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德国海军的狼群战术

未知 2020-01-28 09:50
二战中德国海军的狼群战术

二战中,提起德国海军,大家最多注意的应该就是德国海军的U艇部队。相比于德国海军的水面舰队战果寥寥无几,德国海军的U艇部队则战果颇丰。这就给了人一种印象,那就是U艇可以为德国赢得大西洋上的海战。然而大西洋海战的结果却不如德国海军想的那样顺利,反倒是U艇部队全面败退。那么德国U艇部队的狼群战术,到底是一个明智之举,还是战争的最大败笔?其失败原因又在呢?

 

一、一战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意志帝国海军就曾大肆采用潜艇展开攻势。当时德意志帝国海军因为被英国皇家海军困于港口之中,加之日德兰海战又未能达到突破英国皇家海军封锁的目的,因此采用潜艇这一新式武器对英国的海上交通线展开破坏。

事实上,对于潜艇实际作战效果,德国海军心里是一点底都没有的。在当时而言德国潜艇部队的表现并不优异,尽管在1914也曾派出潜艇部队对英法的商船和战舰展开攻击,但是因担心造成欧洲为此出现大规模反德浪潮,故而采取的是“有限制潜艇战”。

二战中德国海军的狼群战术,究竟是明智之举,还是最大败笔?

 

不过在日德兰海战失败后,潜艇部队就成了德意志帝国海军手里最后一张底牌了。部分海军将领用伪造的潜艇作战记录,宣称如果采取“无限制潜艇战”的话,那么德国在六个月内就能击败英国。于是德意志帝国海军从1917年起逐年增加潜艇兵力,力求在通过破坏海上交通困死英国。

在1917年初德国开始采用无限制潜艇战,全年共击沉了协约国约2556艘船只,总吨位为573万吨。在这个损失数字里英国占了一半,考虑英国一年的造船吨位为270万吨,那么这个损失数字已经与英国新造船只吨位相当了。

二战中德国海军的狼群战术,究竟是明智之举,还是最大败笔?

 

时任英国第一海军大臣(也就是英国皇家海军总参谋长)的海军元帅约翰·杰利科在1917年4月就在对英国海军大臣的汇报中,忧心忡忡的表示:“诸多历史向我们证明,如果战争中的战略是以没有保障的交通线作为根据,那么其结果必然是十分不幸的。在这种情况下,遭至惨败的命运是不可避免的。而我们目前的政策正在直接导致走向战争的失败。如果我们不愿去考虑这一点,那我坚信战争必然以我们的失败告终,而英国的人民将会被德国人饿死。”

二战中德国海军的狼群战术,究竟是明智之举,还是最大败笔?

 

英国皇家海军的反应也十分迅速,针对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所带来的的危险性与破坏性,英国皇家海军一方面在北部海域(大西洋东北部的边缘海域)、多佛尔海峡和奥兰托设置水雷拦阻线,一方面吸取了法国海军的护航经验——法国海军组在德国展开“无限制潜艇战”后,迅速组建了有效的护航力量为运煤船队提供护航,这让其运煤船队的损失下降到0.19%。通过上述措施——尤其是护航制度的运用,协约国的船只损失数字开始降低,德国的潜艇损失数字则开始上升。最终德国海军的“无限制潜艇战”在1918年彻底宣告失败。

 

二、二战纳粹德国的破交战术

 

在间战时期,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担任潜艇艇长的魏玛德国海军中校卡尔·邓尼茨思考了潜艇战术的未来。彼时德国海军的海军学说是基于美国军事家阿尔弗雷德·马汉的《海权论》一书,主张结合水面舰队与潜艇部队一起打击敌国海军舰队。在邓尼茨眼里德国海军的传统学说也已经不适用于未来。毕竟德国海军的力量就算重新发展,也未必能超过英国皇家海军,甚至难以比拟法国海军,正面对决无异于死路一条。他相信德国海军必须将以往的舰队形式从水面舰队改成潜艇部队,战略是主张攻击相对于作战舰队要好对付许多的商船船队。

二战中德国海军的狼群战术,究竟是明智之举,还是最大败笔?

 

对此他有一个自己的理论,他指出英国是一个资源十分贫瘠的岛国,其本土所需的物资基本都需要从海外殖民地运到本土,借以维持本土的生产运作和民众的日常所需。在当时英国每年所消耗的物资中,石油的75%、铁矿石的88%、铜的95%、铅的99%、小麦的89%、肉类的84%和食油的93%都依赖进口,每年的海运物资总量超过6800万吨,每天航行在大海上的英国运输船多达2500艘。如果能够这些商船船队摧毁殆尽,那么就能迫使英国因为物资匮乏而无力继续战争。

二战中德国海军的狼群战术,究竟是明智之举,还是最大败笔?

 

当然他没有忘记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中,仅以自己所指挥的单艘潜艇去攻击有护卫舰保护的运输船队,结果导致了潜艇反被攻击,自己也成了协约国的俘虏。有鉴于此,他认为单一潜艇的攻击方式已经不能适用于未来的海战,若继续此举势必将重蹈上次大战的覆辙。按照他的计划:潜艇部队应首先以单艘潜艇或是侦察机进行巡逻,若是发现敌方商船船队时先不要攻击,而是一边跟踪商船船队,一边向总部通知通商船船队的航行路线、规模、护航舰数量等资讯。同时再以无线电通知邻近潜艇集结起来埋伏商船船队。当商船船队进入攻击范围内就将其包围并展开攻击。

二战中德国海军的狼群战术,究竟是明智之举,还是最大败笔?

