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全国兴边富民成就展

未知 2021-10-09 19:05

探访全国兴边富民成就展


近日,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在民族文化宫举办“党的光辉照边疆 各族儿女心向党——全国兴边富民成就展”,采用图片、图表、文字、实物、视频影像等形式,集中展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通过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我国有2.2万公里的陆地边界线,边境地区国土总面积19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5。140个陆地边境县中,111个位于民族自治地方,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国家安全和民族复兴的大事。

从民族文化宫大门到一楼,数十个团队在拍照、听讲解,游客们必须要排队才能一步步走入展厅。讲解员徐志慧告诉记者,展览于9月24日正式开幕,最近几天人流量都比较大,连她第一次看到展厅也觉得特别震撼。

记者了解到,展览分为综合部分和地方部分。综合部分包括“领袖关怀”“摆脱贫困”“历史巨变”“大美边疆”“多彩中华”“民族团结”等6个篇目。地方部分展示了兴边富民政策覆盖县(旗、市、区、团场)所在的边疆9省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海南,以及贵州、青海、宁夏等民族地区的发展成就,共14个篇目。

1999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作出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的重大决策,宗旨是富民、兴边、强国、睦邻。走进一号馆,让人感受最直观的就是“数字”。2012年至2020年,民族八省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788元增长到13634元。2020年,民族八省区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里程、高速公路里程分别达4.1万公里、129.1万公里、4.1万公里。2020年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金额达358亿美元。游客董女士用“耳目一新”“欣欣向荣”“生动丰富”几个词来形容展览。她说:“看到这个展览,我感受到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只有充满希望,国家和人民才能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好。”

展览的观众留言处 

接近中午,展厅内的观众们陆续离开,记者在一楼展厅看到了一对夫妇还在观赏展览。冯传志和刘芹今年78岁,和普通观众不一样,他们看得很慢很细致,每一幅图前都要停留一会儿。刘芹说,刚开展时,他们来看过一次展览,觉得“不过瘾”,隔了两天又来了一次。

为什么他们对展览特别热情?1968年,冯传志和刘芹大学毕业一起分配到了边疆,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了30多年,看展就像是看他们年轻时的“影子”。

冯传志、刘芹夫妇离开文化宫

刘芹告诉记者,他们最开始就是研究农业机械化,尤其是看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展区时,他们显得格外兴奋。资料显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种植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5.2%,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率先在全国实现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

冯传志说,他们刚到新疆时,铺膜和播种都需要“全人工”,棉苗长出后,要人用刮刀一点点从地膜中“解放”棉苗,一个人一天只能解放一亩地的棉苗。冯传志指着图片讲述,为了实现自动化,1982年开始,他们研究地膜覆盖机,1985年在兵团推广使用。

据冯传志说,他们最初从内地招收民工专门拾棉花,最多时招收了一百万人,报酬从一公斤3毛钱涨到一公斤3块钱。直到90年代末,从外国引进了采棉机,国内开始建立采棉机器制造厂,才算走上了机械化的道路。他说:“我们当时学的还是拖拉机,再看看现在的自动化、无人驾驶,这是我们当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如今,冯传志能通过展览回忆自己的青春岁月,他说:“我这一辈子,在新疆35年,最大的收获就是解决了棉花的种植、采摘问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