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尾中华鲟放归长江进行野化训练

未知 2019-04-13 18:01
700尾中华鲟放归长江进行野化训练


    4月13日,“2019年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活动”在湖北省宜昌市举行。700尾不同年龄的大规格中华鲟放归长江,中国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首次对放流的中华鲟实施了系统性野化训练。图为即将回归长江的中华鲟。中新社发 黄余洋 摄

   “2019年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活动”13日在湖北省宜昌市举行。700尾不同年龄的大规格中华鲟放归长江,中国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首次对放流的中华鲟实施了系统性野化训练。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放流中华鲟。

  当日在活动现场,数百名志愿者将放流的中华鲟抬至长江边放流点水池中,随着宜昌市民代表打开闸门并高喊“回家喽”,一条条黝黑的中华鲟顺着滑道滑进长江,向着大海的方向游去。

  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方面介绍,此次放流群体包括2009年到2017年间5个年份的梯队,从2龄到10龄不等,对丰富野生中华鲟年龄梯队、提升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即将回归长江的中华鲟。

  为提高人工繁殖中华鲟的野外生存能力,中华鲟研究所首次对放流的中华鲟实施为期两个月的野化训练。实验证明,子二代中华鲟在自然环境中能摄食和正常发育。

  为优化中华鲟的种群结构,科研人员实现了基因诊断技术在中华鲟早期性别鉴定上的应用。此次有30尾中华鲟是通过早期性别鉴定技术筛选出来的全雄性中华鲟,意在试图以人工放流的方式调整自然种群的年龄和性别结构。

  此次放流中华鲟中有部分达到了8到10龄,有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很快达到性成熟。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采用了比往年时效更长的声呐标,工作时长可达10年,不仅能监测到放流中华鲟入海的情况,还能监测到它们洄游繁殖情况。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小学生参与中华鲟放流活动。

  中华鲟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已繁衍生息1.4亿年,被誉为“活化石”。受人类活动影响,中华鲟自然种群逐渐衰退,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国际极危物种”。

  自1984年首次实施中华鲟人工增殖放流,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已累计向长江放流各类规格的中华鲟超过502万尾,并建立了从宜昌至长江口、覆盖长江中下游近1800公里的放流中华鲟洄游监测系统,这是目前中国覆盖范围最广、最全面的鱼类放流效果实时监测与评价系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