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大明末期出2名人

未知 2019-12-20 09:11


此地大明末期出2名人

福建南安,如果不是熟识地理的人,大抵不会知道这样一个小地方。但在明朝末年的涤荡乱世中,却出了2个名人,一个官居两朝宰辅,历明崇祯帝,清太宗皇太极、顺治帝、康熙帝,还被封为三品轻车都尉,却被世人唾骂;而另一个则是海贼之子,更被大清称之为逆贼,却蹈海赴难,成为民族英雄,万人敬仰。

当大明王朝危如累卵之时,小冰河时期的干旱、蝗灾,饿殍千里;东林党们所谓的高节大义,崇祯帝的刚愎自用,辽东努尔哈赤及其继承者皇太极、多尔衮虎视环伺,此起彼伏的“李自成、张献忠们”,这一切让这个汉人王朝的灭亡顺理成章。

但是这两位在面对国家危难之时的态度,却高下立判。一位便是洪承畴,而另一位则是郑成功。

大图模式

当1593年,洪承畴出生,而在8岁时便能口说祭文,11岁出一副好对联,老师洪启胤欣喜的写下“家驹千里,国石万钧”。23岁中举,24岁登科,这自然是人才。只不过与首鼠两端相比,也着实辣眼睛。在镇压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起义中,他颇有战功,而也藉由此被擢升为兵部尚书,领五省军务,更依靠自己善于“伪装”的嘴脸成为崇祯帝的柱石。

可惜的是在其1639年成为蓟辽总督之后,虽然满口仁义道德,1643年松山之败,却让这位假仁假义的宰辅之臣,正如《清史稿》中范文程之言,一个连衣服都爱惜至极的人,又怎么会舍得去死呢?悻悻然投靠清朝。而可怜的崇祯帝却还以为自己的股肱之臣为国捐躯“死事重于泰山,意气化为长虹。只不过不知后来的崇祯帝又有几多悔恨,被俘后的洪承畴在多尔衮时期被委以重任,出其不意,直入北京,经略五省,剿孙可望、李定国,高迎祥,计取中原,安定江南,斩杀金声、黄道周,可谓是为大清王朝立下赫赫战功。

我们甚至于能够理解为何他会如此卖力,或许剿灭了明朝他的汉奸名头,便能洗白。可惜的是即便是连自己的母亲、弟弟都以其为耻,在其升官后,接母亲入京,其母下车便打,七十老妪尚且知道礼义廉耻,而他却惶惶然不知。其弟”以头不顶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造一木船明志,而“素月孤舟”又是何等的气节。

但他却知而不为,最终也落得被唾弃的结局,连自己的主子在汉化之后,也觉得这就是贰臣,编入《贰臣传》。

大图模式

1624年,郑成功出生。虽然是一名中日混血儿,父亲更是一名海贼。但作为一名热血青年,他一样立志报国。14岁中秀才,与洪承畴不同的是,他的老师乃是钱谦益——一位才高却毫无节气的东林党人士。而这一年,崇祯帝自缢。与洪承畴不同的是,这位晚生,却跟随父亲郑芝龙拥立唐王为隆武帝,1646年,22岁的郑成功便已经独当一面,率军抗击清军,而作为交集点,洪承畴带着三省王爵的许诺,为郑成功父亲郑芝龙开出了美好的愿景。

大图模式

但英雄就是英雄,在民族之间的家国情怀,让他毅然决然选择了国家。在退守金门之后,几十载的与清军抗争,敌强我弱之下他果断的采取措施,目标——被荷兰人占领的台湾。1661年,数百艘战舰,25000余人,一举攻克台湾,也为大明王朝国祚保留了最后的火种。

可惜的是当吴三桂缢杀永历帝,父亲被杀的消息传来,更加之以儿子郑经与奶妈的悖逆人伦之举,让这位铁血丹心的蹈海英雄,终于七日而病逝。临死之前还喃喃自语“忠孝两亏,死不瞑目”。

汉奸与英雄,生于同时代,生于南安,一个为苟且偷生,舍忠义而背主,为子不孝,为臣不忠,贪生怕死;一个则为义,舍父之小家,成国之英雄。高下之见,又岂是小人能够掩盖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