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军事制度的变革

未知 2019-09-15 10:09


太平天国军事制度的变革

1850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向各地教众发出到金田聚集的通知,各地的教众收到通知后,陆陆续续赶往集合地点。

太平天国军事制度的变革:浅析太平军战斗力强的原因
据不完全统计:贵县的石达开聚集了大约四千人,包括石达开的石家子弟、贵县的矿工以及沿途加入的农民;赖九集合了陆川、玉林、博白的教众,大约六千人也赶到集合地点;还有紫荆山一带三千人教众,象州一带几千人教众······再加上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萧朝贵等主要领导人聚集的大部队,一时间,在金田村狭小的山区里聚集了两万多的教众。

军队编制

拜上帝教内部并没有统兵经验的将才,面对这么多的教众,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成为洪秀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参加起义的教众中,大部分都是一县一村一乡,由大小头目带领者大家来到金田村的。教众基本上都是广西的农民,他们背井离乡参加革命,不可避免有传统家乡地区的观念。

洪秀全和杨秀清充分考虑教众的情况,决定教众以按县编制,根据大部分教众的籍贯,全军按桂平、贵县、平南、武宣、博白等进行编制。除此之外,洪秀全还基本保留了各地教众原来的统属关系,在革命初期这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洪秀全很快发现,按照这种方式进行编制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如果以县为单位建军,那么后面出现像贵县军、桂平军这种具有浓厚地域的军事单位,到时候难免会出现地域争执,非常不利于对军队的统领。

为此,洪秀全在原有的编制制度上进行了优化:军队分为军、师、旅、卒、两五级,以旗色为单位,将各县教众混编,有黄青白红黑五种旗色,每色又分上中下九等。也就是在同一个旗色下面,会同时出现桂平军、贵县、平南军等,例如:太平广西贵县上上黄旗、太平广西桂平上上黄旗。在中下级单位,大概率还是由一县人组成,但是他们都是统属某一军,这就是各县混合编制。

太平天国军事制度的变革:浅析太平军战斗力强的原因
这种既照顾了不同地域,但又避免按县编制军队的办法,是太平天国独创的制度,对太平天国的革命胜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连大骂太平军为贼的清廷,也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一个高明的办法。

军队数量

太平天国起义初期一共到底编了几个军呢?

按照《太平军目》记载,旗分五色,在里面举例的黄旗里面,并没有番号,由此可以推断,在金田起义初期,太平军只有以旗色区分的五个军。在清方编写的,专门收集敌方情报的《贼情汇纂》中记载到:

前军长、后军长、左军长、右军长、中军长,此贼倡乱之处所立名色,至茶地皆改为军帅。

由此的确定,在太平天国初期,是按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中军五军的编制,而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五位主要领导人分别担任中、前、后、右、左五军的主将。主将和军长还是有点区别的,军长是实际负责五个军的首长,主将不会只单独负责统领一个军,而是负责领导一方的统帅。可以看出,在太平天国初期,太平军的制度比较单一,高级军官很少,不像太平天国后期,王爵丞相泛滥成灾。

1851年,金田起义后,洪秀全和杨秀清再次对太平军编制进行调整,洪秀全在茶地进行军师部署的诏书中提到:

前军主将贵妹夫、左军主将达胞同统戊一监军、前一军帅、前二军帅、左一军帅、左二军帅,开通前路;中军主将清胞统土一总制、中一军帅、中二军帅及前选侍卫二十名护中;右军主将正胞、后军主将山胞同统右一军帅、右二军帅、后一军帅、后二军帅压后。

这一诏书说明,太平军取消了军长的称号,改为军帅,由五军扩充到十军,即中前后左右分一、二军。

水师取消地域

在太平天国初期,太平军按县编制的确能提高指挥效率和战斗力,特别是在广西境内,面对清军的围追堵截,太平军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

但是,随着太平军从永安突围,进入湖南境内,越来越多的非广西籍的士兵加入,之前按县编制反过来制约了太平军的军队建设。为此,洪秀全适时地做出调整,废除了军队按县编制和上中下九等制度。这标志着太平天国从区域性的革命,发展成为全国性的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