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强大的解放军,美军敢近战肉搏吗?

未知 2021-11-07 15:11

面对强大的解放军,美军敢近战肉搏吗? 


“战略模糊”是美国长期奉行的对台政策,但拜登总统的对台方针却一直是更模糊、而非更战略。

10月21日,他在参加“市政厅”节目时被问到他是否会保护台湾地区免遭中国的攻击,拜登回答说:“是的,我们有承诺这么做。”可随后白宫就“澄清”了他的说法,重申其继续“模糊”的承诺。

所有这些都引发了一个问题:美国应该做些什么来保卫台湾?而这个问题又导致另一个更宏观的问题出现:美国应该如何应对中国的军事挑战?

美国决策者未能回答这两个问题中的任何一个,从而导致这两个无法逃避的问题合二为一。中国的战略目标是南海和东海,并利用由此产生的经济实力重塑全球秩序。但这样做需要打破美国的印太联盟体系,反过来又需要打破第一岛链的封锁。这条岛链贯穿日本列岛、菲律宾吕宋岛和加里曼丹岛,终于越南海岸线。第一岛链将中国的出海口限制在菲律宾海和印度洋内,使“控制”成为中国战略的核心要素。而台湾正位于第一岛链的中心。

拜登“协防台湾”刚一出口,白宫随即就开始灭火。

在像台海这样的冲突中,威慑政策就等同于战争政策。美国还没有明确阐明赢得对华战争意味着什么。拜登政府表示美国无意推翻中共政权,代之以尊重国际秩序的新政权,而是似乎要维持现状,这意味着要捍卫所有太平洋沿岸国家的主权,确保包括台湾在内的地区盟友不会丧失领土,以及保护支撑国际体系的航行自由权。要实现这些目标就意味着要说服中国不要在本地区那么咄咄逼人或在战时求和。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明确中国最珍视什么。

答案很简单。中国共产党想要的是生存权。

摧毁中国经济的最有效方式是长期封锁。一场中美对抗将引发全球经济萧条,损害美国及其盟友的利益。但民主国家因选举而具有的合法性使它们比威权体制更能抵御这种冲击。在西方,如果因战争而引发了一场经济衰退,这将给美国带来高失业率和家庭财务紧张,并至少会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一场能源危机。而在中国,这样的经济衰退将导致接二连三的停电、停产、失业率飙升,并可能引发混乱。

中国并没有到爆发革命的边缘。但中共明白,持续的经济低迷将引发动荡,从而有可能破坏国家安全。封锁会引发很多风险,尤其是在美国持续数月或数年长期执行这一战略的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可能认为,在开战的头几个星期,它可以摧毁足够多的美国战舰,从而使这样的封锁无法实施,或者其战时盟友(可能是伊朗、巴基斯坦和俄罗斯)会使这样的封锁变得足够复杂从而降低其可行性。不难理解,北京可能认为美国的后勤补给舰队不足以支撑一场持续数月的冲突,而且华盛顿也缺乏这样做的政治意愿。

或者北京可能会误判,在遇到最糟糕的情况时,采取俄罗斯的思路去“升级战争以终止战争”——即使用核武器。一般认为,美国及其盟国比中共更有能力应对持久战,因此中共不希望拖长战争,这种假设可能是正确的。

替代封锁的方案是“挺身战斗”,或者像纳尔逊勋爵在特拉法加战役中表示的那样,要“更近距离地与敌人交战”。这意味着要阻止中国实现其短期作战目标,保卫台湾和美国盟友的主权。这将需要在东亚部署比现在更多的海军和两栖作战力量。美国的航空母舰必须装备远程反舰导弹,美国海军陆战队必须装备陆基防空和反舰导弹,以破坏中国对台湾展开的两栖攻击。美国海军必须在关岛、横须贺、佐世保,或许还有澳大利亚的悉尼和珀斯部署更多潜艇,以便利用解放军的水下弱点击沉中国的商船和军舰。海军陆战队远征军或陆军空中机动师必须部署在台海区域内,有可能部署到日本南部或澳大利亚的达尔文。空军和海军陆战队的战斗机中队必须部署到第一岛链内的新基地里,由陆基防空导弹部队提供支援,以阻止解放军立即获得制空权。

英国海军将领纳尔逊因在特拉法加战役中敢于近战而赢得了胜利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对美军的组织结构和部署进行自二战结束以来最全面的调整。但考虑到长期冲突的风险,这是更安全的战略选择。

现在美国还没有明确的计划既能发动对华攻势又能保护我们的盟友。我们建造船只,购买飞机和坦克,训练士兵,但头脑中却没有成型的战略。我们只是在制度惯性的牵引下,在已过时10到30年的政策指引下,步履蹒跚地前进。在伊拉克,美军花了三年时间才搞清楚这场冲突的本质,花了一年时间去实施新战略,又花了一年时间才使这个国家稳定下来。中国一旦发射首枚导弹,我们将不会再拥有五年的时间。我们可能连五个月的时间都没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