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学者共话新时代美术发展

未知 2020-11-01 15:55
百名学者共话新时代美术发展



  10月28日,四川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全国美术高峰论坛现场


  10月28日至10月30日,值四川美术学院80周年校庆之际,全国美术高峰论坛在重庆举办。上百名中国美术家协会各艺术委员会、各省市美协的代表,以及各大美术院校、画院、艺术研究所等单位从事美术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研讨新时代美术界的艺术现象、中国美术创作态势和美术理论的重大问题。

  多样性艺术

  中国特色艺术创新的核心要素

  3天时间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史学视域下的美术史研究、当代艺术的实验性等诸多内容进行了研讨。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作了主旨报告。他认为,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艺术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关注世界和人的现实性,在这条主线上可以展开无限多创作的可能。”冯远认为,多样化艺术包括各种图片、信息、新的材料等,这给艺术创新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冯远认为,多样性艺术的勃发与繁盛、对原创潜力的充分发挥、不断推陈出新的创意构思和热情,是具有中国特色艺术创新的核心要素,“聚集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符号和艺术元素进行创新运用、促进百花竞放的艺术大繁荣现象、建构开放包容的中国特色艺术理论体系,这是中华民族文艺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冯远还建议,要在全社会营造树立人才培养多样性,重视人才和成果的评价机制多样性原则;运用科技与人文的交叉,在表达、传播方式和材料等多个领域推动文艺创新。

  艺术创新

  既要“无问西东”还要“与古为徒”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共性也是与会学者关心的话题。“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界兴起“画无中西”之说。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李春阳以康有为、张大千、徐悲鸿等人的画作为例,介绍了上世纪中国画界中西融合的现象,“有笔有墨,由形似进入神似,无中西之分”。

  “中西画法都有要遵循的统一规律,这也说明了画无中西。”但李春阳也认为,各民族、各艺术、各地域艺术表达方式不一样,艺术家在选择和借鉴其它民族表达方式时需要立场和标准,否则结果就是丧失了民族特色的大杂烩,“画坛的前辈们正是立足东方艺术的立场和选择标准,保证了他们艺术的成功。”

  此外,李春阳认为“无问西东”这个词语只有一半,还有一半叫“与古为徒”,意即向传统学习,学习其创造性。“比如中国画的笔墨技法是中国哲学的体现。”李春阳说,“师古人之心,得造化之法”,从中国画自身的脉络寻找精神、意境,整合东西方艺术并加以融会贯通,从而进行具有个体性的艺术创新,这是一种责任。

  探索“全美育”

  网络虚拟社区美育可借鉴现实社区美育

  当今时代,网络是很多人的交流平台。如何营造网络社区美育,论坛上,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屈波以网络虚拟社区美育为例,作了“全美育”模式探索的演讲。屈波认为,“全美育”是一种以全域空间为范围、以全龄成员为对象,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美育模式。

  屈波介绍,社区营造源于英国,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一种方法。近几年在中国有大量实践,在重庆也有实践。川美近年来在大渡口、黄桷坪、北碚柳荫镇等地,都开展了在地艺术创作,进行多点、多面、多层次的乡村、城市社区美育,为城市的有机更新带来新的方法。

  屈波认为,网络社区同样重要,可从目的、兴趣等角度分成不同类型。他建议,网络虚拟社区的美育需从网民之间的关系、网民与所属社区关系、线上线下的交互三个维度展开。

  “网络虚拟社区美育可借鉴现实社区美育中的实践和理论,覆盖全域、全民。”屈波介绍,川美在线上的网络虚拟社区也进行了一些美育实践。“正视网络世界的重要性,研究各类网络社区的问题,在一个新的领域开展有针对性的美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全美育的目标。”

  增强文化使命感

  徐悲鸿写实主义美育依然值得后辈学习

  10月30日上午,部分学者围绕《20世纪重庆北碚图像的社会现代性与艺术民生化》等内容进行了重庆美术专场的主题报告。其中,重庆美术馆青年策展人蔡峰以西南美专民族班为例,剖析了主体视觉下的民族化叙事;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老师李竹作了“身份认同——重庆雕塑的民族化探索”。李竹介绍,1949—1960年是重庆雕塑的民族化初步探索时期,也是中国雕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一种努力和尝试时期,是从自身脉络中寻找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楠木教授作了题为“抗战时期徐悲鸿与美术教育”的演讲。他介绍,重庆是中国美术教育和现代美术发展的发祥地之一。徐悲鸿于1937年来到迁址于重庆的国立中央大学工作,1946年离开,以徐悲鸿为核心形成了强大的写实主义教育体系。

  张楠木从写实主义教育思想的推行、传统绘画模式的创新发展,写实主义团队的培育组建三方面,探讨了徐悲鸿写实美术教育对重庆画史的影响,认为在徐悲鸿写实主义的影响下,重庆美术教育从叙事方式和图像再现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徐悲鸿在抗战时期的重庆,顺应时代、躬体力行,将自己的艺术精魂融入民族的命运中去,给我们提供抗战时期的美术生态样本。”张楠木认为,文化艺术繁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容之一,向前辈借鉴、学习,进一步增强文化使命感、推进中国美术繁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