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锈带”新生:交流自然发生

未知 2021-06-13 18:20

工业“锈带”新生:交流自然发生


从长阳路怀德路路口往黄浦江边走,穿过平凉路,会路过很多建于不同年代的房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公房,十万以上的高档楼盘,居民已迁走的旧里。

居民已迁走的旧里 本文照片:阿水

目的地是在杨浦滨江办的首届秀岸生活节,舞台区域免费预约入场,其余部分融入滨江公共空间,不设入口向全民开放。黑红色的舞台后面立着橙色门座式起重机,更远处是杨浦大桥的锈红色索塔。6月12日生活节的第一天下午,舞台前站着的观众不多。一边的休息区域坐了很多人,大家集体侧头朝向舞台,小孩子奔来跑去,骑共享单车的中年人迎面飞过来,背后是刚刚入梅的上海青蓝色的天空。

杨浦滨江公共空间

第一次,到音乐节现场没有先去舞台,爬了绿之丘。严格来讲,简单村(简单生活节幕后团队)为杨树浦文创做的这个节也叫生活节,团队秉持办节的初衷,以亲近土地,聚拢人气,塑造人与人之间自然发生交流的环境为目标,音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种理念的核心在于在对的地方做对的事,第一届秀岸的感觉很对。

从绿之丘的顶层往下看,四下还剩一栋尚未拆除、窗户已破碎的灰色老厂房。从绿之丘楼顶蔓延而下观赏草坡快要进入最好的季节。缓坡连接沿江工业带撤走后的滨江新空间与大杨浦腹地,草尖与芒穗最擅捕捉江边充足的日照和粼粼水光。清早和黄昏时来过你就能明白这一点,附近桥上一排垂钓的爷叔一定知道。

从绿之丘楼顶往下看的景象

绿之丘变成现在的样子之前,曾是一座约三十年龄,位于宁国路码头附近的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烟草仓库。大幅改造后,它免于被拆除的命运。沉闷板楼式样的建筑经过切削和拆空,在移除所有内部隔墙,中间三跨的上下两层被打通后,公交车站、阳光、空气和植物被引入建筑中空的内部。过去低伏于地面的建筑,改造后轻快向上。螺旋型内部楼梯衔接外部的环形挑空游廊,曲线与建筑框架直线的对比,呼应不远处江水、植物与沿江建筑天际线的对比。

绿之丘中庭

它新生的魅力在于,即使再一次被废止目前的功能,绿之丘也能长期地继续存在(除非被推倒),保留年轻人愿意探索的地标功能。风车茉莉包围的建筑四季常绿,内部光影斑驳,凉风习习,春夏季节香味穿透整座建筑。设计师在植物的选择上很克制,挑选极少照顾下也表现可靠的物种,与工厂曾经象征的旺盛生命力相吻合。

从底层的山茶、菖蒲、鸢尾、鼠尾草、绣球、芒草、旱伞草、金叶女贞、美人蕉、金丝桃、马褂木开始,随着建筑物逐级退台,植物的种类亦层层递减,按照不同的光照调整。阴暗处种植大面积八角金盘,半日照处以红枫、观赏草、耐旱灌木及波斯菊为主。日光最酷烈顶层的芒草是整片区域的主题植物,将在滨江地带和其它数种观赏草、耐候钢结构、老旧的木头和灰色水泥一再出现。

“工业锈带”的概念在工厂迁徙的下岗潮中不为人知,作为舶来词从未进入过浪潮中人的视野。今天新的产业填补空缺,它在原地以纪念的方式出现。不知道假日黄昏在滨江沿线散步的中老年人里,有多少曾有过工厂记忆,对钢、铁、木、草、江水的青春以另一种方式重现而感到亲切。来打卡和参加生活节的年轻人,被大人带来玩耍的小朋友们无需背负历史而来。只要有一块这样充满乐趣,人人平等,能呼吸到黄浦江气息的超大空间,他们就能累积新的记忆。

夜幕降临,乐迷和附近居民、游客的比例渐渐转换。从这里步行八分钟,就是滨江国际的餐饮和商业聚集地。城市小型音乐节的便利和舒适,在吸收吐纳人流方面的优势,创造了与大型音乐节不同的体验。城市不断新生,交流自然发生,记忆不会磨灭,这就是城市生活的魔力所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