 

卡尔·邓尼茨的计划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战争海军的潜艇部队所奉行的“狼群战术”的雏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因为纳粹德国战争海军的潜艇数量不足,所以未能执行此计划,转而采取单艘潜艇游弋猎杀的方案。尽管未能采用邓尼茨所规划的狼群战术,但是纳粹德国战争海军仍旧在战争初期——1939年9月至1940年3月,共击沉盟军222艘商船,764766吨物资,而纳粹德国战争海军仅损失18艘潜艇。通过战争初期的表现,战争海军的潜艇部队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而破交战术和狼群战术也就成了纳粹德国战争海军的主要策略。

 

三、破交战术的得失利弊

 

事实上,此时纳粹德国战争海军就自己的破交战术是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派出水面战舰采取单舰游弋,另一方面则派出潜艇部队对敌方船只展开猎杀。前者因为派出的是如斯佩海军上将号袖珍战列舰或是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的主力舰船,所以仅有驱逐舰和轻型巡洋舰护卫的商船船队难以做出有效抵抗。

后者则因为新型的U型潜艇行动隐秘且破坏力又十分强大,缺乏新型反潜设备的护航船只难以捕获其方位而遭至损失。尤其是1940年6月法国投降后,纳粹德国战争海军因为可以使用法国港口,所以纳粹德国海军的活动范围得以进一步扩大。

二战中德国海军的狼群战术,究竟是明智之举,还是最大败笔?

 

从1940年7月到12月这段时间,被德国战争海军称为“第一段美好时光”(First happy time)。这是因为英国皇家海军大部分被抽调回本土,严防德国对英国本土发动登陆作战。所以在这个阶段,纳粹德国战争海军的潜艇活动数字增加了25%,而纳粹德国战争海军的潜艇部队所获战果也十分丰富,共击沉了英国和中立国船只吨位149254吨的战果。

此时希特勒对于潜艇部队十分信任,反观水面舰队则战果寥寥不说,还损失了许多船只——包括德国新锐战列舰“俾斯麦号”战列舰。有鉴于此,希特勒对水面舰队失去了信任,转而开始将潜艇部队作为了重中之重,加大了潜艇的生产,并采取了邓尼茨所推崇的狼群战术。该措施效果十分明显,尤其是在1942年1月至8月的“第二段美好时光”里,德国海军击沉了同盟国船只约3317044吨之后。

二战中德国海军的狼群战术,究竟是明智之举,还是最大败笔?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纳粹德国海军的破交战术和狼群战术并非完美无缺的,第一段美好时光和第二段美好时光都存在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建立在对方缺乏防备和兵力不足的情况下。

比如说“第一段美好时光”,英国因为将大量舰船抽调回本土,所以每个商船船队仅有一艘军舰护航,这显然不足以保护整个船队。“第二段美好时光”也是因为美国海军准备不足,护航船只匮乏和反潜机性能不佳而导致的。可当同盟国海军力量上升,尤其是大量新式反潜设备和反潜飞机投入后,这种损失也就被遏制住了。反观德国的损失数字则进一步上升,究其原因在于德国水面舰队无力与同盟国海军水面舰队交战而导致的。

二战中德国海军的狼群战术,究竟是明智之举,还是最大败笔?

 

事实上从这里我们可以找一个例子作为对比,那就是美国海军对的日本展开,力求削弱日本战争潜力的破交作战和协同攻击群战术(Coordinated Attack Groups)。日本和英国同为岛国,资源贫乏且同样依赖海外向本土输送物资以维持生产和民众日常生活所需,故此美国海军对日本采取了与德国相同的战术。因为日本海军联合舰队需要与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展开作战,所以不能将全部力量投入护航作战,这就让让美国海军的潜艇部队得以任意行动。

在美国潜艇所装备的MK14鱼雷存在问题情况下(引信存在问题,经常无法引爆),美国潜艇仍旧可以取得极大战果的原因。反观纳粹德国的战争海军,则因为水面舰队的弱势与早期分散投入而造成的剧烈损失,导致在战争中后期都无法与同盟国海军对抗,因此由纳粹德国战争海军的潜艇部队所发起的破交作战与狼群战术,最终也只能落得一个失败的结果。

 

结语

 

事实上,我们可以认为纳粹德国战争海军的破交作战失败,并非是德国潜艇部队不够优秀,重点仍旧是在于水面舰队的疲软和无力。因为海军最终是要依靠正面作战摧毁敌国海军主力,夺取和控制制海权来赢得战争的。单单依靠潜艇发起破交作战虽然一时可以获取优势,可一旦对方缓过劲来,那么战争的形势就会顷刻逆转。而纳粹德国也正是因为其过分沉醉破交战,而导致其水面舰队无法夺取制海权,最终彻底输掉了战争。

标签