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券图景: 如何触达无消费力群体?

未知 2020-05-16 13:26
消费券图景: 如何触达无消费力群体?


消费券发放之初至今,成了各界一直在讨论的话题。5月15晚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对此举办线上研讨会直播,并发布相关数据报告。
 
中年人成核销主力
 
从目前各地发放的消费券设计来看,主要投向餐饮、文化旅游、超市和百货等重度依赖线下消费、快周转的行业;88%的消费券有效期在一个月以内,33%在七天以内;优惠力度最低六折,大部分七折及以上;大部分城市还设置了消费券使用门槛,主要在5-100元之间,尤其是30元和50元,22%的城市为0元。
 
沈艳指出,可以看到,地方政府是想用消费券撬动快速、大量、小额的消费需求。
 
那么,发放消费券有用吗?
 
研究团队通过对微信支付数据的分析发现,在消费券发行后,发券地区全行业交易笔数比未发券地区高4.2个百分点(以2019年12月为100%);摇号发放、定向低收入群体、多平台参与则更易于刺激消费。
 
“疫情得到迅速控制之后,从微信支付的单量及支付量可以看到,是处于一个快速回升的状态,但是到3月下旬,这个恢复也只是达到六成左右,仍然没有达到疫情前的状况。“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在研讨会上指出,3月20日起,腾讯开始参与各地政府消费券的发放工作,由此获得了大量真实有效的用户消费数据。
 
截至5月初,湖南、浙江、广州、武汉等50余省市区通过微信平台发放消费券,发放规模已超过100亿元。实际消费情况来看,5月1日-5月3日,微信电子消费券带动了9亿元的消费,其中40岁以上人群消费圈核销金额占51%。
 
沈艳亦介绍称,各地方政府下发的消费券大致有六七成在两周内被核销使用,其中,中青年是用券主力军,且中年人更易被消费券刺激消费。
 
对于如何防范私人用消费券套现的情况,司晓以首批通过微信支付发放消费券的城市之一嘉兴市为例,主要措施是明确规则,只有申请了商务号收款码后才可以参与消费券收款,并且排除了1382各高风险的商户。
 
消费券的马太效应
 
消费券的发放亦成了各地政府财政分化的一个侧影。
 
沈艳指出,通过梳理地方发放消费券的情形,可以看到,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后,经济水平发达、第三产业占比高、财政自给率越高的地区,越倾向于发放消费券,并且行动迅速、设计贴近民生需求。
 
由此带来的正向效果比较好,尤其是第三产业比例高的地区消费券发放的效果更为明显。
 
此外,从已发放消费券的城市里看,发券金额少的城市,往往财政自给率低。而未发券城市不发放的主因是心有余而“财”不足。据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团队搭建的数字模型显示,没有发券的城市如果发的话,实际上是能够带来一个统计上显著交易笔数增加。
 
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团队对此建议,应尽快果断出台更大范围(甚至全国性)消费券发放政策,鼓励各地政府加大消费券发放金额,对自身财政实力不足的地方政府,可以允许政府负债率上升,或是由中央政府增加转移支付来支持。
 
此外,应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定向扶持,现有对定向低收入人群发放金额占比少,但已经可以看到正向作用。并且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助力精准定位要保护的家庭,解决低收入人群不易准确识别、难以触达等问题,对被消费的企业也是如此。
 
以及,建议政府通过分批次多平台发放,根据核销率动态决定下一批次各平台投放金额等措施,提升消费券发放和使用效率。
 
司晓亦认为,消费券的规模有继续扩大的空间;建议从省级政府层面对消费券的发放进行统筹,可以覆盖所有地区,普惠性更强;可鼓励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发放消费券的行业中。
 
此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调查与研究中心甘犁、何青曾撰文指出,消费券目前由地方政府主导,对拉动地方经济有积极作用。但由于不支持跨省或跨地区使用,对于财力不足、无法发放消费券的地区而言,经济启动较慢将进一步加剧地区间贫富差距。
 
他们建议,基于我国目前已有的个税申报系统、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由中央政府向中低收入群体中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负担较重的群体,进行一次性现金发放,以增加居民收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35%无法触碰之痛点
 
数字鸿沟一直存在,消费券的线上狂欢更是映衬出“数字难民”的落寞。
 
“更应该被精准救助的人群实际上是被排除在框架外的。”司晓指出,实际上中国还有大概35%的是没有进入互联网的人群,世界范围内这个比例更高,接近50%,现在所有科技化的手段都是在通过移动互联网去进行消费券的发放,没联网的这一部分人就相当于被消费券排除在外了。
 
司晓认为,对于这类失联人群,就可通过以乡村为单位的基层组织去触达他们,以发放现金或现金券的方式进行救助。消费券更加偏向于GDP主义,能够带动消费,但在“数字难民”的板块里,GDP的占比是很低的,站在整体的角度来看,应该在发达地区发消费券,而在贫困地区发实物或现金券等。
 
北大国发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说道,救急跟救贫是不一样的,消费券在扩大消费、保家庭方面效果好,但是如果要解决家庭的贫困问题,要让贫困人口有更好的就业机会,更好地参与市场活动的环境。“如果当中有因老、因残或者临时就业问题的话,那就可以用失业救济、低保,发现金的方式。”
 
沈艳表示,需要有针对性多措并举。消费券满减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安排,刺激消费帮助小微企业、个体户存活,让整个经济能够扭转起来,而不是纯收入效应,导致钱存银行。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如果定位到的低收入人群根本没有钱,再给刺激消费也没有用。“通过数字技术快速定位到该人群,确实没钱的,就给现金或现金券。”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