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金少将:“俾路支解放军”的前史及现状

未知 2022-05-05 11:20

尤金少将:“俾路支解放军”的前史及现状 

 

2022年4月26日,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产生了一同针对孔子学院的自杀式恐怖突击。突击共形成包含突击者Shari在内的四人逝世,别的三人皆为我国学者。而在突击产生半小时后,臭名昭著的“俾路支解放军”(BLA)立即声称为此次突击事件负责,并表明“假如我国不停止在巴基斯坦的投资项目,会进行更多的突击。”

与西亚区域开始的西亚式恐怖突击相同,这次的突击者具有“完美且具有鼓动性的人设模板”:上流社会背景、硕士学位、富裕的家庭环境,这样的“人弹”角色挑选显然是有意为之。BLA想要以这位突击者的“尊贵牺牲”作为旗号,鼓动“其他懦夫”进行仿效。

假如我们细心翻阅前史材料也不难发现,“俾路支解放军”并非新生事物,其针对我国人建议突击也并非第一次:2018年11月的我国使馆突击案、2019年的瓜达尔港酒店突击案、2021年8月的瓜达尔港我国工人大巴突击案。近五年在巴基斯坦对我国人建议的一切恐怖突击,简直都是这一安排的手笔,每一位在巴遇害我国公民的累累血债,简直都可以归结在其头上。

那么,是什么让这一恐怖安排将我国人作为目标,如此锲而不舍地策划并施行突击呢?下文将梳理“俾路支解放军”的前史及现状。

俾路支省示意图

俾路支的前史

俾路支区域和俾路支省并非一个概念。俾路支区域又叫俾路支斯坦,地处西南亚的伊朗高原和南亚的部分区域,以俾路支人作为主体民族而得名。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无论是由波斯、阿富汗和我国方向前来的军团南下降服印度,还是印度北方的国王向北远征,都会经过俾路支区域,使得该区域的统治者更迭极为频繁。虽然当地也曾诞生过一些独立的政权,但都没有延续太久,而这一地理名词也毕竟未能成为一个单一的民族政权,在相当长时间内,此处都可以说是一个归属含糊的地带。

跟着英帝国主义进入并开始对南亚区域进行殖民,俾路支斯坦东部区域便被其降服;西部与北部区域则分别向波斯帝国和阿富汗王国寻求保护,并在此之后成为了现在伊朗和阿富汗的领土,而东俾路支区域被英国吞并的部分则成为后来英属印度的一部分,再后来印巴分治,东俾路支区域又与北印度区域一同独立出来,最终凭仗34.7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成为巴基斯坦一个最大的省。

虽然“俾路支解放军”常常标榜曩昔的东俾路支对英国殖民者和巴基斯坦政权的抵挡,但事实上这两个时期的俾路支抵抗者和现在的他们没什么联络。由于俾路支省缺水、多山多沙漠、地广人稀等原因,绝大多数的俾路支人都迁到其他愈加富庶的国家和区域去了,其间自然也包含开始的抵挡者集体的后人。

目前俾路支省的俾路支人比例早就连43%都不到,这其间还包含不少上世纪80年代由于阿富汗战役和两伊战役而迁徙过来的原阿富汗和伊朗俾路支人。

“俾路支解放军”的由来

“俾路支解放军”的出现契机十分特殊。1978年,穆罕默德·齐亚·哈克就任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统,为了解决独立后一直以来十分杰出的民族对立,他对许多民族的活动家进行了大赦,并对包含俾路支人在内的少数民族施行了必定补助,这让许多俾路支人得以接受教育。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很多从阿富汗涌入巴基斯坦的难民被安顿在俾路支省北部区域,原生的俾路支人欢迎来自阿富汗的俾路支人,却极端讨厌其他民族的阿富汗难民,以为这些人挤占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与补助待遇。

跟着苏军越来越多地进入阿富汗,并开始显示出入主印度洋的决计,巴基斯坦正式成为西方与我国遏止苏联影响力扩张的最前线,俾路支省北部也由此成为阿富汗反苏实力的域外大本营。来自我国和美国的武器装备、教官和军械不断抵达当地,并对阿富汗人进行装备化和练习。

起初仅仅为了第一时间把握这些阿富汗装备人员的营地位置、行动路线和动向,苏联方面派出克格勃人员进入俾路支省,并在当地建立情报站。但很快,苏联人意识到俾路支人的民族主义排外心情十分高,所以决计加以使用。

1981年,他们围绕俾路支省首府奎达的大学和中学建立了“俾路支学生安排”(BSO)。这一安排的工作手段十分诡异:一方面是使用当地民族本位主义,分布独立思潮拉拢俾路支人;另一方面又依托宣扬马列主义,试图将其打形成一支左翼学生军。而这一缝合思维的最终开展成果,正是“俾路支解放军”。

在整个苏联侵阿战役期间,该安排在俾路支省的活动都很活泼。他们为苏军传递一些情报,对反苏练习中心和军事物资练习路线施行了必定的破坏活动,并使用当地各个族群间的对立做大了自己的支持者基本盘。

但这些行动的效果极为有限,假如用戏剧来比喻这场战役中俾路支人的含义的话,那就是连配角都算不上,至多仅仅一个有句台词的龙套;其装备力量的存在的最大效果是遏止伊斯兰极端思维在部分区域的传达,却也由于武力乱用而形成数量可观的当地阿富汗难民与其他巴基斯坦民族的人员伤亡。

所以,巴基斯坦政府一度也以为俾路支人的装备力量并非什么有割裂目的左翼装备力量,而是一个单纯醉心于对俾路支省其他民族施行突击和报复的青年装备安排。

“俾路支解放军”是意识形态大杂烩之下的产品

溃散、重组与打压

跟着阿富汗战役的结束和本身经济困难的加重,苏联逐步减少了对“俾路支解放军”的投入。而很多阿富汗难民和装备力量的归国,也在必定程度上降低了当地原住民与难民间的对立。这让“俾路支解放军”的开展遭受了不小的阻力。

“祸不单行”的是,跟着1991年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旗落地,“俾路支解放军”的崇奉崩塌了。很多核心人员挑选“润走”和成为“日子人”,其军事力量和政治力量的开展亦遭遇重挫。最终,其基层安排基本溃散,而高层则挑选蛰伏,依托少数尚能控制的高校开展上层路线,并设法重建与俄罗斯军队的联络。

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与巴基斯坦不抵挡的印度替代苏联,成为“俾路支解放军”的新后台,他们的资金注入让这一枯木朽株的分离主义装备恢复了一点元气。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