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有哪些亮点?

未知 2019-12-30 10:02


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有哪些亮点?


 

杨保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我认为最大的亮点是政治站位非常高,全面体现了党中央对北京规划的要求,尤其是与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国家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最新文件精神是相符合的。具体来看对我印象最深的是三点:

首先,功能定位准确。这一次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定位,就是国家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这三个功能的核心承载区。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8年—2035年》确定的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四大功能,还要加上科技创新中心,那么根据东城区和西城区的范围,前三个中心绝大多数的活动、设施、功能都是在这个区域,所以定位非常关键。

其次,目标非常清晰。目标实际上抓住了主要矛盾。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要创造优良的政务环境,这是首要的。北京的规划说到底更多要体现首都的规划不同于一般的城市,如果我们用一般城市的原则、要求、眼光来审视首都的规划,是看不准的、有偏差,首都的规划核心要突出政治中心。与此同时,实际上也是中央领导特别关心的,就是以人民为中心,要充分考虑老百姓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所以人居环境的建设也是这次规划非常强调突出的。另外,是首都功能核心区独特的地方,她同时又是一座古都,世界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怎么彰显出它的文化底蕴和魅力, 把这三者统一起来,所以我觉得目标非常清晰。

第三,它的对策非常得当。针对这个目标提出来的,比如说减量、减负、疏非(疏解非首都功能)、提质、铸魂,这些既对接现在的问题,又瞄准未来的目标。

所以总的感觉,看完这个规划以后还是非常激动的,我的体会就是未来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功能和形象跟我们国家的国力和形象相适应,要看出大国首都是什么样子。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传承的国家,那么也要看出一个文明古国的首都是什么样子。我们国家还是一个正在走向复兴的国家,首都处在这样的一个坐标方位上应该是什么样子,这就是我们这一版规划试图给大家描绘的。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国家在复兴征程上的光荣和梦想。所以我想起在1959年建国十周年时,首都的建设有了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当时的媒体刊登过郭沫若先生写的一首诗,他当时心情澎湃,赞美首都,“坦坦荡荡,大大方方;巍巍峨峨,正正堂堂;雄雄纠纠,礴礴磅磅;轰轰烈烈,炜炜煌煌;国风浩浩,文彩泱泱;革命壮烈,历史悠长。”我们可以畅想这样的景象,这是我对这一次规划最大亮点的体会。

李晓江(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

这次首都功能核心区的规划,除了政务功能、历史文化保护以外,特别强调这个地区的民生工程和民生的改善。我觉得这方面的关系上处理得非常好,或者说我们一方面要服务好中央的政务功能,一方面要保护好历史文化,同时要让当地百姓的生活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能够让民生获得足够的保障。我们注意到规划当中,包括市政基础设施、交通、养老、辅幼等等这些设施,包括文化、体育设施将进一步加强。

这次规划有一个特点,我们注意到它的所有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环境、包括功能的调整,不止是在一个92.5平方公里,或者62.5平方公里这样一个范围进行布局,是将整个东、西城区92.5平方公里的32个街道进一步细分成183个街区。这样每个街区平均面积0.5平方公里左右,就是所说的生活街区的概念,它把所有的安排、所有的管控要求,包括首都功能的要求落实到街区。这样做特别好,让我们的老百姓感受到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功能调整、环境改善、文化保护的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能够落实到老百姓生活的周边环境当中,让老百姓有切实的获得感。

邱跃(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首先是编制的体例上,它的名称叫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但是它又跟一般的控规不一样,它含着一些分区的内容和总体的要求,形象地说它比控规高,比分区细。总体的规划思路,我叫“四定”:定位,就是战略定位;定向,发展方向;定量,多少人、多少地、多少房;定型,它是什么空间形态、什么环境生态。其实我认为还有第五定,定相,就是我们首都是一个什么模样,即塑造平缓开阔、壮美有序、古今交融、庄重大气的总体城市形象。

其次,在内容上此次规划把名城保护的原则、理念、要求、措施和改善民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难能可贵。因为保护和民生的改善有时会产生矛盾,这一次的控规把这两个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体现了习总书记说的:“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