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都是历史上少有的军事天才

未知 2020-01-09 09:43


项羽都是历史上少有的军事天才

确切的说,项羽死的时候是29岁,没过30岁生日,彭城反击战的确是个经典战例,用术语来讲就是轻装突进,以快打慢,化整体的劣势为局部的优势;而刘邦的诸侯联军虽然数量多,然则号令不一,首位不能相顾,自然兵败如山倒,他是战神,但只能是战神。韩信那里一点问题都没有,无论韩信的十面埋伏的战术形成于败退之前还是之后。
如果韩信手下的有一只精锐足以正面抗住项羽的突击,何须诈败?何须军事动员出十面埋伏的程度?正是项羽的突击不可抵挡的情况下,才会有广设疑兵,诱敌深入的做法,前者避免暴露己方主力,后者吸引对方主力,然后十面埋伏,还得靠围困瓦解士气,最后才拿下垓下一役。谋略固然优秀,但也是一种非常无奈的做法。
项羽可以对敌军心脏发起高强度的突击,之前已经讲了多个以少胜多的例子,然后汉军军无法能抵挡,只能设计其他的方法化解。对付项羽,疑兵和埋伏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面对项羽的主要战法和在其战法下锻炼出来的精锐,韩信并没有与之正面决战的底牌。并不是说韩信就不如项羽,而是说面对项羽军事集团的历战精锐和项羽个人的军事文化的背景下,这样简单粗暴的战法只能围困。考虑到这一点,韩信是真败还是诈败,答案都不重要了。
项羽可不是一个好的领导,非至亲不得重用,符印在手里磨圆了也舍不得给外人。有功不赏,有过必罚,有一范增却不能用,陈平韩信等股肱相继背离。相反刘邦手腕就比他高得多,直接将韩信擢升为大将军,徐州兵败单骑入营夺了韩信、张耳的兵权,成功争取彭越和英布。有功就赏,仇敌都能封侯;有错就认,哪怕是郦食其,刘敬,陆贾这样的儒生都能自认其错。这也是刘邦人格魅力远胜于项羽的原因。刘邦硬实力不强,但胜在识时务会用人。
想起演义里说,马谡在街亭说断水情况正好效法项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士卒可以一当十感觉挺好笑,结果还没打军心就乱了,想霸王也不是人人都能学的了的啊(不知三国志里马谡有没这样说),不过项羽真厉害,在那种极端的情况下破釜沉舟,士兵们不但军心不乱反而跟开了界王拳一样,亘古以来只此一家吧?说的不敢苟同,项羽的军事天才绝不是硬刚,有勇无谋的人怎能成常胜将军,之所以没能最后胜利只不过是项羽的骄纵和自己的政治幼稚。
其实,古代很多战斗就是正面干,谁装备好谁就行,靠奇谋致胜是少数中的少数。正面刚呢,项羽确实几无败绩,除了一次,就是彭城之战后,项羽军气势如虹,为什么追刘邦到荥阳就不追了呢?据说是汉军的一支部队堵了他一下,我怀疑那只部队就是听到彭城刘邦战败后急匆匆从废丘赶来支援的韩信的部队。
另外,关于项羽回江东后还能不能东山再起的问题,我觉得是不能的,那会儿项羽战略盘已经崩了,上路的齐赵被韩信打下了,下路有英布堵着,后勤有彭越在骚扰,中路则是刘邦绝对优势碾压。项羽就算有通天之能,面对此战略困境也是很难翻盘的。还有巨鹿之战,项羽以少胜多确实不假,但并不是那么夸张,当时诸侯联军也到了,“作壁上观”,秦军也是需要防备这部分人的,此外包围赵军也需要部队,所以项羽真正面对的秦军应该没那么多。
项羽的军队战斗力强是因为凝聚力强,号召力强,可以说是当时绝无仅有的,毕竟是子弟兵,从小一起长大的。可是缺点也同样,中层子弟兵的统帅力,组织能力,几乎没有,导致军队越壮大,内部排除异己现象越严重。所以,注定军队只会小而精悍,大而臃肿。当然,不管怎样,项羽都是历史上少有的军事天才,当得起霸王这一称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