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在任期间对西夏战争二连败

未知 2020-04-13 11:01
范仲淹在任期间对西夏战争二连败

西夏国,是中国古代位于西北陕甘一带的一个游牧部族建立的小国,历经十帝,享国189年,与辽国、北宋、金国、蒙元都曾有过密切关系。西夏人勇猛尚武,彪悍绝伦,西夏骑兵战斗力之强,甚至一度与成吉思汗的蒙元骑兵旗鼓相当。
 
 
西夏人是汉朝时西羌人后裔,唐末五代时期,中原地区战乱连年,西夏人趁机崛起,割据西北。北宋建立初期,西夏人一度臣服于宋朝。公元985年,西夏首领李继迁公然起兵造反,攻打宋朝州县,杀害宋朝边将曹光实,宋夏之间由此交恶。
 
由于宋朝初期几任皇帝相对保守的对外策略,一味姑息退让,导致西夏在西北地区的实力越来越雄厚。宋仁宗在位期间的1038年,西夏王李元昊正式开国称帝,屡屡发兵挑战宋朝,攻打州县,烧杀劫掠,持续近百年的宋夏战争由此拉开帷幕。
 
北宋历来以武备虚弱闻名,加之当时开国日久,文恬武嬉,军队战斗力急速下滑,在宋夏战争初期,宋朝身为堂堂中原大国,却在与西夏战争中连吃败仗,损失惨重,丧师失地,完全处于被压制状态。
 
1038年,李元昊大举出兵,攻打宋朝西北边境的军事要地延州。李元昊精于用兵,先在金明寨之战中大破宋军。宋朝大将刘平、石元孙带领万余人的精锐部队赶赴前线救援延州,结果在三川口之战中遭到西夏军伏击,全军覆没片甲不还,主将刘平、石元孙被俘。
 
三川口之战,是宋朝开国以来对外战争中罕见的大败仗,一时震动朝野。宋朝西北形势急剧恶化。宋仁宗见势不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挽救败局。他大力调整西北军政首脑,宋朝名臣范仲淹、韩琦都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于1040年来到陕西前线。
 
但令人意外的是,范仲淹等人的到来,并未给西北战局和宋夏战争带来根本改观。1041年,宋夏之间爆发好水川之战,宋军再度遭遇大败,大将任福、桑已阵亡,将士10300人阵亡。1042年,宋夏之间爆发定川寨之战,宋军大将葛怀敏、曹英、李知和、赵珣等16人阵亡,士卒战死者9400多人,近乎全军覆没。
 
人们印象中,范仲淹是一位文武全才的杰出人物,不仅诗词文章写得好,而且以军事才能卓越著称,“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小范老子胸中十万甲兵”的美名尽人皆知。他在西北期间,宋朝为何还会遭遇损失惨重的两连败?
 
原来其中另有原因。范仲淹在西北任职期间,职务是“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他的头上还有个陕西经略安抚使夏竦,也就是说范仲淹并没有掌握指挥权和拍板权。夏竦志大才疏,急于建立功名而又昧于用兵,才是宋军败绩的罪魁祸首。
 
《宋史》和《范文正公年谱》都记载,范仲淹对夏竦盲目浪战、轻率出兵的举动非常反对,“坚持不可”,眼看夏竦固执己见,他又上书宋仁宗,力主“第按兵不动,以观其心”,“据其要害,屯兵营田,定保障,通斥候,为持久之计”。
 
范仲淹认为,西夏兵长于野战冲突,宋朝应该避免与西夏野战争锋,而应以修筑城堡、凭坚固守、屯田养兵、完善防御为基本方针,使得西夏人无隙可乘。同时“以恩信招徕之”,利用西夏基层军民厌战心态,对其各部落采取分化瓦解之策,方为抗御西夏之上策。
 
事实证明了范仲淹的远见与雄才大略。宋朝接连遭遇大败后,宋仁宗幡然悔悟,任命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全面主持西北军政。范仲淹得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实行对西夏战略,数年之间建立起防御西夏的铜墙铁壁,“不战而屈人之兵”,西夏李元昊毫无办法,只得屡次屈膝求和,宋夏战争这才得以逆转败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