内,好些宋代文人们的怒喷说,这个叫冯道的,就是个生在唐末的奸诈小人,为了自家荣华富贵,一辈子毫无廉耻卖身投靠。

不过要只看冯道年轻时的表现,这些愤怒斥责的宋朝文人们,恐怕要深深“失望”。

冯道出生的时候,距离大唐王朝的灭亡,只剩下二十五年,那正是唐末最腐败混乱,社会道德极其败坏的年头。读书人们更无心齐家治国,全以攀附权贵为追求。但“奸诈小人”冯道,却完全活成了另类:每天安心侍奉双亲,不但是四里八乡知名的孝顺孩子,更只以读书为乐事,哪怕冬天暴雪酷烈,他也能安然读书。

在道德败坏的唐末,出名金子般的品质。

而到了唐朝覆亡后,攒够人品的冯道,也开始出山为官。正赶上了打成一锅粥的五代战乱年月,生死时刻也遇了不少。早年给军阀刘守光做幕僚,却因为直言进谏,差点被刘守光拉去砍头。后来给后唐庄宗做翰林学士,名号却传到契丹耳朵里,差点在回家守孝的时候被契丹掳走。

但无论怎样磨难,他的人品却还继续攒,出名为官清廉,自己的俸禄更常拿出来赈济乡民。

当然更攒的足的,还是工作水平,别看经常直言进谏,话说的时常难听,但时局判断,常见分毫不差。

这样一个有能耐有人品的大臣,任何有眼光的枭雄瞧见,自然都当宝。而冯道也就接下来创了个记录:

别管五代十国怎么闹,

王朝怎么更迭,他的官位,却是越做越高

先是后唐窝里反,冯道被篡位的后唐明宗提拔成宰相,接着后晋灭了后唐,就是那位给契丹当儿子的后晋高祖石敬瑭,继续拜冯道做宰相。十一年后契丹灭了后晋,冯道摇身一变,继续给契丹当重臣,等着后汉撵走了契丹,冯道却是更上一层楼,做了后汉的太师!待到后周取代了后汉,事业稳定的冯道,官位更是如日中天:后周太师加中书令!

t018a64b5a3ae2381cb.jpg?size=500x282

影视截图

这几十年见风使舵,也叫冯道在后世受尽痛批,可要仔细看看,他在期间的一些作为,却不仅仅是见风使舵就能换来:多年来别管官位多高,从来严于律己,堪称古代清官典范。做事不但眼光卓越,关键时刻献策大主意,而且别管给谁打工,都是累死累活发展生产。哪怕骂冯道最勤快的宋朝学者们,却也无奈承认:

五代打了半世纪,还能给北宋留下好家底,冯道就是第一功!

而且最关键一条,和好些人印象里的“见风使舵”不同,冯道不管何时何地,都是出名的倔脾气,从不搞阿谀奉承那套,认准了的事就是直言,也因此最后得罪了后周世宗,落得郁郁而终。

这样一个人物,

为什么到了宋代,反而被骂惨了呢?

三:被“卫道者”污蔑

其实,哪怕放在宋代,好些关于五代的史料里,只要说到冯道,常见至高无上的赞誉。典型《新五代史》里的评价:时人皆共称叹,以谓与孔子同寿。也就是说,

在五代当时人们眼中,冯道,就是圣人这样的等级!

但是到了宋代,冯道却开始“躺枪”了:为封建伦理纲常计,五代十国这样一个混乱无章的时代,是必须要彻底否定吊打的!为何这么大仇?要是宋朝人也深受五代十国精神感召,有样学样扯旗反水,大宋的江山还能安稳?

于是,本着这样一个精神,在整个五代年间,不停刷脸的冯道,自然也开始成为北宋学者眼里,集中火力瞄准的标靶!但这“靶子”容易瞄,想把这劳苦功高的冯道打翻却难!

直到一位同样火力生猛的大师高调登场:大宋文豪欧阳修。

也就是在欧阳修一肩挑的《新五代史》里,憋足了劲的欧阳修,终于愤然发力,朝着先前五代史上“圣人”级别的冯道,汹涌开喷!

