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搬迁了心愿 危房改造惠民生

未知 2020-07-18 09:48
移民搬迁了心愿 危房改造惠民生

“我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能搬到城里住进小区房。”说这话的是住进富县监军台移民搬迁安置小区的李海林。
 
李海林是富县直罗镇药埠头村人,1993年村里的老窑洞倒塌后,他便带着妻儿来到富县打零工,那时候一家人挤在一间面积仅有2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每月租金100元,日子过得十分拮据。时运不济的李海林,还因为一次交通事故要为对方赔偿9万多元,让这本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2016年李海林被认定为贫困户,经摸底调查,符合国家“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标准,得知消息的李海林激动得彻夜难眠。2018年,李海林搬进了监军台安置小区,75平方米的房子,总共才花了7500元。同年,李海林家获得了宅基地腾退补偿款3万元,他用这3万元,将房子好好装修了一番。
 
现如今,李海林家家电家具一应俱全。“现在啥也不愁了,儿子就在附近的小学上学,我自己的工作也解决了,跟着党走准没错。”环顾着新家里的陈设,李海林感慨道。
 
据了解,富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6个,包括1个县域安置点,5个乡镇安置点,涉及1436户4982人。李海林搬新家只是富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一个缩影,现如今,他们的生活已发生质的改变。
 
除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外,富县还适时推行了危房改造补贴政策,家住交道便民服务中心茹子社区的李广军就是其中的一位受益者。
 
“以前一家5口挤在彩钢房里,收入低,没钱盖新房。现在政策好了,自家盖房还能享受补贴。”2016年,李广军因缺少耕地被纳入贫困户。2017年,他响应国家“危改”政策,新建了4间平房。住上宽敞明亮的新房后,生活也变得有了奔头,李广军平时揽一点零活,妻子去了学校食堂帮厨,再加上3亩果园,光景越过越好。
 
2018年底,在他们两口子的共同努力下,短短两年间便脱了贫。
 
在距离交道镇31公里处的牛武镇八条硷村,硬化后的巷道和整齐的房屋,让人难以想象这是一个坐落在塬面上的村庄。家户门前的小花园给人一种闲适的感觉。
 
“危房改造后,就逐步开始了美丽乡村建设,垃圾分类网格化管理制度在这里生根发芽。”八条硷村支部书记辛华斌介绍道。
 
据了解,八条硷村危房已全面完成改造,家家户户都住进了新房子,村民再也不会为住房而担忧。截至2019年,富县参与“危改”贫困户共1184户,非贫困户1556户,“危改”补贴累计约4175.5万元。
 
住的是房,暖的是心。从唐代诗人杜甫期盼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居者有其屋”,住房一直位居中国老百姓的“三大生活理想”之首。自“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富县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真正实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确保村民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同时改善人居环境,让“居者优其屋”,贫困群众住进新房,也暖了心房。(记者 樊小帅 通讯员 程 博 吴龙迪)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