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赵构为何一定要杀岳飞?

未知 2019-12-09 11:09
宋高宗赵构为何一定要杀岳飞?

宋高宗赵构(公元1107年—1187),南宋开国皇帝,是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的异母弟弟。他在位35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帝王之一。他建立的南宋王朝南宋(1127年―1279年)历经九位帝王,延续了一百五十二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的朝代。

北宋末年,金军南下攻击北宋,攻陷首都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被掳掠一空。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耻”。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侥幸逃脱此难,之后,他受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带领宋朝军民抗击金军。

宋高宗赵构为何一定要杀岳飞?岳飞自己有什么责任?

 

不久,岳飞带领的抗金队伍归到赵构手下,一开始,赵构对于岳飞的英勇善战非常欣赏。有一次岳飞立下大功后,前往临安觐见赵构,龙颜大悦的赵构给予岳将军以极高的礼遇,欣然亲笔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并制旗以赐之,这时,赵构对于岳飞的忠诚得还是十分认可的。岳飞之后屡建战功,凭借辉煌的战绩升到战区司令和国防部副部长(“枢密副使”)。

但是,在此过程中,赵构和岳飞逐渐发生了较大的矛盾,主要便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岳飞建立私家军队“岳家军”,好几次不听赵构的调遣;二是岳飞阻挠议和;三是岳飞擅议立皇储的事,犯了高宗的大忌。 下面一一介绍一下。

第一是岳飞建立私家军队“岳家军”(其他几位高级将领都没有私家军队),而且好几次不听赵构的调遣军事部署,消极应付,保存实力,不配合其他将领的军事行动,导致战争失利。尤其是最后一次,赵构下了十二道金牌的军令,命令岳飞撤军。为何岳飞需要皇帝下十二个命令才肯执行?没有听说其他哪位将领需要皇帝下这么多命令的。从此可知岳飞的抗命是出了名的。在此之前宋高宗已经有手下的禁军将领造反,逼迫他退位,这就是有名的"苗刘兵变"。禁军是负责保护他的,如果连禁军都能造反,你觉得赵构还能相信谁吗?

况且,平时岳飞比较任性,几次在与皇帝意见不同时,不能克制自己。如1136年,这时岳飞因母亲去世,未等朝廷批复,就自行解职,离开军队回家,处理母亲丧事,后来在朝廷多次派人劝解的情况,才在7月回归。

这也是宋高宗不放心他的原因之一。宋朝对武将是特别防范的,像岳飞这样屡次犯规的将领,宋高宗先下手为强,最终拿他开了刀。

宋高宗赵构为何一定要杀岳飞?岳飞自己有什么责任?

 

第二是因为岳飞阻挠议和。绍兴八年(1138年)十一月,金国派出江南诏谕使张通古、萧哲,携带诏书,来同南宋“讲和”。秦桧以宰相身份代表宋高宗赵构,答应取消宋国号,作金的藩属,并每年纳贡,南宋与金国的第一次和议达成。

第二年正月,宋廷宣布大赦天下,以庆贺"和议"的成功。岳飞接到赦书之后,让幕僚张节夫起草了一份《谢讲和赦表》,表明自己不趋附和议,誓要"唾手燕云,复仇报国"。岳飞对朝廷加封的开府仪同三司官衔,坚决不受,他在辞书中说:"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可训兵饬士,谨备不虞;而不可论功行赏,取笑夷狄。 "赵构特下“温诏”,岳飞才不得已受之。再后,岳飞又上书,要求解除自己的军职,字里行间对和议之事不无讽剌之意,赵构、秦桧先未予理睬,后批示不允所请。就这样,岳飞以自己的任性多次挑战赵构的权威。

第三是是岳飞擅议立皇储的事,犯了赵构的大忌。无论那个朝代,议立皇储之事都是禁止一般大臣参与的,何况是手握兵权的大将。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赵构唯一的儿子在幼时便惊悸而死,而他本人更是因为受到惊吓而无法生育,这已成了公开的秘密。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岳飞向宋高宗提了立储一事,甚至强逼他放弃立某太子的决议。岳飞建议立储本来是出于对国家的忠心。但此举却激怒了赵构,并当场受到了警告:“卿言虽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就这样,岳飞就糊里糊涂的犯了赵构的忌讳。岳飞当着宋高宗的面说他没有子嗣,要他另选个接班人。换个普通人的话也能和岳飞翻脸,更何况是皇帝。岳飞算个好的军事家,但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有些话是不能说的,或者是不能明说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