而作为北宋政坛与文化界双料强人,能把“包青天”包拯都整治得七荤八素的欧阳修,骂冯道这事,亦是出手不凡,出招就是大帽子,他在《新五代史》里,轻松一句话,就把整个五代十国定了性:呜呼,五代之乱极矣!

也就是说,五代十国时代,就是个糟烂到无下限的年代。潜台词自然也明白:

作为五代十国时代最出名的元老人物冯道,当然也不可能是好东西!

不过,只要看看冯道一生的纵横捭阖,就知道想要轻易否定掉这位名臣,哪是扣个帽子就办到的事?但不屈不挠的欧阳修,终于找到个黑虎掏心的办法:

整黑材料。

在《新五代史》里写到冯道时,欧阳修就满怀着愤怒的笔墨,写了冯道一桩看上去十分不要脸的事:话说这个官位顺风顺水的冯道,在契丹铁蹄马踏中原的时候,竟然不知廉耻为他们效力,竟然还不以为耻,给自己封了个自号“长乐老”。简直是个不知廉耻的小人。

这事看上去很让人气,之后的一千年里,只要有人骂冯道,常见会说这事。甚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一部著名的少儿历史读物里,骂冯道时也引这事。可见材料之黑!

但是,

只要看看冯道对这件事的自述,就知道整个事情,并非欧阳修描述的那样,

对“长乐老”这个称号,冯道自己曾做《长乐老自叙》,文中回顾自己这辈子,非但没有为荣华富贵沾沾自喜,反而千余字里,满眼痛心反思:一辈子荣华富贵又如何?多次死里逃生,甚至能在契丹人手里逃出来,那只是上天保佑!

可自己又干了什么呢?只求为官清廉造福百姓就够了?

听听冯道一句自责:“不能为大君致一统,定八方,诚有愧于历职历官,何以答乾坤之施?”

他从未自喜,从未长乐,所谓洋洋自得,只是八十年后,大文豪欧阳修的断章取义!

当然,欧阳修也有话说:别管冯道有多大功,他确实换了无数个主人,变身变了很多次。这个“污点”,却得用一句话回答: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四:儒家真正的弘扬者

而且要是说,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侍二夫的话,

那出生在五代这个乱世的臣子,绝对可以说是生在了一个最坏的年代。

就连大宋的太祖皇帝赵匡胤,也是在后汉的时候就从军了,后来更是既未忠于后汉,又未臣于后周,也是一个历仕三朝五帝的“奸臣”;大书法家杨凝式更是在唐末就为官,历经梁、唐、晋、汉,一直做官做到后周,是真真正正的为官六朝;有着后周北疆长城之称的李筠,也是从明宗朝就入仕后唐,后来仕宦后汉、后周,并在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引兵叛乱……

种种现象都表明了,在承平岁月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儒学——理学,并不适合用于规范这种乱世,更遑论是为那个大动荡的时代的人来定性了。

而更大的问题在于,

臣子忠于的到底应该是这个国家的君王,还是这个国家的民众?

纵观冯道的一生,他绝非是后世所宣称的那种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徒,反而是一位儒家的真圣人。他用他的一生践行了亚圣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五代这个不下于清末民国的大变局之中,

其所作所为无不是以保国保种为根本出发点的,而且他也确实做到了!

在“终始五十三年,而天下五代”的乱世,冯道能够凭借自己的影响力,用二十二年时间,完成刊刻《九经》的恢弘文化工程,成为那整整半个世纪时间中,儒家文化唯一的一丝生机,艰难保住了华夏文化的火种。

而在契丹铁蹄踏寇中原,建立大辽政权的时候,又是冯道拼死出头劝住了辽太宗耶律德光,才保下了华夏人的根。

如果说文采飘逸的李白是“谪仙人”,那么冯道就是“菩萨”

——这话是苏东坡讲的。

对于这种真正将天下百姓放在心中,而不是在某一家某一姓面前奴颜婢膝之人,是应该受到推崇,还是打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