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有着极强的军事指挥能力

未知 2019-12-20 08:57


杜聿明有着极强的军事指挥能力

杜聿明和陈诚不是一个层次的指挥员,杜聿明是充其量是可以冲锋陷阵的战将,而陈诚则是可以指挥全军的统帅,他们就像魏延和诸葛亮一样。

虽然国民党在东北打了败仗,但无论是谁都不能否认杜聿明的指挥能力。但杜聿明所经历的战争无不是局部战争,是在委员长或者其他人指挥下进行的战争。在这方面,杜聿明跟自己的黄埔同学张灵甫有点相似。张灵甫也是国军一员猛将,但要是让他独当一面的时候就会迷失自我、铸成大错。

东北的局势,明眼人都知道,那是一场不可能赢的战争。因为它是一场力量悬殊,极不对称的战争。不要说陈诚指挥,就是蒋介石指挥,孙膑和拿破仑指挥都没有一点胜算。
杜聿明虽然不善于统帅全局,但也看到了这一点。他在去东北之前见过老蒋,建议放弃东北,这样体面一点,可以全力以赴在关内跟共军决战。

老蒋也不是不知道其中的利害,但东北一战是国军跟共军的前所未有的第一场大决战,如果第一战就不战而退,后面的局势如何收拾,军心、民心如何振作,美国那边怎么交代。所以只有硬着头皮,几乎孤注一掷了。

杜聿明对东北一战没有信心,到了东北 也跟熊式辉面和心不合,老蒋对杜聿明也不放心。这样重要的战役,让一个没有必胜信念的主帅去指挥,换了谁都不放心。
偏巧杜聿明又有病了,需要疗养,蒋介石就顺势让杜聿明回去养病,让陈诚替换下了熊式辉和杜聿明。
陈诚是头脑非常清醒的人,对东北局势和国民党军纪的败坏都洞若观火,更明白东北是一盘输定的棋,但总裁重托,危难之际,不容推脱,总要有人收拾局面。
因此陈诚临危受命、赶赴东北。

到了东北马不停蹄开始整顿军纪,鼓舞士气、加固工事,开始他的新官上任的三把火。

可是国民党的军纪积重难返,尚需时日,岂能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陈诚临渴掘井,收效甚微,不由大发雷霆。
军中将领不服向老蒋告状,蒋介石知道东北那里无力回天,也做了最坏的打算,他怕陈诚有什么闪失,就把能力远远不如陈诚的卫立煌派去顶缸。
东北一战果然如杜聿明预料的那样,国军几十个师全军覆没,百十名高级军官被俘。

国民党高层的信心开始动摇,对战争前景开始悲观,这种情绪也蔓延到军中。可以说辽沈一战对国共内战产生了重大影响,敲响了国民党的丧钟。

回头再说杜聿明和陈诚。
不了解底细的人都说蒋介石心中偏爱杜聿明、重用杜聿明。但其实,陈诚在蒋介石心中的分分量才是最重 的,这一点从陈诚的经历就能看出来。
众所周知,蒋介石的亲信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起家时的患难弟兄,如陈立夫、陈果夫等。二是黄埔系学生,如张灵甫、杜聿明等。三是招降纳叛的土匪、军阀如李宗仁、白崇禧。而陈诚没有背景、没有靠山,跟蒋介石也不沾亲不带故,出头的机会要比杜聿明小的多。
而陈诚一个普通的大兵,从零开始靠着自己的真本事脱颖而出,受到蒋介石赏识和重用。1928年杜聿明还是一个不带长的参谋时,陈诚已经是国民革命军的警卫司令了。
正因为陈诚在老蒋跟前的地位独一无二,老蒋才在1948年让陈诚担任台湾的军政一把手,为自己安排后路。
由此可见,陈诚是帅才,杜聿明是将才,二者不能同日而语,杜聿明被陈诚替换下也是情理之中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